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什么没有石油(朝鲜为什么没有石油资源)

地球村这个江湖上有五个最大的大佬,虽然如今其中的三个都已经家道败落,常规力量和鼎盛时期比简直惨不忍睹,但是他们仍然被公认为大佬,因为他们手中有个我有你无的大招:核武器。


美、中、法、英、俄各自现役最新型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英法如今已经放弃了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仅保留海基洲际弹道导弹

五大佬自己组了个核俱乐部,还联合各国签了个核不扩散条约,它是这样规定的:“截止1967年1月1日已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允许保留核武器。”

1967年1月1日这条deadline一划,世界上就只有五大佬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拥核了,其它人都不许玩。联合国的小弟们见大佬这么横都乖乖地签了,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南苏丹四国未曾签约,朝鲜于1985年加入,2003年退出。这几个另类除了南苏丹(诞生得太晚,还在婴儿期)外都在实际上拥核,但就是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只能在家偷着玩。

一贯固执自大的朝鲜可不愿意受这个框框的约束,它要追求完整的有核国家地位,以便和美国平起平坐地谈判,换取国家安全保证。

金正恩也知道手里的常规武器实在是太老旧了,光靠人民军的钢铁意志是扛不住现代化立体火力打击的。欺负一下隔壁有钱的亲戚还可以,对美国只能望洋兴叹了,毫无还手之力。虽然多年来在拥核、弃核的问题上不断反复,将众多大佬玩弄于股掌之间,但为了自保只有真正研发出核武器才能改变军事上的劣势。


类似于二战布伦式的轻机枪如今仍是朝鲜陆军的主力,大概只有印度可以有得一拼了。

那些曾经试图打擦边球拥核,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放弃的国家,比如利比亚、伊拉克、南非,所拥有的常规武器比朝鲜先进得多,但最后的下场都非常惨,不是四分五裂就是泯然众人。

没有核弹的朝鲜就是个山穷水恶、无人问津的莞尔小邦;核弹在握的朝鲜则可以搅动世界,于强敌环伺的重压下腾挪出自己的生存空间,连美国也得忌惮三份,屈身谈判,这就是朝鲜拥核的逻辑。

于是朝鲜不顾全世界的谴责和制裁,先后进行了六次核试验。今年9月份的最新一次试验,朝鲜方面宣称是氢弹,而中、美等多方根据地震波分析当量应在12万-16万吨之间,只可能是增强型原子弹,不过已经达到广岛原子弹威力的十倍左右,具有实战意义。


光有核弹头还不够,得把它送到敌人头顶上敌人才会怕啊,否则只能在自己的地盘里制造零深度人工地震。所以朝鲜要一边核试验,一边快马加鞭发展弹道导弹投射工具。


【 朝鲜的矛 】

朝鲜研制弹道导弹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多年来不断地推陈出新,往往一个型号失败了不是继续改进,而是跳过去直接研制下一个更大更远的型号,就像举重比赛一个重量试举失败后不再试举,赌一把直接要下一个重量一样。

这就导致朝鲜的导弹种类繁多,主要型号见下图: ②火星-6:射程500公里,③增程型飞毛腿:800公里,⑥劳动:1500公里,⑦火星-10(舞水端):4000公里,⑧火星-12:4500公里,⑨火星-13:8000公里。其中火星-10六次发射仅一次成功,火星-13多次在阅兵中露面,但从未试射过,展示的疑似只是空壳模型。这两型都被认为研发不成功,已被放弃。


美国两大智库之一的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表的朝鲜弹道导弹数据,所预测射程偏大,有夸大之嫌

手上握着这些导弹,没钱、任性的金正恩一言不合就发一枚,一次比一次远,每次都惊扰得日韩这两个邻居鸡飞狗跳。而美国相对来说就平静多了,一边谴责、一边军演、一边在地球仪上量着:还够不到关岛,没事,离阿拉斯加远着呢……

直到今年,朝鲜的导弹研发骤然加速。5月14号成功试射火星-12,采用高抛弹道,最大高度达到2111.5公里、飞行距离约为787公里,以正常角度发射射程在4500公里左右,足以达到3400公里外的关岛。火星-12采用了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基本摆脱了过去仿照俄式潜射导弹发动机设计的老路。

