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什么素(方大炭素的)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信证券,刘孟峦、冯思宇)

内生+外延增长,龙头地位稳固

公司主要从事石墨及炭素制品生产与销售,内生、外延增长双驱动下,公司形 成全国化布局,成为我国石墨电极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盈利能力均长期优 于行业平均水平,产业优势突出。目前公司已具备石墨电极产能 29.5 万吨,高 炉炭砖产能 3 万吨,炭素新材料产能 1 万吨,低硫煅后石油焦产能 14.4 万吨, 煤系针状焦产能 6 万吨;此外拥有铁精粉产能 100 万吨。

高速发展的石墨电极龙头企业

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公司前身为兰州炭 素厂,始建于 1965 年,隶属原冶金工业部直接领导。1996 年,公司改制为国 有独资兰州炭素有限公司。2001 年,兰州炭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剥离出生产经 营主体,注册成立了兰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 2002 年在上海 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

2006 年,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竞拍到公司 51.62%的股份,成为兰 州海龙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更名为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方威通过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持 有公司 40.05%的股份,直接持有公司 0.49%的股份。


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炭素、钢铁、医药、商业、航空五大板块 为核心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除方大炭素外,旗下拥有方大特钢、东北制药、中兴商业、海航控股共五家上 市公司,另有方大萍钢和达州钢铁两家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北方重工一家大型 机械制造跨国企业,天津一商一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医药板块所属营口方大 医院等多家医院。

辽宁方大集团入主后,公司内生、外延增长双驱动,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07 年,公司收购了抚顺炭素、成都蓉光、合肥炭素,形成全国化布局。2008 年, 公司收购莱河矿业,并募资建设高炉炭砖产线和特种石墨产线,主营业务进一 步扩展。2009 年,公司投资建设 20 万吨煅后焦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的上游 延伸。2010 年,公司收购成都炭素,解决公司同业竞争,随后大力推进成都炭 素特种石墨产线建设。2016 年,公司收购江苏喜科墨,形成煤系针状焦产能, 进一步完善原料保障能力。2018 年,公司与宝钢合资建设宝方炭材,扩大高功 率石墨电极生产能力。2020 年,公司收购考伯斯部分股权,再度向上游延伸产 业链,满足喜科墨生产针状焦对软沥青的需求。经过快速扩张,公司已形成全 国化布局,并实现产业链的上游延伸,成为我国石墨电极龙头企业,产业优势 突出。

石墨电极产品优势突出

公司主要从事石墨及炭素制品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有石墨电极、高炉炭砖、 炭素新材料和炭素用原料。主导产品有超高功率、高功率、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高炉用超微孔、微孔、石墨质、半石墨质、高导热炭砖,铝用普通阴极、大截 面半石墨质阴极,石墨化阴极和镁电解用石墨阳极以及各种矿热炉用内衬炭砖、 高档炭糊;特种石墨制品(等静压石墨、冷压石墨)、核电用炭材料(高温气冷 堆炭堆内构件)、生物炭制品、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石墨烯口罩和炭/炭复合材料等炭素新材料产品。

石墨电极是以碳元素为主的非金属固体材料,以石油焦、针状焦为原料,煤沥 青作结合剂,经煅烧、配料、混捏、压型、焙烧、石墨化、机加工而制成,是 在电弧炉中以电弧形式释放电能对炉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导体。


目前,公司已具备石墨电极产能 29.5 万吨,高炉炭砖产能 3 万吨,炭素新材料 产能 1 万吨;原材料方面,具备低硫煅后石油焦产能 14.4 万吨,煤系针状焦产 能 6 万吨。此外拥有铁精粉产能 100 万吨。 公司石墨电极产品以高功率电极和超高功率电极为主。2020 年公司普通电极、 高功率电极、超高功率电极销量分别为 1.04 万吨、7.97 万吨、6.72 万吨。相 较石墨电极全市场结构,公司普通电极占比低,高附加值产品占比高。

