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挫折)

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割让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予日本,向日本开放多个中国内陆的港口城市,日本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中三千万两为清朝换回辽东半岛的费用),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估计超过二万人遇害。

1900年(庚子年)的八国联军有它。

日俄战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争夺中国东北。

日德战争(1914年8月23日-11月7日),争夺山东半岛。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侵占东三省。

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又称凇沪抗战)。中国军队损伤亡5万人,事件中中国金钱损失约为十四亿元。闸北华界的商号被毁达4204家,房屋被毁1.97万户,损失惨重、同济大学(吴淞)、复旦大学(江湾)、上海法学院等均遭轰炸。

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总数在5000万人以上,9500万人成为难民。中国在战争中所承受的损失极大,按1945年货币折算,约为6500亿美金。

日军暴行有:南京大屠杀 、731细菌部队 、慰安妇 、三光政策 、重庆大轰炸 、三灶岛万人坟 、拉包尔战俘营

至今还有当年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

1876-1879年的丁戊奇荒 死亡 1300万(解放前最严重之自然灾害)。

1920年华北大饥荒 50万人

1920年12月16日,我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伤亡和损失及其严重。是全球闻名 的大地震之一。除直接死于房屋、窑洞倒塌外,更有大量居民因缺少救济与医药死于饥寒和瘟 疫。约有20万人丧生。当时的地质调查所专家前往现场调查,开始对海原大地震的研究,这是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端。

1928-30年西北华北大饥荒 1000万 (旱情远超59-60年)

1934年长江中下游大旱灾 可能不超过10万

1937年四川大旱灾 100万人左右

1942-1943年中原大饥荒 主要集中在河南省200-300万

1943年广东大饥荒 300万人(一说50万) 历史上的大的自然灾害引发的大饥荒都发生过人人相食的现象!

海城地震: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营口一带发生了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烈度Ⅸ度强。地震波及9000平方千米,震区地动山摇,海城境内2734平方千米顷刻间房屋倒塌,受灾人口达800余万。这次地震发生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使工矿企业、交通、电力和水利设施以及民房等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震区90以上的房屋倒塌,按通常估计死亡人数会有10万人,因震前作出了临震预报,并采取了相应的防震措施,数百万受灾人口中仅殁1328人。这是人类历史上对7级以上强震所作的第一次成功的预报。

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是20世纪以来,人类遭到的破坏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事件。震中烈度Ⅸ度。主震后于当日18时45分,又在唐山附近的滦县发生7.1级强地震。灾害极为严重。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极震区以唐山市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千米,严重破坏区达3万平方千米。约24万人死于这次地震,重伤约16万人。

丽江地震:1996年2月3日17时14分18秒,在云南省丽江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9个县51个乡镇受到严重破坏,伤亡17366人,其中死亡309人,重伤4070人,直接经济损失40余亿人民币。

1998年特大洪灾是指1998年6月中旬—9月上旬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截至8月22日,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灾面积3亿多亩,受灾人口2亿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人民币。

台湾集集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中部地区南投县集集镇附近发生7.6级大地震。共死亡2412人,伤11306人,受灾民众约31万人,占台湾总人口的1.4%。房屋毁损9.6万户,占台湾户数的1.5。这次地震损失之大、影响之广,是台湾10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灾害。集集地震发生后,震级6.5级以上的强烈余震有4次之多,这是在全世界都相当罕见的。布设于台湾岛密集的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观测系统留下了高质量的地震记录,这样特殊的地质现象也是全世界仅有的记录,成为了全人类地震研究的宝贵财富。

2002-2003年,SARS事件(非典)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

2004年踩踏事件

2月5日——19:45,北京密虹公园的密云县第二届迎春灯展,一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倒,引起身后游人拥挤,造成踩死挤伤游人特大恶性事故,37人死亡,15人受伤。

2008年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UTC+8)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矩震级为7.9Mw),地震烈度达到11度。此次地震的地震波已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

2017年第18号超强台风

台风泰利于2017年9月9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依靠良好的海温等有利环境,迅速增强并向中国沿海靠近,于9月13日前后达到超强台风级(中国标准),之后强度逐渐减弱并转向东北方向移动,登陆日本并于9月18日转化为温带气旋。

2018年第8号台风“玛莉亚”(强台风级),据统计,灾害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南4省20市107个县(市、区)142.3万人受灾,1人死亡,54.2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00余间房屋倒塌,3.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2.3千公顷,其中绝收5.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1.6亿元。其中,浙江、福建灾情较重。

