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p什么时候(2017年度cp)

在这个一言不合就组“CP”的年代,集高考季与毕业季于一体的6月,众多高校也不能免俗,在“CP”大潮中怒刷存在感,让学子为之沸腾,也让围观群众收获“猛料”,久而久之,竟也形成一番“其乐融融、欣欣向荣”的情景。

事实上,正如每一段感情的发生都有着难以言明的因缘际会,每一组高校CP背后,也有着相应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因素。

高校CP之挨得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

挨得近的高校容易组CP,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在于校际互动频繁,容易产生感情,即可以说是“日久生情”,也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总之地域优势总能发酵出不一样的情愫。第二在于相关大众们的主动联想甚至是“煽风点火”,这种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会促使高校攀亲结对。第三点在于高校间的地理优势会促成校园中学子间的美名佳话,这一特点在一些学科特色分明,男女比例互补的高校配对中尤为常见。至今,因为挨得近而组成高校CP的,比比皆是……

“清北CP” 国民度最高的学术伉俪

说到高校CP,国民度最高的非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组成的“清北CP”莫属。作为数一数二的高校,它既是普罗大众对高等学府的向往,也寄托着国人对国家优质教育水平的期望。




从两所高校的文化理念来看,北大有着以“砥砺德行”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为基本的办学理念,并深刻诠释了中国大学 “天下为公”“有容乃大”的文化性格,颇有儒家积极入世的作风。另一面,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中两个突出特征是“重体育、尊大师”,而其文化性格则是在“有意保存中国文化之根基”外,“接纳融合西方文化”,相较而言更为融通。历史上,清华大学曾有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陈寅恪、赵元任、俞平伯、马约翰、钱伟长、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王国维等各界学者居住或求学,北大亦有司徒雷登、马寅初、冰心、吴文藻、冯友兰(一开始居于北大,后由时任清华校长的留美同学罗家伦邀请前往清华)、周培源等的故居存在,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跨校合作,也是让两校建立深厚感情的原因所在。

而两所高校之间的互动,也像大众普遍认知的那般,一文一武;一位文科生,一位理科生;一位婉约细腻,一位高冷严肃。起初,作为“邻居”的两校既是携手并进的友人,也是摩拳擦掌的对手,在这样不断“竞合”的关系中,两校“相爱相杀”百余年。


后来,“北京大学”首先打破了沉默,于2017年4月30日清华大学校庆日当天送去祝福,并宣言:“你是唯一的隔壁”。

后来,“清华大学”如梦初醒,在2018年5月4日当天,发布长图博文“相爱相夸107年,你是唯一的隔壁”,向“北京大学”高调告白。此后每一年,凡逢北大校庆时,都有清华发文祝贺,而北大则回之以礼。恍惚间,清北CP已然深具一种“相伴多年,老夫老妻”间的默契与淡然。

2.天大南开 一墙之隔的青梅竹马

同处于天津的天津大学与南开大学,更是实名演绎“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两所高校仅仅一墙之隔,旧时甚至没有围墙而仅仅通过一扇门就能互通有无。

南开大学由严修、张伯苓秉承教育救国理念创办,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1937年校园遭侵华日军炸毁而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往云南昆明,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一度是我国最成功的私立大学。历经战乱才重回天津重新建校。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1895年,即中日甲午海战后,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多年间同样经历屡次迁校,后重新扎根天津。

1952年,教育部调整了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的校址,让两所高校兜兜转转,终于在卫津路毗邻而居。也正是因为有着如此的历史羁绊,两所高校之间的深情厚谊才绵延百年,历久弥新。






此外,那些因为离得近而结成CP的高校还有……

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坊间传言:一个是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一个是虹梅南路女子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同在远郊,一街之隔,两惺相惜,浪漫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


同处于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与湖南大学——



常常相爱相杀的武汉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



地处安徽合肥,彼此惺惺相惜的安徽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


共处一地又各有所长的浙江工商大学与浙江传媒学院——



江苏省南京市不分伯仲的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


均在中原大地但相比于其他又稍有距离的郑州大学(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与河南大学(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然而,河南大学并未对此条微博做出回应……

高校CP之“长”得像 心有灵犀一点通

有人说:互补的人适合玩闹,相似的人才能终老,彼此术业、志趣、脾性的相似,确实能为两人带来许多共同话题。而在高校CP中,也有一些学校因为拥有相似的学科设置,而愿意远隔千山万水跨界牵手。

比如西南林业大学与云南农业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与重庆邮电大学——


九江学院与景德镇学院——



高校CP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缘,妙不可言

有人认为相似的人才能长伴,也有人坚持互补的人适合终老,这反映出在感情中其实并无章法可循,有的时候,缘分来的就是那么突然,让你根本找不到原因,高校CP中,也是有着这么一些不知何所的组成……

1.“旦交CP” 人生自是有情痴之

2019年元宵节,复旦大学官博发布微博并同时@了上海交通大学与浙江大学官博,从而让三所高校的“虐恋CP”浮出水面。有网友评论说:这是什么绝世三角恋?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官博也发布同款微博并提及另外两所高校,评论区更吸引有浙江大学官博留言互动。



人们之所以默认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CP关系,一方面在于两所高校在国内的排名仅次于清华北大,并时常协同浙江大学一起在“第三”这个位置上争先恐后。另一方面,两所高校同处于上海市,且都有着百余年的建校历史,其中,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复旦大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办学实践的先锋,两所学府在百年间争先创优,发展至今,在国内外都享有的知名度。因之,两所大学间经常会通过社交媒体互动来联络感情。




