2016年央视315晚会的主题是什么意思(今年315晚会的主题是什么)

前言

距今已连续播出30年的央视315晚会,通过鲜明的晚会主题,准确诠释了中国经济社会过去三十年中的发展变化。

根据苗建信息舆情大数据案例库分析显示,历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企业都会深陷舆情旋涡,品牌形象和口碑遭受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晚会主题的回溯分析,我们试图为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准确了解315晚会聚焦话题和事件的途径,以便企业更好地制订品牌传播策略,更主动地应对潜在危机。

作者丨苗建信息分析团队




本文通过回顾30届央视315晚会内容,结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将历年晚会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91-1996;1997-2002;2003-2005;2006-2012;2013-2020)进行评述分析。


第一阶段:1991年-1996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正处于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人们在初尝改革开放甜头的同时也承受着假冒伪劣商品所带来的痛苦。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 中央电视台、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拉开了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序幕。

  1991年-1996年期间的晚会并没有发布主题,首届315晚会的形式并不完善,曝光力度也十分有限,但是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的四年里,315晚会开启了快速蜕变的进程,逐渐走向成熟。1992年国务院十个政府部委部长莅临晚会现场接受采访;1993年,监察部等职能部门开始参与晚会;1994年,晚会现场发布针对国内十大商场的权威抽查结果;1995年《消费者权益法》被国家工商局、司法部和消协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被搬上晚会。这些让晚会的参与方和形式大大增加,并由群众行为变成政府行为,由媒体曝光问题产品到增加法律宣传、职能部门参与的完整生态。

  在这几年的晚会中,曝光了消费者使用劣质热水器致死,17岁北京女孩贾国宇与家人吃火锅因卡式炉爆炸毁容等事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类悲惨事件,加速了全社会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虽然曝光内容和形式仍然有限,但315晚会的骨架已经日趋完善。

第二阶段:1997年-2002年

本阶段六届晚会的主题聚焦“消费”。

这个阶段的时间跨度主要覆盖我国的第九个五年计划,九五期间我国人民收入不断提高,购买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短缺时代宣告基本结束,市场结构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这一时期指导消费者如何“消费”就非常重要。

1997年,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随着经济的繁荣,由于市场上制假、售假、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增无减,这一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开展了“讲诚信、反欺诈”的年主题活动。这是中消协史上第一个年主题。央视315晚会这一年以“世纪的力量”为主题报道了上一年贾国宇被毁容一案的宣判结果,让这一首次消费者因人身伤害获得精神赔偿的案件广为人知;二是“知假买假”的著名打假人士王海的行为,在晚会上被从法律角度给予了肯定。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护合法消费权益。从此以后,央视315晚会及中消协每年的工作都有了年主题这条鲜明的主线。

90年代中后期,“三农”问题作为一个概念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媒体和官方使用,领导层也日益关注农村问题,因此1998年315晚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把目光由城市转向农村,将主题定为“为了农村消费者”。

在这六年内,晚会从主要针对单个产品曝光转变为到某一类产品,再到行业的曝光,如当时愈演愈烈的传销活动被彻底曝光并被政府命令禁止。这一时期的报道内容及主题变迁也体现出当时人民的消费需求从基本的温饱,到开始追求消费质量的消费转型,同时在消费转型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也初步呈现出的多层次、多维度和多样化的差异。


第三阶段:2003年-2005年

这三年晚会的主题及报道内容更多强调“维权”。

从时间角度看,这一阶段处于第十个五年计划后期。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市场环境不断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也在逐步形成,对外的经济关系也在发生巨变。反映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因为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巨大变化带来的新的消费问题,如何应对这些新问题,如何维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第四阶段:2006年-2012年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较长,晚会主题与报道内容仍主要聚焦“消费”。

这七年横跨我国第十一个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受到国际和国内影响,出现了多个领域的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矛盾、能源安全、经济结构转变等问题,消费在拉动内需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如何处理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民生等领域的协调发展关系通过晚会的主题变迁得到的一定得反映。


第五阶段:2013年-2020年

这一阶段的主题主要强调了“新”。报道内容体现的是随着新的消费形式出现,如何面对新消费、新的经济形态、消费者地位及消费者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中后期,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由物质型转变为服务型,消费形式由传统型向新消费升级,消费模式从实体店铺购买转移至网络电商消费,消费者的社会价值观从传统意识逐步过度到契约意识。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驱动下,新消费领域更多强调以消费者为核心。央视315晚会主题的变化及选择曝光行业及产品也全方位体现了“新”的含义,更凸显了消费者的地位。


通过对历年央视315晚会主题统计分析后发现,除“消费”作为高频词出现过5次,“力量”“共筑”“健康”“诚信”“安全”“阳光”、“责任”和“秩序”均出现过两次及两次以上,且每次出现所强调的重点范围都有所不同。

共筑:2002年、2012年、2016年、2020年

诚信:2002年、2012年、2017年

安全:1999年、2001年

阳光:1999年、2015年

责任:2007年、2017年

秩序:2004年、2018年


从199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首次举办,曝光并处置一批不法企业,这种前所未有的节目形式迅速引发中国公众的关注,公众的维权意识被初步唤醒。1997年315晚会首次发布主题,至今连续24年。从历年315晚会主题变化的背后,可以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的变迁。


消费结构变迁:从单一到多元

上世纪90年代晚会主题多关注农村消费者、健康消费,曝光内容多为某个产品。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主题关注的范围不断扩大,如银行服务、快递服务、电信服务、网络购物等逐渐成为晚会关注焦点。


消费需求的变迁: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三十年间,消费需求从基本的温饱,到开始追求消费质量并逐渐过渡到品质消费。315晚会主题始终紧跟这一消费转型的过程,主题的变化呈现出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多层次、多维度和多样化的变化。


消费模式变迁:从实体店铺购买到网络消费

近年来315晚会针对网购、手机诈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消费模式的变迁:互联网与移动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为消费者主动获取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收集商品或服务的信息作为依据,再决定其购买行为。


社会价值观变迁:从传统意识到契约意识

从315晚会历年主题的变化反映了近三十年来我国公民社会价值观从传统意识到契约意识的转变。在从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由于契约意识缺乏,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三角债、随意撕毁合同、假冒伪劣商品等,随着社会法制不断完善,公民契约意识也不断增强,契约诚信意识逐渐取代中国传统社会的亲情伦理,成为协调社会关系的主要伦理价值观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