2018年第18号台风“温比亚”(强热带风暴级)据统计,灾害造成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省(直辖市)46市228个县(市、区)1800.4万人受灾,52人死亡,1人失踪,45.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1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5万间房屋倒塌,12.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014.9千公顷,其中绝收249.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69.1亿元。其中,安徽、山东灾情较重。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强台风级),据统计,灾害造成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6省(自治区)48市(自治州)186个县(市、区)471.3万人受灾,6人死亡,152.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400余间房屋倒塌,1.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41.4千公顷,其中绝收16.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2.3亿元。其中,广东、广西灾情较重。

9月8日云南墨江5.9级地震,9月8日10时31分,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北纬23.28度,东经101.53度)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据统计,灾害造成普洱、玉溪2市7个县11.3万人受灾,28人受伤,1.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000余间房屋倒塌,3.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2.9亿元。

2019年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

1909号超强台风“利奇马”于2019年8月4日9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5日1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6日21时加强为台风级,7日9时加强为强台风级,7日1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级。在24小时内由强热带风暴级快速增强至超强台风级。8月10日1时45分,“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0百帕。此后于11日20时50分在山东省青岛市沿海二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0百帕,13日00时00分减弱为热带低压,中央气象台13日6时对其停止编号。据统计,超强台风“利奇马”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强度第五位超强台风,共造成浙江、山东、江苏、安徽、辽宁、上海、福建、河北、吉林9省(市)64市403个县(市、区)1402.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6人,失踪4人,紧急转移安置209.7万人;1.5万间房屋倒塌,13.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137千公顷,其中绝收9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15.3亿元。

2019年6月上中旬广西广东江西等6省(区)洪涝灾害

2019年6月6日至13日,江南、华南北部等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其中,湖南中南部、江西、浙江南部、福建、广西北部、广东中东部等地累计降雨超过100毫米,广西桂林和柳州、江西吉安、赣州、抚州和上饶、浙江衢州、福建南平、三明和龙岩、广东广州、河源、韶关等地部分地区250-400毫米,其中广西桂林最大降雨量832毫米,江西吉安758毫米。此次强降雨导致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地遭受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上述6省(区)45市(自治州)249县(市、区)577.8万人受灾,91人死亡,7人失踪,42.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8.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9万间房屋倒塌,8.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19.4千公顷,其中绝收60.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1.8亿元。

2019年贵州水城“7·23”特大山体滑坡灾害

2019年7月23日21时20分许,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发生一起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滑坡方量约200余万方,造成近1600人受灾,43人死亡,9人失踪,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6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00余间房屋倒塌,23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

2019年四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四川盆地西部累计降雨量50-200毫米,成都、雅安及阿坝州、乐山、绵阳等部分地区达250-400毫米,成都大邑县和邛崃市、雅安芦山县局地418-567毫米。此次降雨时间持续较长,雨量较为集中,导致部分地区爆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阿坝、雅安、乐山等9市(自治州)35个县(市、区)44.6万人受灾,26人死亡,19人失踪,7.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4.7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000余间房屋倒塌,1.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8千公顷,其中绝收2.2千公顷;灾区部分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58.9亿元。

2019年7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洪水

2019年7月3日至1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连续遭受2轮强降雨袭击,其中,7月3日至10日,南方出现入汛以后最强降雨过程,江西萍乡(497.3毫米)、峡江(461.4毫米)、湖南耒阳(396毫米)、衡东(348.4毫米)4站连续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长江干流九江至大通河段和鄱阳湖、洞庭湖以及多条支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湘江发生超过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4省31市(自治州)196县(市、区)1031.9万人次受灾,37人死亡,3人失踪,114.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2.1万间房屋倒塌,2.2万间严重损坏,7.4万间一般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76.9千公顷,其中绝收1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4.3亿元。

2019年南方地区夏秋冬连旱

2019年5月份以来,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土壤失墒严重,江汉江南部分地区发生夏秋冬连旱,尤其是7月下旬以来,湖北、江西、安徽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六成以上,湖南累计降雨较历史同期均值偏少5成以上。据统计,干旱灾害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67个市(自治州)387个县(市、区)3263.5万人受灾,677.6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295.3万人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3310.1千公顷,其中绝收475.1千公顷;饮水困难大牲畜11.2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189.9亿元。

2019年四川长宁6.0级地震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4度,东经104.9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此后又相继发生4次5级以上余震。地震灾害造成四川省宜宾、乐山2市16个县(市、区)35.9万人受灾,13人死亡,9.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500余间房屋倒塌,22.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56.2亿元。

