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合碑多少钱(三合碑怎么样)

一,以崇文习俗命名。

千古年以来,农村向来有着倡导耕读并重,村民都是以知书达理为光宗耀祖。崇文习俗在农村一脉相承,凡村中考取功名者不仅是一人一家荣耀,全村也为之自豪,为了彰显这份荣耀、激励后辈发愤读书,人们常把村中名人作为村名。

陈户镇纪魏曾名刘万通屋子。清康熙十六年魏姓由蒲邑洼魏村迁入该村,清光绪元年魏大儒考取附贡,全村父老倍感荣耀,名闻乡里,为作纪念,逐更名魏家官庄,1936年因划归纪家乡所辖,更名纪魏庄。

曹王镇有个朱官村曾名益盛庄。清乾隆年间,因该村朱文集考取贡生,光宗耀祖,四乡闻名,为作纪念,遂更名朱家官庄。

乔庄镇有个守义礼村。明洪武二年李姓迁此建村,因李精《四书》,通《五经》,尊孔孟、守礼仪,便定村名守义礼庄。

二,以尚武习俗命名。

武术在古代是御敌强身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习武风气颇盛。博兴县的岭子拳,辛张拳等早年间就闻名四乡。尚武习俗在村名中也有表现,乔庄镇王旺庄曾名叭狗张。明洪武二年张姓兄弟四人由河北省枣强县迁至黄河南岸堤下建村,因张姓善武术,为显其威风,防其匪患,便称以叭狗张,意为武功高强犹如猎犬,不可侵犯。陈户镇有个岭子村。明末,少林高僧赖杰三曾临该村设练武场,传“梅花拳”“地功拳”等,全村家家爱武,户户习拳,蔚然风气。村里的人取众拳之长,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自此,该村便拳以村名,村以拳名。

三,以向善习俗命名。

在农村趋良向善是乡风里俗最基本的内容,因此向善习俗在村名中也有表现。乔庄镇有个刘善人村,明洪武二年刘姓自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因刘姓先人性善医高、专赈贫困,济世活人,德高望重,四乡均称刘善人,故得村名刘善人家。陈户镇有个崇德村,曾名孙家庄。因始祖孙华医德高尚,受人遵崇,为作纪念,故更名崇德庄。

陈户镇还有个聚合村。此村是明洪武二年许、刘、王、李等姓先后聚此建村,虽多姓杂居,但邻居友好,和睦相处,老住户帮新迁户,富者帮穷者,一家有难,众邻相助。为把这种良好的习俗世代传承下去,众姓合议,定村名为聚合。

乔庄镇有个刘乖子村。此村因刘姓迁此建村时,生了一个特别聪明灵乖孩子,懂礼貌、尊长辈和谒可亲,受邻里四乡称赞,故得村名刘乖子。

博昌办事处的永和村。此村元初王姓迁此建村,经官方批准开荒种地,称为小官庄。明洪武二年黑刘两姓迁入,更名黑刘官庄。明末,因兵荒马乱,民望和平、为图吉祥,更名永和官庄,意为永远和平友善。

四,以因图吉祥命名。

自古至今人们都向望吉祥如意,在博兴为图吉祥而命村名的很多。锦秋办事处王家桥、西闸原村名都叫凤凰庄。明初王、刘姓分别迁此建村,为图吉祥,便以凤凰而名村。

博昌办事处的王楼村,曾名龙凤庄。明洪武二年,王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建村时,正遇一喜鹊与蛇相斗,为今后吉祥如意,后世如龙凤一样飞黄腾达,便取村名为龙凤庄。清初,因原名犯上,村中盖起了楼房,遂更名王家楼,后简称王楼。

锦秋办事处的北关村,曾名清平庄。秦末居民迁此建村时,为图吉祥,取名清平庄,意为清白一世,太平安康。

庞家镇有个太平村曾名烟墩,清嘉庆五年黎姓迁来时,因村东有一烽火台,便称为烟墩,后因村名不雅,为图吉祥更名太平庄。

庞家镇的大宁村曾名大柳树官庄,小宁村曾名棣家官庄。清初,因兵荒马乱,民望宁日,祈盼太平,便分别更名大宁庄、小宁庄。

曹王镇的永平村,曾名官庄、七合堂,清初,兵荒马乱,民望和平,遂更名永平官庄意为永远和谐平安。

兴福镇的王旺、福旺、益盛官庄。意为财源旺盛,幸福安康。

湖滨镇的福兴(柳童村),乔庄镇的七合、三合村,吕艺镇的大宝庄(高阜村),店子镇的马旺庄(马庄村)、郑旺庄(西郑村)村等,都是图吉祥而命名村名的。

五,以感恩图报命名。

农民淳朴厚道,知恩图报,这一良俗在村名中也有反映。锦秋办事处的西闸村曾名凤凰庄。传说在战国时期,麻大湖内有着一望无际的茼麻。齐恒公在称霸前,曾将几十万兵马隐藏在茼麻地里,不想连降大雨,被困湖中。齐恒公望着在泥水中被饿的东倒西歪的将士们,不由得仰天呼叹:“难道天不助我?”说完泪水横流,这时只见从茼麻中走出一年轻女子,手提饭篮汤罐,身后跟着一只凤凰,年轻女子示意齐恒公用餐,齐恒公忧郁疑惑,年轻女子说:“大王尽管食用,保证你的将士都能吃饱”。齐恒公和将士们都吃饱后,饭菜仍然还是那么多。齐恒公心中大喜,知道有神女相助,拜谢之后,便求女神相救。年轻女子笑着说:“你们跟着我的凤凰走,不远就是大路。”说完随风飘然而去,只见凤凰前面领路,齐恒公的将士终于走出茼麻地。为纪念女神相救,齐恒公便赐村名凤凰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