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军事观察》杂志最新的排名显示,中国海军的实力已超越传统军事强国俄罗斯跃居全球第二位。事实上,俄罗斯海军落后于中国已不再是什么秘密。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海军尚未有一艘排水量在5000吨以上的大型水面舰艇服役,这与中国海军年年“下饺子”,时不时还来个“大饺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俄罗斯海军除核潜艇外,能拿得出手的水面舰艇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那么,目前两国海军的水面作战力量究竟有多大差距?中国海军又是如何从远远落后到彻底反超的呢?
遥想当年,俄罗斯海军的前身,苏联红海军绝对可以算是中国海军的启蒙老师。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根据中苏双方签署的“六四”协定协定,从苏联引进了4艘07型“愤怒”级驱逐舰。
这批后来被称为“鞍山”级的驱逐舰成为了中国海军最早的大型水面舰艇,并被赋予了“四大金刚”的美名。
此后的中国海军几乎完全走上了“以苏为师”的道路,直到自主研制的051型“旅大”级驱逐舰服役后,中国海军才开始慢慢摆脱苏式风格,利用西方技术设计建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052型“旅沪”级驱逐舰。
052型在吨位与综合作战性能上全面超越了051型,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型舰仅建造了两艘就草草收尾。
进入九十年代,国际局势突变。
再无法继续获得西方技术的中国海军只能将目光再次转向了继承了苏联衣钵的俄罗斯,并先后引进了“现代”级驱逐舰与若干套舰载武器系统,其中包括SA-N-7/12“施利基”舰空导弹、里夫-M舰载区域防空导弹系统等。
排水量达到8000吨级的“现代”级驱逐舰在刚引进时一度被誉为“航母杀手”。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脱离了苏俄海军体系的“现代”级单凭SS-N-22“日炙”反舰导弹其实很难对敌方航母造成实质性威胁,反倒是其上的SA-N-7防空导弹给中国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顺便提一句,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再也没有补充过新的“现代”级驱逐舰,中国反而成为了该舰装备数量最多,妥善率最好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海军利用引进的俄式舰载武器建造了带有过度性质的051C型“旅州”级与052B型“旅洋I”级,并很快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052C型“旅洋II”级。
052C在中国海军装备史上具备承前启后的作用。
该舰是中国海军首款装备了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导弹系统的驱逐舰,使得中国海军第一次有了区域防空能力。
不过,受吨位与相关技术的限制,052C采用的仍然是苏式风格的48单元圆盘垂发系统,弹药携带量与火力密度均十分有限。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短板,但052C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区域防空能力已经成功赶超了俄罗斯同时期的驱逐舰,大大拉进了与欧美日韩等国同类装备的距离。
以052C的批量服役为开端,中国海军就犹如一匹脱了缰的野马,此后每隔几年就能给广大军迷带来不小的惊喜。
其实,单从水面主战舰艇来看,中国海军相对于俄罗斯海军已经形成了较大的优势。
如果算上已经服役与即将服役的军舰,截止目前,中国海军水面作战力量的家当主要包括1艘001型航母、1艘002型航母、2艘075型两栖攻击舰、8艘071型船坞登陆舰;
6艘052C型驱逐舰、25艘052D型驱逐舰、8艘055型驱逐舰、2艘052型驱逐舰、2艘052B型驱逐舰、1艘051B型驱逐舰、2艘051C型驱逐舰、4艘“现代”级驱逐舰,以及将近100艘包括054A型、056A型在内的各型护卫舰。
俄罗斯海军目前拥有大型水面舰艇17艘,其中包括1艘“库兹涅佐夫”级航母、2艘“基洛夫”级巡洋舰、4艘“光荣”级巡洋舰、7艘“无畏”级大型反潜舰、3艘“现代”级驱逐舰;
中型水面舰艇的数量共计20艘,其中包括1艘“无畏”级护卫舰、2艘“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级护卫舰、3艘“格里戈洛维奇海军上将”级护卫舰、7艘“守护”级轻型护卫舰、1艘“轰鸣”级护卫舰、2艘“猎豹”级轻型护卫舰、2艘“不惧”级护卫舰、2艘“克里瓦克”级护卫舰。
与反舰、防空、对地攻击、两栖作战全面发展的中国海军相比,现如今的俄罗斯海军在信息化程度、隐身能力、雷达系统和指挥系统等方面全面落后于时代。
甚至整个体系与架构都是不完整的,某些舰种如两栖攻击舰、大型防空驱逐舰等十分欠缺。
在这种“缺胳膊少腿”的情况下,俄罗斯海军不仅很难与强敌进行复杂条件下的大规模海上对抗,也基本告别了某些作战样式,如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
