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是什么结构(走是什么结构的字)

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这么一句话: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今天我们的课程主要是汉字教学,课型为:口语课。现在我们来学习汉字“步”字的结构与意义。


从现在“步”字的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上下型结构有汉字。“步”字的上部是一个“止”字。“止”字的本义为:脚趾。后来“止”被假借为“静止不动”之“止”,一借而不还。古人为了记录“止”之“脚趾”之意,于是在“止”字的左边添加了一个表示与脚部有关的“足”字。便是后来我们看到的“趾”字。我们可以这样说:“止”字是“趾”字的本字,“趾”字是“止”字的后起字。二者具有历史同源关系,“止”字创造在前,“趾”字被创造稍微靠后。


“步”字的下部是一个由“止”而变形的字,看上去像“少”字右边少了一笔。从“步”字的古文字形上来看,它是一个上下型结构的汉字。上面是一个表示“脚”的“止”字,下部也是一个表示“脚”,而字形上有所变化的“止”字。两个脚,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像人走足的样子。所以“步”字的本义为:行走。



根据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一书当中的记载:“步”者,行也。从“止”从反“ 止”,相背也。“步”字表示两只脚一前一后地走路。所以荀子在其《劝学篇》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这里我们要认真区分一下“步”与“跬”的细微差距。

“跬”字的意思就脚向前迈动一下,也就是古书所谓的“一举足”。“步”字表示两只脚各向前跨一步。所以“步”字的行进范围比“跬”字大,按照逻辑才会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之说。

下面我们来学习以下几个与“步”有关的句子。屈原在其著作《楚辞-涉江》一文中记载“步余马兮山皋”意为:把我的马放在山上的高地,让马儿信步吃草。《说文》:步者,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