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宝龙一次要加多少机油(蓝宝龙150加多少机油)

从宏观讲,江浙沪是中国经济重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里显然人气指数最高。江浙人文传统深厚,地理位置卓越,摩托车产业应有良好的发展;从摩托车行业内传统看,江浙有踏板车的优势,重庆不能望其项背,广东在成本上也输一筹。由小见大,江浙要做小而精,比谁都有实力。有人说,浙江是中国的意大利,对照意大利摩托车的江湖地位,江浙板块应该是魅力无穷的。可惜中国的摩托车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太糟糕,城市市场被人为消灭,否则,江浙人的花样会更多。


在中国摩托车行业,没有人比钱江更具有远见卓识。他们每次都能嗅到变动的前兆,并提前做好准备。早年间的国内摩托车市场,在用户完全不懂车辆运行原理的时候的阶段,他们捣鼓出耐磨放机油的概念。在用户对车辆外形时尚有所追求的时候,他们研究出了钱江龙。在用户想要中大排量的时候,他们捣鼓出了黄龙600、蓝宝龙300和小黄龙250。除了摩托车外,钱江还在布局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机器人。正是对时机的准确把握,中国摩托车几十年年来,钱江始终走在行业前沿,曾经辉煌的巅峰时期,钱江也是为数不多销量突破百万的摩企之一。

在2016年,钱江遇到危机,它们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名字也由“钱江摩托”变成了“ST钱江”。如果今年不能实现摘帽,钱江将退市。很难想象钱江居然会亏损,如上所述,他们是中国中大排的领军企业,占据了摩托车的金字塔尖,而那是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同等规模的企业里,豪爵本田隆鑫力帆宗申都保持着盈利,这不是简单一句市场下滑就能解释的。钱江的危机,不在于眼光和创新能力,他们的危机隐藏在基因里。


钱江的基因有一部分在于国企的身份,长时间身处国企的环境导致不思进取,车辆制造质量没有得到很好掌控,作为国企身份,居然能编织出“无机油行驶”这种滑稽可笑的谎言来欺骗国内消费者,说起来真是侮辱自身作为国企的身份,更是对整个国民工业认知的嘲讽。直至被央视曝光后,才有所收敛,所以直到今天,在网络上依旧看不到有关于钱江“无机油行驶”曝光的新闻。细品之下,可知钱江公关能力有多厉害。虽然后来的国有股份被吉利收购,原因可能是国资委已经实在不好意思说钱江是国企了,何不把这个烫手山芋甩手给吉利,让吉利来背锅。

很多人可能会说现在不是被吉利收购了吗?制造质量肯定提高了,其实这里还要谈及钱江的另一个基因:钱江的廉价。国产唯一的四缸,平民能卖到的四缸,这些话已经是很多媒体用来浮夸钱江,耳熟能详的代名词。正所谓“成也四缸,败也四缸”,钱江在未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和对产品质量未控制好的情况下,贸然让该车进入市场,因为吉利入主可能让用户对钱江形象有所改观的时候,又一次被“断头龙”的形象打脸。这种一而再、再而三的毁掉自身好不容易有机会改头换面的机会,再一次被用户质疑,也让很多行业媒体颜面无存。

今天,以媒体人的眼光看,钱江在市场上更多地依赖产品差异化(排量和车型)和网络消化能力,缺少激情和亮点,长期以往,产品质量如果没有决定性的提高(这种提高对国内企业来说,谈何容易),随着个性色彩越来越开发(车型也就那么几种,排量提升也有极限),品牌形象将会越来越模糊。但钱江的制造成本也具相当优势,总之,钱江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在今天的表现也是还算可以,但着眼未来,从整体的格局看,从左邻右舍看,钱江的优点正是他的不足,钱江缺少引领品牌继续提升的东西,钱江极需提出明确的品牌战略,需要整体的营销策划。品牌就和演员一样,要有内涵,但也要会表演。 但直至现在,我们依旧难以看到钱江的内涵(质量提升)。


套用一句话:质量是一种艺术。经常听到有老板说,我的XX款车每辆采购成本提高300元,可以和大长江(豪爵)做得一样好。那为什么不加这300元呢?他说:要是我加了,价格卖不上去,肯定赔本。


企业分四个档次:有高质高价有效益的,有高质高价没效益的,有低质低价也有效益的,有低质低价没效益的。第一种活得精彩,第二种活得无奈,第三种活得苛且,第四种活得危险。质量和效益就像水和火,撑控得好,水火交融,阴阳相济,得道者也;玩不好,那就是水火无情,小命当紧。有效益地提升质量,有质量地提升效益,这是一种艺术。知道加300就能提高质量,但加300就会赔本,分寸就是这么难以拿捏。


所以钱江的未来,还是在于对品牌的建设。品牌的建设又在于用户对于该品牌的认可度。但在钱江基因里面,想要提升品牌的认可度和公信力,想要提升品牌溢价和品牌价值。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随着国内市场消费升级,人们对产品品质越来越看重,在国内市场开放后的未来,面对着诸如像本田、雅马哈或国产豪爵这些强有力的品牌势力,钱江该如何面对?我们还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