此外,俄罗斯现有舰艇的维护情况与妥善率也不敢恭维。每次出海演习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一艘艘老态龙钟,傻大笨粗,锈迹斑斑,冒着黑烟的俄舰伴随着各种莫名其妙的事故出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优势是全方位的,除了规模外,中国海军在单舰作战能力上也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航空母舰与防空驱逐舰通常是现代海军水面舰艇的核心。为了让大家对中俄海军各自的“头牌”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笔者在这里选择了“辽宁”号航母、055型驱逐舰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基洛夫”级巡洋舰做一个简单的性能对比。
在历史上,海军这一军种在苏俄军队中始终扮演着辅助角色。近一个世纪以来,看上去颇具规模的苏联红海军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现代化海战的洗礼。
因此苏联海军如果打造一支现代化海上力量自己往往也是一头雾水,其结果便是搞出一堆“四不像”与“大杂烩”。
在苏联时期,航母的主要任务是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提供掩护,以及对地面部队进行支援。一度点错“科技树”的苏联红海军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重型载机巡洋舰”这种航母与巡洋舰“杂交”的产物。
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唯一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解体时遗留下来的产物,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拥有斜角甲板和滑跃式甲板的中型常规动力航母。
相较于苏联红海军之前的“半拉子”航母,更接近主流航母的“库兹涅佐夫”号在航空作业能力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过该舰的总体布局依然不甚合理,战机出动能力十分有限。
“库兹涅佐夫”号规划搭载4到5个型号共计42-52架舰载机,其中包括20架左右的苏-33战斗机,15架左右的卡-27直升机,4架左右的苏-25UTG教练机和2架左右的卡-31预警直升机。
由于前些年苏-33战斗机的报废与老化情况较为严重,因此该机现在已由米格-29K部分代替。
以现今的标准来看,无论是苏-33还是米格-29K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这两款战机不要说与阵风M或F-35C相比,即便与更换了雷达与电子设备的歼-15战斗机比,都相差甚远。
此外,俄罗斯海军还严重缺乏固定翼舰载预警机与合格的电子战飞机,几乎无法在远海保持长时间的态势感知与战场监控,也无法对敌方实施有效的电磁压制。
俄罗斯方面原本计划对“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进行现代化改装,包括维修4座和更换另外4座锅炉,安装现代化电子设备、通信、侦查、导航与作战控制系统等。
然而几年下来,除了时不时出点事故,刷一波存在感外,该舰的改建工作丝毫不见进展。
据悉,“库兹涅佐夫”号的维修费用预计在五百万卢布左右,但是俄罗斯目前只能拿得出五分之一的款项。
不少俄罗斯军事专家甚至已经在建议干脆将这艘破旧不堪的航母退役掉算了。
至于“库兹涅佐夫”号之后是否有继任者,俄罗斯国内一直也是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前些年,俄罗斯的相关企业或机构还会时不时拿出几个所谓的“未来航母”模型吊一吊大家的胃口,现在看来无非也就是给大家打打鸡血罢了。
航母不仅是俄罗斯海军的“门面”,更是俄罗斯大国的“招牌”,但从现状来看俄罗斯恐怕要做好失去这个“门面”和“招牌”的心理准备了。
我们再来看看“库兹涅佐夫”号的东方“远亲”,001型“辽宁”号与002型“山东”号的情况。
中国海军现役的这两艘航母与“库兹涅佐夫”号均属同一级别。其中“辽宁”号的前身是前苏联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而“山东”号则是根据“辽宁”号(或相关图纸)仿制而成。
中方在这两艘航母的建造与改造过程中对一些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如舰岛长度至少缩小了10米;取消了如同“鸡肋”的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垂直发射井等。
尤其是在设计建造“山东”舰时,中方对部分设施进行了大幅度优化,使得该舰的歼-15战斗机总携带量从“辽宁”舰的24架提升到34架左右,大大增强了该舰的作战能力。
众所周知,航母的作战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搭载的舰载机。“辽宁”号与“山东”号目前使用的舰载战斗机是歼-15“飞鲨”。
该机在研发过程中借鉴了苏-33战斗机的原型机T-10K-3与国产歼-11B的相关设计与技术,在发动机推力、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玻璃化座舱、数据链、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等方面均超过了“库兹涅佐夫”号上的苏-33。
