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匹马力有多少牛力(1匹马力等于多少牛)

“哟,买车啦?车擦那么亮干嘛?”

”emm…..昨天刚提的“

“有多少马力啦?”

”150匹“

“什么?!才这么几匹马?“

在车友之间,诸如此类的对话数不胜数,马力即正义,缸数即尊严,被一批又一批的车手们(自诩)奉为真谛。

形容一辆车有多快,平时很少开车的朋友可能理解不了百公里加速不到4秒是一个什么概念,但是告诉他这台车有400多匹马力,他一定会说“哇塞,好腻害哦”,这就是数字带给人的一种错觉,想当年大家都老老实实地在车屁股后面贴上1.6L、2.0L、2.5L等等排量标识,后来不知是谁开了个头,带坏了大家,纷纷贴上180、200、280、380等等甚至不给你标上单位,问之还美其名曰扭矩数,居然还是“五入”(并没有四舍)。

马力这个词从何而来?为何不是牛力、驴力或是狗力?

马力诞生的时候,大家还在用着蒸汽发动机呢,而这词的由来离不开这位被称为蒸汽机改良者的詹姆斯·瓦特。

为何选择的是马而不是其它动物?这就涉及到当时的社会发展环境了,瓦特生活的时代蒸汽机还未全面普及,大家出行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仍是马车,选择马来形容蒸汽机到底有多强劲是最简单的方式,毕竟在当时找匹马来实在是太容易了。

第二点呢,由于大家出门都用马车,对马的拉力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概念,用马来形容这块冒烟的铁疙瘩也更容易让大家接受,新鲜事物的诞生从来都是无比艰难的,让人们改变原有的旧习惯难如登天,所以将新东西类比自己所熟悉的,无疑更易于让人明白这玩意有多强大。

经测试一匹成年壮马可以在1分钟的时间里,把330磅重的物体提高100英尺,于是瓦特就把这匹马做的功,定为1马力。所以,英制的1马力(hp)=33000磅力·英尺/分钟。这就是最早1马力的由来。

英制马力与公制马力

瓦特所定义的是英制马力,换算之后为1英制马力=745.7瓦特,而马力的单位则是“HP”,由于英制的单位并不是很好用,所以只有英国、美国等少数国家仍在使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马力往往不是英制的马力,而是公制马力单位,为了在工程技术上更准确的应用,人为规定的公制马力便诞生了,测量方式仍旧用马来拉水桶,经过测试一匹马在1分钟时间内,能将75公斤的物体提升60米,于是公制马力就被定义为: 1马力(ps)=75kg·m/s=735瓦特,单位是“PS”。

如果一部汽车的马力标注为200,那么换算成功率则为200×0.735(千瓦)=147千瓦

马力重要还是扭矩重要?

在汽车圈流传着很著名的一句话“汽车极速看的是马力,提速看的是扭矩”,看似挺有道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没有问题。

但更严谨的说法应该是不论极速还是扭矩都是看功率的!原话里“提速看的是扭矩”这里的扭矩并非指的是发动机扭矩,其实是车轮克服地面摩擦力所做的功以及汽车突破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的总和。

根据功率公式P=F·v,其中扭力与速度都可以随便变化,总功率不会改变,这意味着,不管是加速还是极速,我扭力小了,但马力大,或是马力小了,但我扭力大都是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说到底功率才是衡量的最准确标准。

多少马力能让汽车动起来?

以马路上最常见的A级车为例,普遍重量在1400kg左右,而1马力就能将75公斤的物体提高60米,那是不是意味着19匹马力就能让汽车动起来呢?

并不是这样的,虽然从数据上来看理论上可以让汽车动起来,但还得考虑到发动机传递到轮上的马力被削减很多,轮胎与地面摩擦的消耗以及动起来的风阻问题,最重要的是能动可不代表能跑,区区19匹马力对于汽车而言是远远不够的,一台A级车最适合的马力应当在120匹至160匹马力之间比较合适。

虽然对于汽车而言,1马力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可别小看这1马力的所做的功,生活中很多家电通过功率的换算都能用马力来解释,例如:微波炉1马力,电视机、冰箱、洗衣机功率相当于0.2-0.3个马力,我们卧室空调讲究的匹数,其实也是“马力”的另一种体现方式,1匹的空调不说客厅,卧室还是足够使用的。

那我们人类能产生多少马力呢?很可惜大部分时间都很低,比如走路的时候我们持续的产生0.1马力,搬重物,比如柜子的时候能短暂地产生1马力,是不是感觉好弱鸡?试想一下让你背负着10公斤的重物,并在13.3秒内跑完100米的距离,那你就算是完整的发挥出了1马力,想想都累,人类确实在功率上不占优势,但我们有“脑力”啊,走不动路那我们就驯服马匹,嫌弃马太慢那我们就发明汽车,所以谁能告诉我脑力的单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