公司产能利用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0 年,公司石墨电极产量为 15.5 万吨, 按照产能 19.5 万吨测算公司产能利用率为 79.3%。同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 石墨电极需求表现不佳,行业开工率保持较低水平,全年产量 72.1 万吨,产能 利用率仅为 46.3%。可以看到,近年来受益于公司产品质量、品牌认知度等优 势,公司产能利用率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周期筑底,盈利逐步改善

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强于市场平均水平,但业绩随市场变化仍表 现出较强的周期属性。

2017-2018 年,受去地条钢影响,电炉用石墨电极需求景气,同时行业受到环保 限产等因素影响,生产阶段性受阻,石墨电极产能偏紧运行,价格高景气,盈 利大幅扩张。公司业绩也随之大幅提升,2018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达 55.9 亿元。

暴利吸引下,行业出现大量新建产能,停产企业大面积复产,导致 2019-2020 年,在行业需求低迷的背景下,石墨电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盈利恶化,大量 企业陷入亏损,再度减产、停产。随着行业变化,公司业绩也明显回落,但仍 保持盈利,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5.5 亿元。

2021 年,在双碳背景下,钢铁行业盈利丰厚,且电炉钢受政策支持,开工意愿 强,石墨电极需求改善,下半年行业供给又受到限电影响,石墨电极价格筑底 回暖。公司受益行业情况改善,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灵活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经营高效运行,营业总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了稳步增长。2021 年前三季度, 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35.7 亿元,同比增长 37.2%;实现归母净利润 8.7 亿元,同 比大幅增长 118.1%。2021 年全年公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47 亿元-12.62 亿元,同比增长 91.3%-130.6%。


石墨电极供需日趋改善

石墨电极具有较强的周期属性,在经历地条钢取缔带来的高盈利后,产能迅速 扩张,当前面临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在双碳背景下,行业供需有望迎 来全面改善。供给方面,石墨电极作为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或得到有效管控。 需求方面,随着废钢资源供应的加速增长,电炉钢在政策支持下有望迎来长足 发展,进而带动石墨电极需求,我们预计未来五年每年电炉消费废钢量增加 2000 万吨左右,对应每年将增加石墨电极消耗 5 万吨。从短期来看,石墨电极 生产周期长,环保限产约束下难有明显增量,价格或在成本支撑下稳中有升。(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行业产能增长有望得到管控

炭素行业是国家的重要原材料行业。炭素制品具有耐高温、耐腐蚀、抗热震及良好的导电性能,在很多特殊领域,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殊材料。

炭素制品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炭制品和石墨制品。炭制品主要成分为非石墨质 碳的固体材料,是未经石墨化的制品,其最主要的应用为电解铝行业用预焙阳 极。石墨制品主要成分为石墨质碳的固体材料,是经过石墨化的制品,其中最 主要的应用为钢铁冶炼用石墨电极。石墨电极按照功率不同又可分为普通功率 石墨电极、高功率石墨电极和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墨电极供应国,产能过剩问题严重。2017 年,去地条钢引 发的行业暴利吸引了大量新建产能投资,此后我国石墨电极产能快速增长。 2021 年,我国石墨电极产能达到 171.7 万吨,占到全球供应的 65%。但实际 产量仅有 100.9 万吨,对应产能利用率 59%,虽较 2020 年有明显改善,但仍 处于较低水平。


双碳背景下,石墨电极作为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有望得到有效管控。据百川 统计,截至 2022 年 1 月 27 日,我国潜在石墨电极新增产能仍有 53 万吨,其 中主要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但其中存在很多因资金尚未到位或环保要求 等限制尚未开始建设的项目。2019 年 3 月,中国炭素协会发布《T/ZGTS0011-2019 炭素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并已于同年 9 月实施,标志着行业环保呀 求的加码。2021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 制度方案》,提出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对新增能耗 5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 的“两高”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照能效水平、环保要求、产 业政策、相关规划等要求加强窗口指导;对新增能耗 5 万吨标准煤以下的“两 高”项目,各地区根据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国标 GB21370-2017 明确了石墨电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级,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 极 1 级能耗标准为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不高于 3230kgce/t,按照该数值折算,5 万吨标准煤对应 1.5 万吨石墨电极项目。在双碳背景下,高能耗项目审批趋严, 未来石墨电极新增项目审批难度或大幅提高。