2019年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灾

2019年3月30日18时26分,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指战员和地方扑火队员共689人在海拔4000余米的原始森林展开扑救。扑火行动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间可燃气体爆燃,造成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4名地方干部群众牺牲。

2019年山西乡宁“3·15”滑坡灾害

2019年3月15日18时10分许,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卫生院北侧发生山体滑坡,致卫生院一栋家属楼(6户)、信用社一栋家属楼(8户)和一座小型洗浴中心垮塌,造成100余人受灾,20人死亡,1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2100余万元。

2019年青海玉树等地雪灾

2019年初,青海省玉树州连续出现12次明显降雪过程,降雪量、强降雪天数达到当地历史同期最多,降雪日数为历史最多年,造成持续性积雪,最大积雪深度达22厘米,造成大量牲畜死亡,玉树、果洛部分乡镇道路中断。雪灾造成玉树、果洛、海西3自治州13个县20.7万人受灾和需紧急生活救助,5.3万头(只)牲畜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2020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如下:

2020年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

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连续遭遇5轮强降雨袭击,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5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8.8%,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长江发生3次编号洪水;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256.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3%。受强降雨影响,淮河流域江河来水偏多1.5-2倍、长江中下游流域偏多4-6成,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灾害造成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山东、河南、重庆、四川、贵州11省(市)3417.3万人受灾,99人死亡,8人失踪,299.8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44.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3.6万间房屋倒塌,42.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579.8千公顷,其中绝收893.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2亿元。

2020年8月中旬川渝及陕甘滇严重暴雨洪涝灾害

8月10-17日,西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至陕西、甘肃等地连续出现多轮强降雨过程。其中,四川盆地中西部和甘肃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到4倍,陕西西南部及云南偏多五成。强降雨引发长江上游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多地暴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灾害造成四川、重庆、陕西、甘肃、云南5省(市)53市(州)852.3万人受灾,58人死亡,13人失踪,107.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8.3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3万间房屋倒塌,3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331.1千公顷,其中绝收5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09.3亿元。

全球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全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nCoV)感染导致的肺部炎症,WHO将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约是2019年12月底在湖北武汉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呼吸系统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要按甲类传染一、并行严格的防控,因为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在武汉发现,但是逐渐蔓延至全国,乃至国际也在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此,做好防控、把防疫工作常态化是目前中国最需要做的事情。新冠肺炎表现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看,普通轻症型患者主要表现是低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窘迫、嗜睡、脱水情况。最严重可能出现呼吸衰竭、休克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的防控是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做好手消毒、手卫生,避免到有病例发生的地方。

2021年6月上中旬江南华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

6月2-14日,江南、华南及贵州等地出现多轮强降雨天气,且降雨落区重叠。其中,6月5-10日,广西东北部、广东中东部等地降雨量达300~500毫米,广东惠州和汕尾局地600~979毫米。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广西西江干流及支流、广东北江中游及支流8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江、广东北江支流潖江等5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引发洪涝及次生地质灾害。灾害造成广东、广西、湖南、贵州、浙江、福建、江西、湖北8省(区)714.4万人受灾,54人死亡,9人失踪,47.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0.1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6700间房屋倒塌,6.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77.5千公顷,其中绝收62.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10.6亿元。

2021年6月下旬西南等地暴雨洪涝灾害

6月20-28日,重庆、四川、贵州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两次降雨过程。其中,20-25日,上述地区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重庆南川、贵州黄平和惠水、湖南常宁日降雨量达到或突破当地6月历史极值;重庆、四川、贵州等多省共计58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6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条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重庆綦江五岔站水位、流量为有资料以来第1位。26-28日,川渝至长江中下游出现新一轮强降雨过程,暴雨区域北移,四川盆地、重庆西南部、贵州北部、湖北东部和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苏中部等地大部地区相继出现大到暴雨,四川东部、湖北北部、安徽北部等地局地降雨量达250~300毫米。两轮降雨过程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四川、贵州、重庆、湖南、安徽、江西、湖北7省(市)597.8万人受灾,36人死亡,3人失踪,24.9万人紧急转移安置,9.9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100余间房屋倒塌,4.3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438.6千公顷,其中绝收4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3.7亿元。

2021年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

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于8月4日凌晨3时30分前后以近巅峰强度在浙江省乐清市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m/s)。受其影响,3-5日,浙江温州、台州、金华等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250~350毫米,温州永嘉和乐清局地达400~552毫米。灾害造成浙江、上海2省(市)5市30个县(市、区)188万人受灾,5人死亡,32.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1.2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300余间房屋倒塌,80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6.3千公顷,其中绝收6.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04.6亿元。

