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手里有闲钱,你会存在哪里?相信90%的人都会选择存银行,而大家之所以会选择把钱存银行也很简单,就是足够安全,不仅背靠国家,并且为了保证存款的安全性,央行更是推出《存款保险条例》,即使是银行破产,只要50万以内的存款都能保本保息。
在中国银行算是半垄断性质,再加上有着数十亿的客户群体,所以这也让银行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很多银行并不满足于此,利用储户对于银行的依赖和信任,银行也开始跟储户玩起了“套路”,比如前几年经常被曝出的“存款变保险”事情,很多储户原本到银行是准备存钱的,但却被忽悠购买了保险。去年7月份农业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大连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5家银行被银监会点名通报,原因就是在办理业务的时候违规操作,比如农业银行石狮分行就出现了违规收费的现象,原本根据规定只要1万元的手续费,但该行却收费52万,整整多收了51万的费用;除了违规收费之外,还有银行在贷款的时候会出现捆绑销售,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房贷,为了销售保险和银行理财产品,银行就会在贷款利率上做“套路”,想要更低的贷款利率就需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服务。
而2021年刚开年内蒙古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富滇银行和红塔银行等7家银行又被监管“点名通报”了,这些银行被点名通报的原因是有些银行的基金销售人员和负责人都没有从业资格证,对于销售人员的培训也没有记录留存,而有的银行则是销售保险不规范,套路多,如今基本上所有的银行都会代销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而银行在代销的过程中,一些业务员为了提成,往往都会设置很多套路,比如这次被通报批评的江苏银行,在销售保险时投保提示书和保险的合同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原本保险合同会有15天的犹豫期,但该银行给投保人的合同却只有10天的犹豫期。那为什么这些银行要这么做呢?
银行之所以这么做,首先肯定是利益的驱使,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有一句话说得好,50%的利润就能让人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就有人敢践踏人间法律,300%的利润就有人敢冒着杀头的风险犯罪,而银行在我们的眼里本身就属于是暴利行业,利润更是高得出奇,为了利润铤而走险就变成一件很正常的事。
其次就是监管处罚过轻,虽然银监会和央行对银行的监管很严格,但是处罚力度并不大,往往都只是责令整改、出具警示函,严重一点就是罚款,而罚的那些钱对很多银行来讲都是毛毛雨,根本就不会伤筋动骨,比如这次被点名通报的7家银行,罚款最多的也就只有40万,所以在利润巨大,而处罚又轻的情况下,银行铤而走险违规操作就不奇怪了。
中国目前有4000多家银行,虽然银监会和央行的监管比以前更加严格,但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杜绝个别银行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想要让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唯一的办法就是强化监管,加重处罚力度,而储户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小心在小心,不要贪图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