“旦交”CP的画风与“清北CP”截然不同,一开始“主动”地反而是以理工科见长的上海交通大学。


除却这些寻常生活中的朴实告白,每当遇到一些特殊节点,上交首先想到的便是复旦。2016年马頔的一首《南山南》唱响大江南北,一时间各高校纷纷发起以各自校园文化为主的歌词改编版南山南,既传扬了高校人文风貌,也为这首民谣歌曲谱写出多种韵味。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改编版南山南,更像是一首对复旦大学的告白曲。


但在另一边,复旦大学却始终牵挂着另一所高校,让上交颇有一种“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凄苦意味。复旦大学一面很少回应上交的深情“告白”,一面在大大小小的关键节点,都会主动向浙江大学示爱。



另一面,由于多年追随无果,上海交通大学终于向其他大学伸出橄榄枝。但他伸向的对象不是其他,竟也是浙江大学……



2018年2月14日这天,上交又突然高调表白华东师范大学,并得到回应,此举着实引起网友一番探讨,只可惜当事人“变心”太快,广大观众只能看着岁月里的记忆而独自感怀……


此外,那些缘来不可挡的高校CP还有……

四川大学与厦门大学,相传缘起于一位带着学生证去双方高校打卡的学生,在发布微博后,引起了两校官博互动,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西安交通大学与中山大学,看起来天各一方,哪哪都不像的两所高校,就这样,恋爱了!




对于西南大学与东北大学的CP缘起,东北大学官方微信做出了解释:

对角线的两端,无限延伸着对彼此的思念东北和西南,你的起点亦是我的终点自强不息,知行合一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志同道合的我们,路途崎岖也不怕任何考验

而也是分隔两地的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因什么而结缘,可能只有当事人清楚……



高校CP之浙……CP

由于CP成员众多而单独成因

有心人可以从上述微博动态中看出,大部分情况下浙江大学与对其“示好”高校的互动多停留在留言区,而很少看到官博中的公开宣告。有人曾梳理过国内各大高校之间的CP关系图谱,浙大不偏不倚正是处在这张关系图的最中心。


图源网络

浙江大学与北京大学

浙大和北大的联系颇有一些历史渊源,名字似乎并非像清华北大那样频繁地被联系在一起,但两校之间其实有着十分密切的渊源关系。历史上,先后有八位“浙大人”出任北大校长,从而奠定了两校深厚的历史关系。这八位校长分别是:

劳乃宣(1901年10月起先后出任浙大前身浙江求是大学堂、浙江大学堂总理,1911年11月他被清廷命授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何燏时(求是书院首届内院生,于1912年11月接任马良校务,成为北大百年办学史上由浙大前身校友长校之第二人);司徒雷登(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1919年元月出任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陈大齐(1901年进入浙大前身浙江求是大学堂学习,1913年春调北京,次年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蒋梦麟(1902年考入浙江大学前身浙江高等学堂,1919年夏天代掌北大校务);马寅初(1949年6月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校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5月调任北京大学校长);吴震春(1906年至1910年任浙大前身浙江高等学堂总监督,1926年调任燕京大学任教授、副校长);林建华(2013年06月至2015年02月浙江大学校长,2015年03月为北京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两所高校的联系也有一些历史渊源,而这些渊源则都缘起于历史上辗转两校的风云大师们。

第一位是顾毓琇,毕业于清华大学,曾用时三年半就取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1929年归国后,他担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1945年,担任交通大学教授。顾毓琇不但是国际公认的电机权威,还是国际诗人大会加冕的桂冠诗人;他不但是我国电机、无线电、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还是中国古典音乐家、佛学家以及我国话剧创作的先驱者,可谓学贯中西、文理兼长。

第二位是程孝刚,1949年至1952年在浙江大学任教授,1952年10月,程由浙江大学调上海国立交通大学,一直到1977年辞世。25年来历任教授、起重运输机械系主任、校务委员、副校长。在他直接教学的机械系大多数毕业生都成为新中国机车车辆制造、管理、科研、教学方面的技术骨干,为铁道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

第三位范绪箕,是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1936年,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攻读机械和航空工程,第2年获机械工程硕士学位,第三年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40年在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指导下获航空工程博士学位。归国后,范绪箕远赴当时已西迁遵义的浙江大学机械系任副教授。1945年,范绪箕再次应聘为浙江大学教授,创建了浙江大学航空系并任系主任,主持建成了风洞实验室。1979年,范绪箕调上海交通大学任副校长,第二年任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积极发展学校同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大大地推动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对外工作。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两所高校的羁绊在于抗战时期均在江西泰和临时驻校,共同经历峥嵘岁月,为这一对高校CP积淀出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情结。


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作为两所文理工医兼容并蓄的综合性大学,可能因为志趣的相投,而总有能看对眼的时候。


浙大之所以和许多高校都有联系,原因在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的调整。彼时,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与之江大学、浙江省立医学院等院校组合重新建校,这形成了浙江大学与诸多高校的历史渊源。可以得见,人世间的每一份“感情”,都有着姻缘际会作为铺垫,而这些高校形成CP的原因,也自然而然遵循着个中定律,既为传承,也为拓新。

高校CP作为非常有互联网气质的互动方式,能调动广大读者的积极性,纷纷参与讨论,评判是非。时逢高考结束,希望本文能为那些即将填报志愿的学子们,带来一些对高校新的感知与向往,如愿踏进心仪的大学,展开全新的生活。

参考文献:

相关高校新浪微博官方账号

贾佳:《中国大学的文化性格——历史的视角》,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新记者微信公众号:《中国高校有多喜欢“炒CP”?》,2017年5月17日。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浙大往事】校史纵横》,2014年12月14日。

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那些年,浙大与上交一起经历的人与事》,2016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