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06是什么部队(32705部队)

作者 徐志强

2017年3月1日,市史志办举行了赴南极进行环保考察的营口第一人李树凯先生纪念物捐赠仪式,消息经媒体发布后,在全市引起了广泛热议,人们敬重李树凯先生不畏艰难挑战南极的壮举,又赞叹他义务从事环保不计得失捐献珍爱之物的善举。同时,因为此消息的传播,也让另一位曾去南极执行任务的“营口人”浮出水面。

刘钊

刘钊,复县(今瓦房店市)人,退休前任营口市财政局纪检组长。1984年11月,他与海军北海舰队战友冯拥(营口生人,部队退休后留在青岛)、刘福涛(盖州市人)入选中国第一批登陆南极的“科考队员”,12月31日,他们三人都成功登陆南极。


突击队员在冰冷的海水中抢建码头

2017年3月24日上午,风和日丽,市史志办主任韩晓东,副主任徐志强,秘书科长班硕言亲赴市老科协协会采访了67岁的副会长兼秘书长刘钊同志。


驻青岛海军指战员热烈欢迎J121船胜利返航

刘钊谈起他赴南极的经历,不无感慨地说:“当年的南极之行,那是我一生中最惊心动魄和难以忘记的回忆,赴南极尽管是件非常荣耀的事情,但因为是执行部队任务,所以,几十年来,包括回到地方工作,我也很少与人谈起自己的南极经历”。“今天史志办同志来采访我,时隔30多年了,为给营口留下一些珍贵的历史,我愿意把我的南极经历讲述出来,供营口人民留存。”

远航准备


1984年10月下旬的一天,担任海军37206部队T711船副政委的我正在营口探亲度假,突然在一天内接到部队连续两封要求立即归队的电报通知。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二话没说,第二天就启程返回部队。当时因为任务紧迫,部队查阅了我的档案,从档案中翻拍了几张我的照片,办理了出国护照,在部队唯一没有进行体检的我,直接参加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考察人员组建、筹备工作,经过筛选,最后从海军各舰艇选调了308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身体强壮的干部战士,作为远航考察队队员,并开展了临行培训和思想教育活动。

培训期间,我们才确切知道J121船是赴南极考察船,我们是中国第一批赴南极考察队队员。当时听专家说: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至今人类尚未开发。这片荒凉的冰雪大陆,蕴藏着富饶的石油、天然气、煤矿、铁矿和淡水资源,是地球上绝好的资源宝库和“科学研究圣地”。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上已有1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科学考察站。1983年9月,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十二次南极条约会议,当时中国因为没有在南极建站,没有取得条约协商国的地位,只能以应邀国的身份参会,没有表决权。1984年初,中国派科学考察组在友好国家的帮助下,随阿根廷考察队赴南极进行考察。回国后,考察组向国务院建议建立中国自己的南极科学考察站。当时,海军司令员刘华清说:“考察南极,是海军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充分的论证,1984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由国家海洋局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海军J121远洋打捞救生船和海军航空兵179号直升机组组成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和建立科学考察站。同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专门为赴南极考察队作了 “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的题词。

培训后,编队和J121号船根据远洋打捞船的特点,把选调来的干部战士按照技能和特长分配到各部门和各个专业岗位。因为我是政工干部,部队任命我为教导员,主要负责所属几个部门干部战士思想政治、远航安全保障及运输建站等项工作。

11月18日,远航的装备、物资筹备、给养补给等项工作就绪后,J121船离开青岛港驶往上海。19日,在上海宝山锚地召开了远航考察建站誓师动员大会,编队总指挥旅顺基地司令员赵国臣为J121船作动员讲话,我代表全体突击队员向大会表达了圆满完成此次考察建站任务的坚强决心。

这次南极之行,是我国海军远洋航行的第一次,面临海况不详、航线不熟及出航第一、第二岛链被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舰艇、飞机跟踪干扰等不利因素。为应对不测事件,出行之前,编队从航线的制定以及遇到突发情况所采取的应急措施都作了精心准备,为完成南极考察、建站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