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世界哪位物理学家最知名,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霍金这个名字,是的!霍金几乎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天文物理学界的标志性人物。
霍金的全名叫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2018年3月14日,也就是今天,在爱因斯坦139年诞辰日,霍金去世了,享年76岁,一生前后衔接两位天文学巨擘的生辰和忌日,这种巧合或会让人联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吧。
我们都知道,霍金在天文物理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实霍金一生主要在做两件事,一是研究天文物理学,再就是与病魔做斗争,实际上他在与病魔做斗争上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是要远超过他在天文物理学方面的研究的。
霍金是一名ALS患者,医学上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这一名称英国常用,法国又叫夏科病,而美国也称卢伽雷病。我国通常将肌萎缩侧索硬化和运动神经元病混用。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身体大面积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这种病症的病因至今不明。20%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另外有部分环境因素,如重金属铝中毒等,都可能造成运动神经元损害。
毫无疑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能让人丧失活动能力的病症,霍金从21岁时患上该病,后来他全身瘫痪,就连说话都不能正常表达,当时医生曾告诉他只能活两年,可他一直坚强的活了下来。自从他不能行走,就被禁锢到了轮椅上,只有3个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他就用三个手指借助智能交互设备和他人沟通,可以想象它表达时有多么艰难。
从21岁到76岁,55年时间中霍金一直在与这个病症作斗争,虽然他身边的人以及医生等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但是他并没有被病魔击倒,他顽强乐观的精神让世人印象深刻,虽然他的天文学成就很高,但是他的这种精神也更加值得我们敬佩。如果不是这个病症耽误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很难想象他将能在天文物理学上做出怎样的成就。
在天文物理学上,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霍金辐射),并且成功解释了黑洞信息悖论,他还建立了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虽然他一生中能用于研究物理学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他仍然在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家们认为,霍金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宇宙和时空的理解与诠释,让人印象深刻,被世人誉为“宇宙之王”。
由于身体的原因,霍金无法直接参与一些天文物理观测和实验,所以后来他把精力放到了天文物理学的普及上,他在科普上所花的时间,也是要比他研究天文学耗费的时间要多的,1988年,霍金的著作《时间简史》发行,书中他用通俗的语言向人们讲授天文物理学中一些最前沿也是极难懂的概念,让我们对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有了科学的理解。
虽然世人都知道霍金是一位物理学家,但其实他也是一位极具远见的人类学家,人类的未来才是他更关心的事,他的一生也一直在为人类的未来作出思考和指点。比如,他认为在人类的科技水平没有到达足够的高度之前不应该与外星文明联系,因为我们无法清楚对方对我们怀有怎样的思想和意图,此外他更担心科技和战争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非常担心人工智能、核武器与基因武器等对人类发展带来的挑战,去年的4月份,霍金在接受采访还表示,他比以前更加坚定地认为人类应该在未来100年中离开地球,不过他并非认为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而是认为人类不应该“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017年12月,霍金在长城会举办的“天工开悟,智行未来”的活动上,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中国的活动中露面,他再次表达了对人工智能无限制发展的隐忧,提醒人类一定要注意人工智能,而且他一直坚定认为最有可能摧毁人类的就是人工智能。
霍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其实看看人工智能的发展就知道了,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产品,并且他也会越来越高级,就现在来看,他已经能做很多人类所做不到的事情,将来的人工智能都将具有超级大脑,而且几乎都能联网,如今人工智能已经具有简单的“思考”能力,等到他真正具有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的时候,那它们将成为一种生命体,也就是说它们将和我们人类一样,成为一种生命,而且是一种比我们人类各方面都强很多的生命体,它们拥有超算大脑,钢铁之躯,可以快速升级,又可以无限复制,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将来我们人类或许会对它的能力望尘莫及,或有一天人工智能会轻松掌握这个世界,地球历史将进入人工智能控制的时代,那么我们人类何去何从?人工智能会怎么对待人类?霍金提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