除舰载机外,“辽宁”号与“山东”号在防空武器系统、雷达设备等方面也将“库兹涅佐夫”号远远甩在了身后。
如果未来003型航母与“海四代”、“海盘子”能够顺利服役,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综合作战能力必将会再上一个台阶。
055型“刃海”级驱逐舰的服役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的大事。满载排水量1.3万吨的055型驱逐舰是我国,乃至全球防空能力最强的大型驱逐舰。
与此前的052C/D型驱逐舰相比,该舰除了吨位有所提升外,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高度隐身的一体化射频系统和综合桅杆系统。
这套系统能将所有主战电子装备有机融合在一起,同时实现雷达、电子战与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功能。
其中,大型四阵面双波段346B“海之星”改进型相控阵雷达在探测距离、火力通道、截获精度、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美国现役的AN/SPY-1D“宙斯盾”雷达。
对于一款现代化的大型驱逐舰而言,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多寡与性能是衡量其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055型驱逐舰的垂发单元从052D型的64个猛增到了112个,而且口径更大,深度更深,可以冷热兼容方式发射海红旗9B、海红旗16、鹰击18反舰导弹、鱼-8A反潜导弹等多种导弹,通用化程度非常高。
055型“万吨大驱”的横空出世,彰显了中国海军走向远洋,践行“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战略要求的雄心壮志。
据悉,该舰在不远的将来还可能会装备类似于“东风17”那样的高超声速武器与电磁炮,一旦该构想成为现实,055型的战斗力还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对于基洛夫”级巡洋舰,相信中国的军迷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当年该型舰“伏龙芝”号途径东海时,我人民海军051型驱逐舰“重庆”号就曾毅然决然地冲上前去进行驱赶,成功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满载排水量超过20000吨的“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美苏争霸期间的产物,也是前苏联海军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防御走向进攻过程的一个缩影。
“基洛夫”级的外形十分威猛,其上密密麻麻布置了海量电子设备与武器,秉承了苏式军舰的一贯风格。
该舰的武器种类繁多,型号庞杂,主要有P-700“花岗岩”反舰导弹、SA-N-6“雷鸣”防空导弹、SA-N-4“壁虎”防空导弹、AK-130双管130mm舰炮,以及各种近防系统与鱼雷、反潜深弹发射器等。
如今,已建成的四艘“基洛夫”级巡洋舰中只有两艘还在勉强服役。其中“彼得大帝”号尚能正常运作,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正在接受升级改进。
据悉,改造后的该舰将配备新型P-800“缟玛瑙”反舰导弹和“俱乐部”、“口径”巡航导弹,并计划安装S-400防空系统的海基版本“鲁道特”舰载防空导弹系统。
该系统具备“一坑四弹”的能力,可携带1枚48N6DM型远程防空导弹,或4枚9M96E2型中远程防空导弹。
不过,“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即便是改造完毕,其综合作战能力依然难以与055型驱逐舰匹敌。毕竟,中俄两国在电子领域有着巨大的差距。
俄罗斯至今没有一款像“宙斯盾”那样能拿得出手的大型舰载相控阵雷达。
而改造后的“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无非也就是多堆砌了一些新型武器而已,并没有一个总的顶层设计将整艘舰的子系统捏合起来。
如果再考虑到其使用寿命与俄罗斯海军的维护能力,可以说该舰如果再继续服役十到二十年的话,能做到正常出勤率,不出大的差错就已经很幸运了。
总体来看,目前的俄罗斯海军正在逐步萎缩成一支“区域干涉型海军”,它的水面舰艇已不再强调进行海上决战的能力,而是通过一些中小型护卫舰达到对周边国家施加影响的目的。
可以说,这是俄罗斯海军目前最为现实的选择,也是其陷入窘境后的无奈。
记得在去年中俄“海上联合2021”军演期间,俄方最大的主力舰艇只有一艘满载排水量7000余吨的“无畏”级大型反潜舰“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其它均为一两千吨的小舰。
可能是觉得面子上实在挂不住,在中俄联合编队通过津轻海峡时,俄方竟派出了一艘充当指挥舰的24000吨级1914型综合测量船“克雷洛夫元帅”号打头阵。昔日盛极一时的红海军沦落至此,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