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号对接时间(神舟十一号的对接时间)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浩瀚太空即将再次迎来中国航天员。6月5日10时44分,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出发奔赴太空。他们将在轨生活六个月,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执行此次任务的三名航天员,全部由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飞行乘组,也是第一次乘组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

担任指令长的陈冬,是三人中年龄最小的,曾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任务完成后,他将超越王亚平,成为中国在轨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三人中还有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她曾执行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飞行乘组将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刘洋在其中的表现将格外引人注目。

蔡旭哲是三人中唯一的新面孔。从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他已为今日的飞天逐梦,备战了12年。

在神舟十四号任务末期,神舟十五号乘组也将入驻空间站,到时中国将会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那时候我们的空间站将会非常热闹”,陈冬说。

(从左至右:蔡旭哲、陈冬、刘洋)

与“神十三”相比,“神十四”发射任务有哪些不同?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为何在发射场“站立”了这么久?火箭发射的具体时间有何特殊意义?

承上启下,“神十四”乘组重任在肩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而此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则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国际宇航联合会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表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不仅仅是我国空间站建造过程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与神舟十三号相比,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要经历整个空间站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任务繁重,将利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验证的关键技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必要时实施手控遥操作,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多次舱外活动,如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出现损耗时,需要及时更换系统;此外,还将继续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

发一备一,航天员安全“双保险”

此次转场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作为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从“起立就位”到“交接换岗”,已在发射场“站立”值守超过六个月,创造了中国载人火箭“站立”时长之最,也为之后的任务提供了更丰富的经验。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图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实际上,从神舟十二号任务开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都采取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安全提供“双保险”。即每一发正式执行任务的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船箭组合体,都要执行应急救援值班的“站岗”任务,如接到应急救援命令,将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实施应急救援发射。

虽然,用于应急救援的火箭与正式执行任务的火箭在技术状态上基本一致,但火箭和飞船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因此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巡检,以确保状态正常。

良辰吉时,发射时机很重要

无论是神舟载人飞船还是天舟货运飞船,进入太空后都要与空间站进行交会对接,那么应尽可能地让两个航天器飞行于同一轨道面内。

中国空间站运行在轨道高度约为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轨道倾角约41.5°,运行速度约为7.8公里/秒。杨宇光介绍,在空间站绕地球飞行的过程中,地球本身也在自转,由于二者速度并不一致,空间站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为了让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对接,满足轨道共面的条件,就需要在空间站经过发射场上空时发射火箭,因此对火箭发射的时机要求十分精确。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动画演示。图源:央视新闻)

目前,我国已掌握了“零窗口”和“窄窗口”发射技术。发射窗口顾名思义,是指允许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零窗口”发射要求严格,发射时间点精确到秒,如果错过发射时间,则须停止发射,要至少等上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再发射。而“窄窗口”发射技术允许前后时间稍有差异,火箭能够自行修正飞行轨迹,以确保进入空间站所在轨道面,这一技术提升了火箭对发射任务的适应性。

“今年将是中国空间站建成的一年,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杨宇光表示,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试验发射,至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次次取得突破,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出舱活动以及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完成了长期驻留和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具备了发展空间站的条件。未来,相信在航天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监制:郭静

记者:富赜 杨扬

编辑:罗江 杨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