紧接着7月4号和7月28号,两次成功试射了⑩火星-14。它在火星-12基础上增加第二级改进而来,第二次飞行高度达到3724.9公里,飞行了998公里,落在日本专属经济区。预计实际射程将超过7000公里,可覆盖阿拉斯加全境及夏威夷部分地区。朝鲜官方也确认新型导弹“能够打击美国”,第一次跨入了洲际弹道导弹的门槛。


之后朝鲜又在八、九月份两次试射了火星-12,采用正常仰角发射,分别飞行了2700和3700公里,越过北海道掉落在北太平洋中,基本验证了该型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


就在人们认为今年朝鲜已经射得够多够远,年底该消停一下的时候,11月30日又发射了从未露面过的火星-15导弹。高抛弹道的高度达到4475公里,飞行距离950公里,换算成正常轨道,射程将达到12000公里以上,将覆盖美国全境。


这一下可真是戳到了美国人的痛点,上到总统、国会,下到各路媒体、平民百姓,全都不淡定了。这是二战后除了安理会五常之外第一次有其它国家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而且偏偏还是朝鲜这个喜怒无常的“流氓国家”。


【 火星-15 】

那么这种全新导弹的性能参数是否靠谱呢?虽然因为朝鲜的封闭性,没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具体的导弹性能,但是比较一下朝鲜官方发布的少数照片,还是能看出火星-14和火星-15之间的变化。

首先是弹头,从过去朝鲜导弹一直采用的尖锥型变成了更先进的卵型,和3月份金正恩视察过的再入段烧蚀试验弹头外形基本一致。


这一改变说明火星-15已经开始考虑导弹重返大气层时的抗烧灼问题,通过牺牲再入速度,依靠钝头体在弹头前方产生一个激波“气垫”,把弹头与空气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带走。


钝头体和尖锥体再入段表面温度对比,宇宙飞船返回舱再入大气层时也需要以平坦的底部朝下

由此可以证明火星-15已经达到了洲际导弹的标准,再入速度超过音速20倍以上,表面温度可以达到6000多度。跨过这个门槛,弹头的抗烧灼性能而不是弹头的速度将成为设计与工艺制造的最大难点。否则再入速度再快,抗不住高温解体了也白搭。这点上朝鲜已经比印度高出了一大截,阿三尖锐细长的烈火3/5连洲际导弹的门槛都还没摸到呢。


参见上图美国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脉络,北极星A1、A2(射程2200/2800公里)还是尖头,A3和海神C3(射程均为4600公里)弹头为较圆的双椎体,火星-14的弹头与之类似,到了三叉戟C4(射程7400公里)已经是圆钝的卵型弹头。火星-15和火星-14之间也形成了类似的代差。

说句题外化,朝鲜进行这个弹头烧蚀试验也是简单粗暴的土法上马,直接用一台火箭发动机对着弹头模型喷射。火箭发动机喷管的出口温度只有再入时弹头表面气动加热温度的几分之一,因此这种办法不能模拟真实的再入温度,只能测试烧蚀材料的蒸发速率。


其次是弹体。火星-12是单级导弹,火星-14的第一级就是火星-12的主体部分,上面的第二级直径缩小。而火星-15采用了全新的设计,不仅第一级的直径粗壮了很多,超过2米,第二级也没有收缩,整个弹身呈直筒型,说明第二级火箭的推力和燃料携带量都显著增加了。


第三是发动机。上图中间的火星-14底部可以看到主发动机周围装有四台小型的游动发动机,而火星-15上取消了游动发动机,也没有其它燃气舵、栅格翼等过去朝鲜导弹上出现过的姿态控制装置。这说明朝鲜在火星-15上采用了更先进的摆动喷管技术,以适应大大增加的起飞重量。

朝鲜在今年三月才试验了带游动发动机的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据朝鲜官方称推力从30吨提高到了80吨。5月14号试射的火星-12是这种发动机首次投入使用,之后火星-14的第一级也是使用同样的发动机。