电炉钢产业发展带动石墨电极需求

钢铁是石墨电极最主要的下游应用。在电弧炉冶炼中石墨电极作为导电材料向 电弧炉内输入电能,从而通过电极端部和炉料之间发生的电弧为热源进行炼钢。 2020 年,我国石墨电极表观消费量达到 84.3 万吨,其中 47.8%用于钢铁行业, 若剔除出口部分,钢铁行业消费占比接近 80%。


双碳背景下,电炉炼钢受到政策支持。相较于长流程工艺,短流程工艺用废钢 生产钢产品,流程主要是熔化和精炼,去掉了还原这一能耗最大的部分,碳排 放量可明显较少。转炉炼钢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2 吨,而电炉炼钢吨钢 二氧化碳排放量仅约 0.3 吨。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鼓励短流程电炉钢企业发展, 加强电炉炼钢也是我国钢铁行业布局优化的重点工作之一。《2030 年前碳达峰 行动方案》针对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提出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 替代,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 钢电炉工艺。《“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开发“城市矿山”资源, 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大型废钢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 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到 2025 年,大幅提高铁金属国内自给率, 废钢比达到 30%以上。

当前电炉发展受到废钢资源制约。我国废钢消费量巨大,但废钢粗钢比较低。 2020 年我国废钢消费量达到 2.2 亿吨,远高于其他国家,但废钢粗钢比仅为 20.9%。且在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废钢资源流向长流程炼钢。废 钢资源供应紧张制约着我国短流程炼钢的发展。2019 年,我国电炉法粗钢产量 占比仅为 10.4%。

废钢来自于回收过程,是一个被动产生的过程。按照来源可被分为厂内废钢、 加工废钢和老旧废钢。厂内废钢来自于钢厂内部,包括了切头、切尾、切边、 报废品、铸余、钢渣回收等,产生量以粗钢产量为基础,同时受到产生率或收 得率的影响。加工废钢是指钢材在应用到下游过程中的切边、切角、边角料等, 产生量和钢材消费量及下游消费领域回收率有关。老旧废钢取决于历史的积累, 产生量和下游行业产品寿命周期以及每个行业的钢材回收率相关。


废钢资源供应有望加速增长,促进电炉产业发展。目前,我国粗钢消费量已逐 步接近峰值,厂内废钢、加工废钢增量有限,但 2000 年后我国钢材消费量加 速上涨,将带动当前老旧废钢供应的增长。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 布《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废旧物资回收 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意 见的提出将从政策层面助力废钢供应体系的完善。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预计 2021 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达到 2.7 亿吨,炼钢消耗废钢总量达到 2.3 亿吨。 综合考虑发达国家老旧废钢的产生量经验公式、我国废钢行业回收情况以及钢 材制成品出口等情况,按照老旧废钢产生量约为 17 年前钢材消费量的 60%左 右测算,我们预计 2021-2025 年我国废钢供应量每年有望增加约 2300 万吨。 此外,从 2021 年起符合再生钢铁原料标准的再生原料不属于固体废物,已可 以进口,未来可形成新的供应增长。随着钢材积蓄量的持续增加,废钢供应将加速增长,电炉钢优势有望逐步显现。

石墨电极随冶炼持续消耗。电弧炉冶炼有粗炼和精炼之分,均由石墨电极把电 能传入电炉内而转变成热能达到升温熔化固体炉料的目的。粗炼是以熔化废钢 并排出有害气体和杂质为目的的氧化过程,精炼是以升温来调整钢种元素和去 气去杂质的还原过程。在冶炼过程中石墨电极会有所消耗。一是电炉内的石墨 电极端部与外圆表面的消耗,包括电弧高温中产生的升华,以及与钢水和钢渣 接触中产生的化学反应。二是在冶炼中产生的石墨电极的残体消耗,即冶炼中 最下支电极因故掉入炉内并成为最终废品而脱离生产过程的非生产性消耗部分。 三是电极表面氧化剥落并伴有开列和掉块的消耗。四是冶炼中石墨电极折断所 造成的直接损失。


