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怎么读(夷怎么读音)


顽固的汉字,一个“夷”字,五千年构件不变


作者:亚布


通过《遗失的华夏·哈拉帕》和《左祖右社与阳城》两部书中,对出土于巴基斯坦哈拉帕印章文字的破译,作者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就是从伏羲时代一直到我们现在,我们的汉字只是外形略有改变,但其文字的组成构件,基本没变。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拿“夷”字来说,从哈拉帕印章文字(夏朝文字)、甲骨文(商朝文字)、金文(周朝文字),一直到现代汉字,它都是有“人、弓、矢”3个构件组成。

我这一说法,肯定会有读者反对,说:“亚布老师你说的不对吧,《说文解字》说:夷,东方之人。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说明“夷”字都有“大、弓”2个构件组成。”

我不敢指点许慎的《说文解字》,但万物皆有瑕疵。《说文解字》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毕竟许慎没有见过夏朝文字,受历史的局限,他才把“夷”字会意成“大、弓”。把“夷”字会意成“大、弓”,就是在许慎自己的作品《说文解字》中也难自圆其说。许慎《说文解字》说:“夷俗仁。”“夷”为什么读“仁”呢?许慎没有给以明确的答案,他只是含糊的说:“仁者寿。”实际上上古“夷”读“仁”,是因为夏朝以前“夷”字的构件为“人、弓、矢。”“夷”字的字根为“人”,根据夏三音表音文字理论,“人”和“仁”是同音字,也就是说在上古文字处于表音时代的时候,只要是发“人”字音的,都以独体字“人”字代替。而“仁”字是殷商以后才出现的合体字,但其字根还是保留了“单人”旁。请看表1:《哈拉帕印章文字“夷”与甲骨文金文现代汉字对比表》。

夷字:哈拉帕印章文字、甲骨文、金文均是象形字。图形都是人与弓、矢的组合。实际上的意思是“背弓带箭之人”,字根是“人”,因此上古也读“人”或“仁。”

通过“夷”字5000年的演变,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就文字象形之真,笔划之简,作者首推夏朝的哈拉帕印章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