短短半年之后朝鲜就采用了更新一代的摆动喷管发动机,甚至连公开的地面发动机试验都没有就直接试射,这样的跨越式发展速度确实有点匪夷所思,也很难令人不怀疑得到了外界的帮助。

最后是发射车。朝鲜官方宣称这款9轴越野发射车为朝鲜国产,但地球人都知道朝鲜完全没有自行生产这类重型特种车辆的能力。过去多次出现在朝鲜阅兵式上的8轴导弹发射车,为中国航天科工下属湖北三江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源自白俄罗斯明斯克轮式牵引车辆厂。


狂飙中的俄罗斯白杨-M公路机动洲际导弹发射车,就是明斯克厂的产品。但该车重心过高,复杂路面必须限速行驶,也有过翻车的记录。中国产的8轴发射车重心比它低,稳性更好。

朝鲜以运输木材的名义仅仅进口了六辆,型号是WS51200型。说它是木材运输车也并不是掩耳盗铃,它确实只是16x12的民用特种车辆,不是军用的全轮驱动,可用于沙漠石油勘探、林木采伐等特种行业。采用美国康明斯动力及德国自动变速箱,装载质量80吨。


这六台车在朝鲜眼中可是国宝级的存在,比上面载的导弹还要宝贵。为了适应不同型号的导弹,对驾驶室进行过多次改装,有分体的也有合体的。但不论载的是什么弹,车就只有这六辆。通常阅兵式上会展示四辆,另有一辆备份。


这次火星-15的发射车普遍被认为是将原有的8轴车从中锯开,增加了一根无动力轴改装而成的。轮式车辆一根车轴的承载极限是十吨,增加一轴意味着上面装载的火星-15导弹比过去的火星-14重了很多,已经超出了原车80吨的承载上限。


这样改装会造成结构强度下降,全车功重比降低,越野性能恶化,但朝鲜的弹道导弹基本是洞库部署,发射前需要越野的距离不会很远,路况也不会太差,所以影响不会太大。

采用加长的9轴底盘,更多地是为了在巨大的车体上集成尽可能多的发射必须设备,以简化发射保障工作,尽量压缩暴露时间,提高生存力。如下图火星-14的发射现场,除了发射车外看不到其它辅助车辆。而且在导弹竖起后,发射车往往会撤离,以免发射过程出意外危及宝贵的发射车。


火星-12及之前的舞水端导弹采用的是白俄罗斯产MAz—543 LTM六轴发射车,数量更多,所以敢于直接在车上起竖、发射。


舞水端导弹发射场景,弹体底部弹出四片栅格翼作为姿态控制面

另一个变化是导弹起竖装置的液压动作筒由火星-14时的单杆变为了双杆,导弹起竖支架也更粗壮,说明导弹质量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火星-15采用了再入段抗烧灼技术的弹头、大直径弹体、新一代的一级发动机和更强大的二级发动机,发射质量更大,从它的高抛实验弹道推算出一万两千公里的射程是合理可信的,也就是说完全能打到美国本土任何地点。


【 朝鲜的不足之处 】

但朝鲜凭借火星-15就可以给美国以致命一击了吗?还相差得很远呢。

大家肯定都注意到了,除了今年火星-12的两次常规弹道全射程试验,就是飞越北海道打到太平洋的两次之外,其它历次试验都采用高抛弹道。虽然最高高度不断提升,实际飞行距离却都不超出一千公里,落点均在日本海的日本专属经济区内。

这不是巧合,揭示了朝鲜航天工业最大的一块短板:没有航天测控体系支持。

朝鲜国土狭小,无论往哪个方向试射导弹都会很快飞出国境。它不能像俄罗斯那样从欧洲部分打向远东堪察加半岛的库拉靶场进行全程测试,也没有美国夸贾林环礁那样的海外领地靶场,没有中国在纳米比亚、智利等地的海外航天测控站,没有海洋监测卫星、航天测量船,更没有配备完善监控设备的落区靶场这么一说,因此根本无法建立一套有效的航天测控体系。