2021年云南巧家5.0级地震

5月18日21时47分,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北纬27.18度,东经103.16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地震造成昭通市巧家、鲁甸2县4人死亡(巧家县小河镇2人因房屋倒塌致死、新店镇1人因滚石砸中致死,鲁甸县乐红乡1人因滚石砸中致死),28人受伤(巧家县26人,鲁甸县2人),1151间房屋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1亿元。、

2021年新疆伽师6.4级地震

1月19日21时27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北纬39.83度,东经77.21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此后震中附近又相继发生1次5.2级余震和数次4.0级以上余震。地震造成1人死亡、2人轻伤,40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部分道路、桥梁、水库等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6.2亿元。

2021年8月-9月东北台风“三连击”

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周内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先后北上影响东北地区,间隔时间短、影响区域高度重叠,造成东北地区半个月内平均降水量达170.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倍,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台风带来的降雨造成嫩江、松花江、黑龙江等主要江河长时间超警,大风造成黑龙江、吉林等地玉米等农作物大面积倒伏,直接经济损失128亿元。

2021年4月下旬华北西北低温冷冻灾害

4月19-25日,华北、西北出现持续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局地伴有沙尘天气,其中河北西北部、北京中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偏南地区等地8级以上阵风出现时长有24-45小时,内蒙古东南部超过48小时;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云冈区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9℃。持续大风低温造成大面积坐果期果树冻伤、大棚损毁、蔬菜受冻。灾害造成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7省(区)432.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30.1千公顷,其中绝收154.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亿元。

2021年云南春夏连旱

2020年入春后,云南持续高温少雨引发严重旱情,其中,普洱南部、西双版纳降水偏少6~8成;3月份全省平均气温达17℃,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历史同期第3高,造成部分城市供水紧张、农村人畜饮水困难。4月底,部分地区出现降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5月1-14日,全省再次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全省有96个站点共出现30℃以上高温791站次;累计平均降水量8.8毫米,较常年少75%,旱情再度发展。灾害造成玉溪、昭通、楚雄等16市(州)106个县(市、区)589万人受灾,197.6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156.6万人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871.7千公顷,其中绝收33.9千公顷;饮水困难大牲畜46.8万头(只);直接经济损失34.9亿元。

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一、南方旱情有所缓解,云南部分地区旱情仍持续

2020年底至今年2月初,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7成,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主要江河来水明显偏少,局地发生城乡供水紧张和农业旱情。2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出现2次较强降雨过程,多地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大部地区旱情缓解,云南省部分地区一直未出现有效降雨。一季度,干旱灾害累计造成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194.6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57.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旱情高峰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51万亩,供水受影响233万人。目前,受降雨影响及各地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南方旱情有所缓解,但云南部分地区旱情仍持续,截至3月底,昭通、临沧、迪庆、楚雄、昆明等13市(州)51个县(市、区)97.7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30.4万人(已得到初步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

二、西部地区中强震造成一定损失

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3月份4级以上地震出现12次,约占一季度的55%,同比上升33%,环比上升140%。3月19日西藏比如6.1级地震是今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震级最高的地震;3月24日新疆拜城5.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16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4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70万元;3月30日西藏双湖5.8级地震震中周边人口稀少,未造成灾害损失。

三、西北、西南局地遭受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

受2月初南方地区大范围降雨以及3月份全国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影响,湖南、重庆等省(市)局地发生洪涝灾害;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重庆、贵州、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市)发生地质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一季度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7%、74%、87%和82%。

四、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等地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89起,集中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云南等省份,受害森林面积约1916公顷,因森林火灾死亡9人。发生草原火灾2起,受害草原面积约42公顷,无人员伤亡。与2020年同比,森林火灾次数降低15.4%,因灾死亡人数降低65.4%。

五、多轮强沙尘暴天气对我国造成影响

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次数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多。其中,3月14-16日,西北、华北等地出现近10年来我国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沙尘暴灾害,造成部分地区蔬菜大棚、牲口棚及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六、低温冷冻和雪灾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主要有两次大的灾害过程,其中1月份影响我国冷空气过程呈现低温极端性显著、大风持续时间长、雨雪偏弱等特点,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抗冻能力较弱的经济作物带来较重损失,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2月份北方多地出现强降雪,给多地道路交通、供暖供电带来不利影响,未造成明显损失,山西、河南等地部分厂房、大棚和经济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4%和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