石墨电极需求随废钢供应增加释放。近年来我国电炉产能增长较快,目前已超 过 1.8 亿吨。目前我国钢材消费逐渐接近峰值,且粗钢产量受控,在转炉用废 钢增长空间有限的当下,政策支持下,电炉钢产量有望随废钢供应的增加持续 增长,进而带动石墨电极消费。一般而言,石墨电极的吨钢消耗在 2-3 公斤左 右,按照吨钢耗电极 2.5 公斤测算,若未来五年每年电炉消费废钢量增加 2000 万吨左右,则对应每年将增加石墨电极消耗 5 万吨。

石墨电极价格具备上涨动力

2021 年石墨电极价格稳中向好。上半年,钢厂端石墨电极需求旺盛叠加 2020 年石墨电极企业开工不足,行业供需偏紧,价格明显上行。随着行业盈利改善, 石墨电极产量增加,同时在下半年粗钢产量压降影响下需求回落,石墨电极价 格出现松动。9 月中旬开始,石墨电极企业在限电影响下开工再度转弱,在原 料价格上涨中,石墨电极价格稳定但行业亏损面扩大。

石墨电极生产周期长,环保限产约束下短期难有明显增量。石墨电极生产工艺 流程复杂,生产周期通常长达三至五个月。当前,石墨电极企业生产受到秋冬 季环保限产及冬奥会环保要求影响,受限状态或持续到 2022 年 3 月,市场供 应或保持下降状态。


成本支撑石墨电极价格。目前石墨电极上游原料价格均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利 润有限,大量企业亏损,开工动力不足。同时,因为负极石墨化资源紧张,加 工费持续上涨,目前已升至 2.2-2.6 万元/吨,吸引部分石墨电极产能转产负极 石墨化。目前石墨电极企业库存也处于合理水平,短期来看价格或在成本支撑 下稳中有升。

产能提升、产品升级,转型炭素强企

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炭素强企,十余年来通过并购、扩建,以及持续的研发投 入实现了产能的持续增长和产品的升级换代。石墨电极方面,公司已具备产能 29.5 万吨,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8 万吨,优质 UHP 产品质量也已进入世界 一流水平行列。特种石墨方面,公司深耕等静压石墨研发和制造,打破国外垄 断,并不断填补国内大尺寸细颗粒石墨材料空白,成为国内光伏企业的重要供 货商,并布局核电用特种石墨。各项建设工作的推进将给公司带来新增量,公 司具备较高的成长潜力。

公司石墨电极产能稳步扩张

公司致力于打造世界炭素强企,十余年来通过并购、扩建等实现了产能的持续 增长。目前公司已具备石墨电极产能 29.5 万吨,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至 38 万 吨。2020 年公司石墨电极产量 15.5 万吨,市场占有率达到 21.5%。随着公司 新建、扩建产能的投产,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夯实。

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目前全球优质 UHP 产品仍主要来 源于海外炭素企业,但公司注重产品研发,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超高功率 石墨电极领域已形成技术优势。工业应用表明,公司Φ700mmUHP 石墨电极与 世界著名 UHP 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德国的 SGL 炭素公司、美国 UCAR 集团炭素 公司和日本 NCK 炭素公司同类产品质量相当。部分产品已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 家和地区,且用户反映良好,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合肥炭素目前拥有石墨电极产能 2 万吨,计划扩建至 5 万吨。政府为加快中心 城区优化布局,要求将公司整体搬迁至集聚区经营发展,为此公司搬迁至长丰 县下塘镇,并投资建设年产 5 万吨炭素制品项目。

蓉光炭素目前拥有石墨电极产能 2 万吨,计划扩建至 7.5 万吨。2011 年 6 月, 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出具了《研究方大集团在蓉项目技改扩能和调迁有关问题的 会议纪要》,蓉光炭素将整体搬迁。目前公司已陆续搬迁至眉山。项目分两期建 设,一期建设年产 2.5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特种石墨加工生产线,二期主 要建设年产 5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特种石墨全工序生产线。