也就是说导弹如果按照正常发射角度进行半程或者全程试验,脱离了本土测控雷达范围后,朝鲜就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导弹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只能根据理论推算,或者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落点通告来间接验证自己的数据。

而且很大的可能朝鲜的导弹试验是不带任何模拟弹头或者回收数据舱的,因为朝鲜完全没有打捞回收能力。


1980年南太平洋洲际导弹全程试验时,超黄蜂舰载直升机携带潜水员仅用5分20秒就成功在溅落区打捞起导弹数据舱,胜利返回指挥舰。

有鉴于此,朝鲜只能采用高抛弹道进行试验,溅落点控制在相对安全的日本海范围内,这样既便于自己从本土测控,也尽量避免弹头落入别国境内。

包括美、俄、中在内大多数时候也采用高抛弹道来进行非全程试验,但是没有朝鲜这么窘迫。导弹设计射程越远,弹道越高,火星-15的高抛弹道几乎就是直上直下,这和低伸弹道还是有相当区别的,无法完全模拟实战情况。

按朝鲜核弹头小型化的水平,十万吨当量以上有实战意义的核弹头重量至少超过一吨,搭载后各型导弹的射程至少都要打个对折。

所以实战中朝鲜的导弹能打出什么样的射程和圆概率误差,再入段能否抗烧灼,连朝鲜人自己也是心里没有底的。如果向美国发射,能落到美国本土就算胜利,至于能打到什么地方,造成多大损失,都不是现在阶段能考虑的问题。这点上看和二战时日本制造纸糊气球炸弹轰炸美国本土颇有些类似。

作为对比,当年中国为筹备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试验,从60年代中期就开始倾力设计建造2万吨级的远望1/2号航天测量船、万吨级向阳红十号海洋科学考察船、万吨级远洋打捞救生船、2万吨级远洋油水补给舰、4千吨级大功率远洋援救拖船等一系列特种配套舰船、以及护航用的051型导弹驱逐舰,并引进法国超黄蜂大型舰载直升机,前后历时十几年。直到1980年5月才组织由18艘舰船组成的特混编队,深入所罗门群岛以东的南太平洋陌生海区,圆满完成了东风-5全射程发射试验的测控和数据仓打捞回收任务。


而上述这些特种舰船、装备没有一项是今天的朝鲜负担得起、研制得出的,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能是大国玩的游戏。

通过全程试验,可以充分验证设计的合理性,积累技术经验,掌握洲际导弹的全弹道特性,之后中国在研制东风-31、东风-41等洲际导弹时就不需要劳师动众向南太平洋发射了,从渤海湾或者山西五寨基地向罗布泊靶场进行半程试验就能完成定型。

另外在环形激光陀螺仪、大比冲火箭发动机、全轴柔性摆动喷管、先进复合材料壳体、高效复合推进剂、核弹头小型化等几乎各个方面,朝鲜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都十分巨大。整体上看火星-15大约相当于70年代初东风-5早期型或者60年代苏联SS-11的技术水平,和中国的差距大约是40年,和美、俄相比超过50年,要成为真正有效的远程核威慑工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经过长达10年的调整和量产技术研究,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1981年服役,射程12000公里,投掷重量:3000公斤。



SS-11洲际弹道导弹,1966年服役,射程11000公里,投掷重量:998公斤。

平心而论,不管朝鲜发展洲际导弹的目的是什么,以其封闭的国际环境、低下的工业水平和孱弱的国力能研制出火星-15这样水准的洲际弹道导弹是非常令人敬佩的,颇有当年中国咬紧牙关研制两弹一星的精神,比雄心勃勃、眼高手低的印度要脚踏实地得多。

我更相信朝鲜最新的几型弹道导弹是近乎平行研发的,不然没有可能从今年5月到11月短短半年内连续推出具有代差的三种新型导弹并全部试射成功。每次发射金正恩都亲临现场指导,其迫切的心情可见一斑,这就是救命稻草啊!



下半篇将介绍一下半岛矛盾的另外一面,美国的反导系统,来看看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大佬能不能防得住朝鲜的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