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秒等于多少(三百秒等于多少分钟)

“刘畊宏女孩跳操受伤”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热搜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简宏妮 编辑顾佳赟

居家隔离期间,上海市民罗娜(化名)每天跟着网络健身博主跳“帕梅拉”健身操,再结合一日三顿轻食配餐,14天瘦了3斤。她告诉本刊记者:“这是居家隔离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做某些动作时腰有点不舒服”。

近些年中国人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再加上受疫情防控影响,许多人多了居家时间,在家跳健身操已经成为一种流行。

来自中国台湾的刘畊宏一家长期在上海生活,近日他和妻子在网上直播健身操,近30天来,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4亿。但值得注意的是,因跟跳健身操而导致受伤的新闻也接连出现,“刘畊宏女孩跳操受伤”一度成为社交平台热搜词。

火爆的居家健身操,值得跟风吗?除了减肥,还能带来什么?

居家运动有风险

因为体重偏重且有家族遗传高血压,罗娜从2021年6月启动减肥计划,每周定时去健身房做力量训练并结合有氧运动,十个月减了十斤。原以为居家隔离只能中断减肥计划,后来却发现了“宝藏”健身操。跳了一段时间,减肥效果不错,但隐隐感到腰部不适,因为此前有跳操导致髌骨软骨炎的经历,罗娜眼下已停止练习这段健身操。

“居家运动导致受伤的例子并不少见”,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筋伤(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马玉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运动损伤常常发生在普通人的日常运动中,如瑜伽姿势和用力不当造成髋关节受伤、打球导致筋膜撕裂等。

马玉峰说,对居家健身操,他的态度是“有保留地推荐”。跳操既锻炼身体又不显枯燥,但有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胸腰椎相关疾病者,或下肢力量差、平衡能力差和体重超标者,以及无运动基础和不提前做热身运动者,跳操都不推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副主任中医师施敏表示,健身操看上去动作简单、易学易会,但实际对全身协调平衡能力、四肢灵活性及心肺耐力要求比较高。“视频中的健身网红博主往往是健身专业人士,可以承受长时间运动,普通人如果锻炼时间偏长,感觉疲劳时,受伤的风险就会明显加大”。

如何避免在居家运动中受伤?马玉峰认为,第一量力而行;第二循序渐进;第三重视热身,中国传统的八段锦和广播体操都是非常适合的居家热身运动;第四选择合适舒服的鞋服,不能随意穿着甚至光脚训练。

“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要学会正确处理。” 马玉峰说,如果受伤时伴随很大的声响,肿胀越来越厉害,则可能发生骨折,必须及时就医。如未出现以上情况,可自己冰敷,频率是连续7天,每天两次,每次10-15分钟。

减的是水还是肥

围绕居家跳操热有两个话题受到舆论关注,一是安全性,另一个是减肥效果。

杨女士学舞蹈出身,平时有健身习惯,对于刘畊宏健身操,她的感受是,体力上跟下来没问题,但跳了不到十分钟就会满头大汗。

朱女士也有同样感受,因为是运动“小白”,她选择了每组跳15分钟刘畊宏健身操,一次跳两组,中间休息。她告诉本刊记者,跟跳时的感受是“第一组跳到七八分钟的时候就感觉出汗了,跳操的第二天体重就掉了600克,很神奇”。

钱晟表示,所谓“减肥”,应该是减少体脂同时增加肌肉,并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变化。

健身教练米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对减肥最简单的理解是控制摄入、加大消耗。健身操能提升肌肉力量,肌肉比提升就能提高基础代谢,对减肥或维持身材非常有好处,同时也让身体年龄更加年轻。

营养师顾中一认为,短期之内的减重减少的绝大多数是水分,一个人减少摄入,人体就会将体内的肌肉分解供能,肌肉的70%组成都是水分,肌肉流失的同时身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再加上禁食,电解质摄入不足,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又会排除掉一部分水,以上都会造成短期体重显著下降。

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等单位联合编写的《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显示,运动减重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超重和肥胖个体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以达到适度减重的效果;如要达到减重≥5%的效果,每周运动时间应达到300 分钟,运动强度应为中-高强度运动量或运动能量消耗达2000 kcal/周及以上。

钱晟认为,对于居家减肥而言,每次运动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脂肪就能有效被消耗。

“我的每日运动频率是两个小时,一小时功能性力量训练,一小时有氧操。这样不仅全面、均衡,也比较容易坚持,降低不当运动带来的受伤风险。”钱晟说。

有的放矢补短板

居家运动并不容易,马玉峰回忆,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因为要居家隔离,他经常通过在家折返跑的方式运动,同时控制饮食,才保持住体重。

钱晟生活在上海,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除了运动,他也格外注意饮食。“我建议健身学员保证每天的营养素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都要均衡摄入。关于烹饪方法,要采用蒸、煮、烤等健康方法,不要炸、炒。每次吃七分饱,保持身体在最舒服的状态。”

许多人有这样的感受,居家期间身体动少了,嘴却更“馋”了,整天想着吃。顾中一解释,这种感受不奇怪,原因是居家期间活动量小,加上焦虑、孤独等情绪压力,会导致“情绪性进食”,尤其想吃高糖高油高脂高热量的食物。

顾中一建议,如果居家期间要想减肥,就算想吃,也尽量要选择健康的食物,如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薯类、蔬菜、水果,做饭时注意少油少盐,同时多喝水。

如果是“运动小白”又“贪吃”,其实也并非“无药可救”。《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建议,对于运动依从性较差的个体,可利用零碎时间累积多次短时运动,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减重效果甚至优于一次连续长时间运动。

即便是有基础疾病和身体损伤的人群,也并非只有“躺平”的选择。马玉峰认为:“这类人群更应该有的放矢,补足短板”。

比如老年人和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可以通过类似“小燕飞”、抱膝滚等一些在床上、瑜伽垫上就能完成的动作来锻炼,有腰椎损伤的人着重练习腰背肌,颈椎病人重点锻炼颈部后方的肌肉,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则多做扩胸运动。

“不论哪类人群,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锻炼方式非常重要。”马玉峰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