等静压石墨贡献业绩新增量

等静压石墨“各向同性”,应用广泛。特种石墨主要指高强度、高密度、高纯度 石墨制品,根据适用领域不同或工艺性能不同,可分为等静压石墨和模压石墨。 等静压成型时,产品各方位受力均匀,体积密度比较均一,所以等静压石墨具 有“各向同性”的特征。在光伏应用领域,单晶长晶热场的坩埚、加热器、保 温筒等主要配件采用等静压石墨。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等静压石墨因其热膨胀系 数小用于制造火箭用的喷嘴。


国内等静压石墨供不应求。随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特种石墨需求也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幅抬升等静压石墨需求。而因 生产周期长、制造工艺复杂,技术壁垒的存在导致行业供给不足,特别是高端 品种依赖海外进口。宁新新材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特种石墨产量约为 6.0 万吨,其中等静压石墨约为 2.7 万吨,而同 年需求量已达到 12.4 万吨,其中等静压石墨需求量约为 7.5 万吨,存在较大供需缺口。等静压石墨在高端制造领域应用广泛,虽然在光伏领域高纯等静压石 墨产品部分受到碳基复合材料的替代,但供需紧张局面短期难以改变,价格保 持稳定。

公司产品供给光伏龙头企业。成都炭素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已深耕等静压石墨 研发和制造二十余年,是目前中国生产等静压石墨制品质量好、规格大、产量 高的专业研发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等静压石墨制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 了国外垄断,并不断填补国内大尺寸细颗粒石墨材料空白,目前公司等静压石 墨方形最大尺寸已达到 2100mm。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实现了关键领域的 国产替代,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太阳能光伏与半导体、连铸、硬质合金和电 子模具烧结、电火花、玻璃、医药等领域。公司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重要供货商, 在光伏用石墨领域做到了行业首位。2021 年,公司获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称号。

布局核电用特种石墨。在稳定光伏产业基本盘的背景下,公司进一步开拓核电 用市场。随着中国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蓬勃发展,特殊型号的等静压石 墨由于隔热和屏蔽辐射性能良好,成为堆芯的绝佳原材料之一。2011 年,公司 取得《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资格的炭素企业。 2018 年,公司核电重大专项“炭堆内构件制造技术研究”通过国家能源局的正 式验收,公司生产的炭堆内构件也成功应用于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 站示范工程。

业绩持续增长,产能计划扩张至 3 万吨。受益于高产品附加值,特种石墨产品 盈利波动明显弱于石墨电极产品。随着特种石墨放量,成都炭素营业收入、净 利润持续升高,净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1 年上半年,成都炭素实现营业收入 3.27 亿元,同比增长 55.7%;实现净利润 1.17 亿元,同比增长 77%。公司计 划建设 3 万吨特种石墨制品,目前一期 1 万吨生产线已投运达产。随着各项建 设工作的推进,未来有望给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

原材料是石墨电极成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21 年随着大宗商品涨价,煅烧 焦、针状焦价格上涨侵蚀石墨电极行业利润。得益于公司对原材料的垂直整合, 成本优势突出,原料供应稳定,一体化布局有效奠定了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 势。此外,公司秉承精细化管理、低资产负债率经营,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 公司盈利能力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实现原材料垂直整合

原材料是石墨电极成本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炭素制品成本由原材料、人工、 能源、制造费用四部分构成,其中原材料是最主要的部分。石墨电极生产以石 油焦、针状焦为原料,以煤沥青作结合剂,按照公司公告,生产 1 吨超高功率 石墨电极需要 1.3 吨针状焦;生产 1 吨高功率石墨电极需要 0.39 吨针状焦、0.91 吨石油焦;生产 1 吨普通功率石墨电极需要 1.3 吨石油焦。2020 年,公司原材 料占到成本的 59%。

