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到马平有多少公里(来宾到马山有多少公里)

文/图 光明网记者 姚坤森

“尝到甜头后,村民发展扶贫产业的信心更足、愿望更强。” 近日,记者来到广西来宾市,这里田地里瓜果成行、谷穗流金、蔗海飘香,一派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象。短短数年间,昔日贫穷的小山村实现了种养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从单一到多元的嬗变,形成了生态循环产业链。

“空壳村”有了产业

土地贫瘠、技术落后,对于广西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村民来说,人多地少加上靠天吃饭,这里贫困发生率曾达18.6%。2015年,驻村第一书记李永楷来到和律村,对村子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典型的“空壳村”。

和律村哈密瓜生产基地

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李永楷带领村“两委”干部突破哈密瓜产业发展瓶颈,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用淤泥、木薯皮、猪粪等发酵后种植哈密瓜。2016年5月,村集体牵头注册成立兴农哈密瓜种植专业合作社。

“从2008年开始在家创业,种植蔬菜、养猪、贩卖水果,为了赚钱,凡是能养家糊口的工作都会干。”村民何开栾说。2016年何开栾夫妇俩以3万元入股兴农哈密瓜合作社,当年即获得分红。夫妇俩看到了希望,决定投入资金进行创业。

2017年,他们投入40多万元加入金星生猪养殖合作社,建起了养猪场,今年上半年已卖了生猪1358头,目前在栏肉猪1420头。不仅如此,夫妻俩还发展了70亩砂糖橘、冬种云耳产业,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018年,李永楷争取到扶贫资金350万元创建了“瓜果飘香”县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依托哈密瓜种植基地,和律村还注册成立多个合作社和农业开发公司,形成了“种植—养殖—有机肥—种植”的“种养+”生态循环生产模式。

“为了保证品质,一株哈密瓜藤只留一个瓜,多出来的瓜要摘掉。”兴农哈密瓜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何开反介绍,每个大棚预计收入3500元,目前合作社有300多个大棚,一年可收两季,预计每年哈密瓜收入100多万元。

家门口实现就业

走进来宾市象州县马坪镇大佃村,村庄内道路宽阔、绿化井然,马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新房。通过村庄综合治理、农户改厨改厕等,现如今在大佃村,树木茂盛、空气新鲜,村内各项软硬件设施齐全,2019年大佃村被评选为广西三星级旅游村。

大佃村公共服务中心

而在以前大佃村没有工业产业,村民都靠着种地为生,许多村民都离家外出务工。巨大的变化背后,则是由于近年来象州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工厂建到村里,把工作送到家门口,让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有了回家的依托。返乡的村民不仅使大佃村恢复生机,有了“新工作”以后,村民卯足劲头奔小康,促进了村庄经济快速发展。

“一直希望能够在离家近的地方上班,这样可以兼顾照看父母。”潘炳建曾是马坪镇大佃村贫困户,以前的家庭收入全靠他在外务工。现在他在距离村子不到3公里三江口森林工业城上班,作为一名搅拌车司机,每个月有4千多元收入。

在大佃村,像潘炳建一样返乡务工的村民还有100多人。村民返乡不但使大佃村恢复了生机,还促进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大佃村除了传统的甘蔗和水稻种植以外,还培养种植了砂糖橘和百香果等,建设了两千多亩水果。通过生态果园,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全村1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新乡贤带来新村貌

“现如今,在村里生活,就像每天在逛公园一样。”水渠边,妇女们锤洗着衣服;柳树下,老人们聊着家常……夕阳西下,在象州县罗秀镇纳禄村,这里一派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现在的纳禄村,山清水秀、瓜果飘香,乡村旅游区已初具规模。”谈到纳禄村的巨大变化,村党支部书记卓香连说,以前纳禄村曾是房子破旧、巷道狭窄的破败景象,这些改变离不开“新乡贤”的无私奉献。

纳禄村新民居

近年来,纳禄村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先后共评选出3批15名新乡贤。通过乡贤宣讲、党员微党课、彩绸演绎等形式,积极推进文化进村入户,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与此同时,通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深入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域旅游发展。2015年,纳禄村开展新一轮建设,村里一些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率先垂范,让出宅基地、投工投劳、齐心捐款,积极带头搞建设。在乡贤的引领下,昔日脏乱差的纳禄村,如今变成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

产业融合后群众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在纳禄村现代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这里形成了古建筑观光游览、休闲田园观光、生态水果采摘等多项乡村生态旅游项目,辐射带动纳禄村120多户群众280余人参与其中,带动贫困家庭30多人就近就业,直接解决了贫困户收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