原料价高侵蚀石墨电极行业利润。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煅烧焦、针状焦价 格持续上涨。2021 年,东北低硫锻烧焦高端和低端均价分别为 6578 元/吨、4305 元/吨,同比分别上涨 81.8%、90.8%;针状焦均价为 8733 元/吨,同比上涨 71.9%。 高成本下,石墨电极行业模拟利润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能否具备成本优势以及 能否保障原料的稳定供应决定了公司在行业的竞争实力。


煅后焦方面,公司具备低硫煅后石油焦产能 14.4 万吨。2009 年,公司在抚顺 石化基地投资建设煅后焦生产基地,实现产业链的上游延伸。依托抚顺石油焦 资源优势,在抚顺生产煅后焦再运往其它地区还会节约一部分原材料的运输费 用,每吨煅后焦的运输成本可比运输石油焦下降 25%。

针状焦方面,公司具有煤系针状焦产能 6 万吨,合作开展油系针状焦试用。由 于技术、设备及管理水平的制约,我国生产的针状焦产品质量普遍无法达到石 墨电极市场要求,因此炭素企业生产所需的优质针状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 2016 年,公司收购江苏喜科墨。新日化是世界煤系针状焦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 拥有独立的针状焦生产和设备专利技术,江苏喜科墨是新日化通过其子公司煤 炭化学在中国设立的优质针状焦生产企业,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方案完全源自 新日化。通过收购喜科墨,公司形成煤系针状焦产能,可保障优质针状焦供应, 并降低公司从国外高价进口针状焦的采购比例,形成成本优势。2020 年,公司 收购考伯斯部分股权,考伯斯具备年处理焦油能力 30 万吨。通过收购公司再度 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满足喜科墨生产针状焦对软沥青的需求。此外,公司通过与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针状焦质量评价 与应用、经营业务、以及技术合作,油系针状焦产品若试用成功,将实现国产 替代进口针状焦,进一步降低公司生产成本。

对比全球石墨电极企业盈利变化情况,可以看到 2018 到 2020 年间,随着石墨 电极价格的大幅下滑,企业盈利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2020 年,仅有 Graftech 和方大炭素保持盈利,Graftech 因产品订立长单,价格锁定在高位。 此外,两家企业均对原材料进行了垂直整合,成本具备优势。(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化降本增效工作。公司秉承集团优良作风,紧贴 市场变化,从点滴抓起,以“严、细、实”和“鸡蛋里挑骨头”的精神,持之 以恒抓好降本增效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挖掘降本潜力和措施,巩固 降本成果。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保持较低水平,财务费用节约明显,期间 费用率持续下降,2020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 费用率分别为 2.8%、11.3%、2.5%、-6.8%。

盈利预测

假设前提 我们的盈利预测基于以下假设条件:

随着公司石墨电极新建、扩建产能的投放,我们预计公司炭素产品产销量将持 续提升,并且产品结构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以及特种石墨占比有望保持增长。 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炭素产品销量分别为 20 万吨、24 万吨、26 万吨。

价格方面,随着废钢供应的增长,政策导向下我国电炉钢预期迎来加速发展, 进而带动石墨电极需求,同时行业产能增长有望得到管控。在行业供需趋于改 善的背景下,石墨电极价格具备上涨动力。

成本方面,针状焦、石油焦预期供应维持偏紧运行,价格或保持景气向上。公 司因具备较高的原料自供比例,成本波动或弱于行业平均水平。

未来3年盈利预测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我们得到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分别为 50.1/67.1/78.1 亿 元 , 归 属 母 公 司 净 利 润 11.8/16.5/20.1 亿 元 , 利 润 年 增 速 分 别 为 115.8%/39.5%/22.1%。每股收益分别为 0.31/0.43/0.53 元。

盈利预测的敏感性分析

我们分别考虑公司炭素产品销量和销售均价变动对公司 2022 年业绩的影响。 最悲观假设下,公司炭素产品平均售价(不含税)为 2.2 万元/吨,销量 22 万 吨,对应 2022 年归母净利润 10.2 亿元;最乐观假设下,公司炭素产品平均售 价(不含税)为 2.8 万元/吨,销量 26 万吨,对应 2022 年归母净利润 21.9 亿 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