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米车长度是多少米(13米车总长度是多少)

3500岁古侧柏,有十八根树杈,腰粗到约九个人才能合围住,得名“九搂十八杈”。

今年57岁的密云区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看护“九搂十八杈”37年了。他对古树目前的长势非常满意,“看东侧枝条上,阳光下那鲜绿一片,是刚长出的芽。”

但在几年前,许多人还揪心古树的健康。树离公路和挡墙太近,严重制约根系生长。经过社会多方共同协调、协同推进,终于完成移路拆墙等工作,为古树拓展了600平方米生长空间。

如今古树撑起树冠,也撑起了镇上三百余家民宿的生态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在“九搂十八杈”保护试点示范下,北京已基本完成20处古树名木生境整体保护试点建设。

“九搂十八杈”古树。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改路拆房只为保护北京最老古柏

上世纪70年代,新城子镇在修建东西走向、贯穿镇中心的松曹路时,出于保护古树的目的,在古树东侧建设了高5米、长60米的围墙。与“九搂十八杈”伴生的一株1000多年树龄的古柏,甚至与围墙距离不足十厘米,几乎与墙体紧靠在一起。

陈志刚是从2004年参与古柏树保护工程项目的。作为施工方负责人,他告诉记者,人们原先修建围墙,是出于防范滑坡考虑;两株古树长在坡地上,土壤里也多砾石,一旦发生较大滑坡,古树有倾倒危险。

“但问题是,围墙限制了古柏根系的生长,给树的营养吸收带来一定难度。”陈志刚的施工团队,先用探地雷达对树根系进行探测,再和市里多位专家进行研讨,并制定出具体落土深度,经专家论证后再分期逐步实施,“我们后期进行人工拆墙,每拆一点,就要研判一下,还要视情况回填种植土。”

实际上,在施工之前,“九搂十八杈”就引入了国内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参与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多次组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赴现场查看地形地貌,对古柏及生境进行全面检测、诊断及研判,深入分析两株古柏地上地下生长情况。最终,专家们研究提出“护树、移路、建园”的基本保护思路。

被保护起来的古柏树,周围铺着卵石步道。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松曹路是省级公路,需要交通部门参与论证。此外,公路改线会涉及公路局物资站和新城子镇卫生院的部分房屋。要为古树腾出空间,牵扯部门众多。

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密云区政府等多方协调下,原有松曹路得以东移19.4米,涉及长度达195米;腾退公路分局物资站及新城子卫生院部分房屋约1400平方米,拆除旧路面2087平方米。

两株古柏生长面积共扩大600多平方米。“九搂十八杈”古柏总体生长面积扩大约400平方米,达到1500平方米;另一株古柏生长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米增至300平方米。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古柏长势衰弱的问题。

“‘九搂十八杈’的保护工程,实现了北京古树保护的两个创新。”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丛日晨认为,此次工程实现了由治表到治本的转变,通过拆墙移路这个综合工程,从根本上扩大古柏营养面积,解决其长势衰弱问题,实现了科技和工程的互动与结合,每个措施都建立在科学数据基础上,实现了古树保护从理念到技术落地的突破。

“克隆”古树让种质永久延续

“九搂十八杈”树冠宏伟,向东西南北发出的十八根树杈,能将远处街道上房屋的轮廓完全遮蔽住。但走近看,老树周围环绕着13根木支架,将树形维持在现在的模样。

古树下立有多个支架。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树体年代久远,主干便容易倾斜,枝条也会无力下垂,于是整棵树需要外力支撑。相比去年,“九搂十八杈”支撑杆由12根增至13根。树表皮的裂口,已用生物胶重植树皮。生物胶相比树本身颜色浅些,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树浑身打了不少“补丁”。

“树像人一样,终究会老去的。”丛日晨语气平静地告诉记者,科学家已通过试管组织培养的方式,对包括“九搂十八杈”在内的重点古树名木进行快速“克隆”繁殖。简单说,科学家把古树名木的茎尖放到试管里,进行组织培养,跟人提取DNA的原理一样,待发芽生根后,栽入花盆,长大了再移栽进土地。

丛日晨笑着说,“一株小的‘九搂十八杈’,已经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种质资源库里生长了。”他介绍,试管组培“克隆”,会保留着植物原本的遗传性状,能够完全保存古树名木的基因资源,从而有效防止其特有的基因密码丢失。

今年4月1日,《北京市种子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规定,市农业农村、园林绿化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种质资源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地,根据实际情况,对珍稀、濒危树种和古树名木、主要乡土树种、本市特有的林木种质资源予以保护。

目前科学界认为,古树相比其他树,大概率具有更好的、更能够抵御病虫害和干旱的优秀基因。古树被“克隆”后,起初被繁殖的树木会生长在科研机构的试验田内,等树木基本稳定后,会交还给原古树名木的保有单位。

尽管“九搂十八杈”没有“香火断绝”的后顾之忧,但关于它的日常管护,仍是许多人心中的头等大事。陈志刚从去年开始,就住进了新城子镇,时常观察古树生长。胡玉民在它周围安装了多个摄像头,并配备专门巡管人员24小时值守。

“一有冰雹、刮风下雨天气,各级领导和关注古树的朋友们就打电话过来问,树没事吧?”胡玉民是在37年前来到新城子镇做林业员,当时就负责管护“九搂十八杈”等古树。他觉得近些年,人们对古树重视的态度,明显好于之前了。

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综合科科长姜新介绍,松曹路东移19.4米、拆除原有护坝后,古树的营养面积向东扩充约15米,目前两株古树护栏内的面积为1800平方米,达到北京市相关标准。

姜新介绍,这一年,工作人员对复壮沟、通气孔、排水设施都进行了更新;并实施支撑保护、树体封堵损伤修复、中心树洞封堵和排水引流;通过有机质和菌肥改良土壤环境、修建深根复壮井、复壮沟、加装通气孔;拆除原有木栈道、木围栏和距离古树过近的避雷塔,重新修建保护围栏、安装避雷塔;持续开展病虫害防控、防腐、监控等系列保护复壮措施;重构能自然演替的植物群落,改善古柏树生长状况。

记者发现,人们能踩着卵石步道走近离古树数米远的位置,步道旁生长着委陵菜等花灌木。柏树东侧的树冠,已经长出成片的新叶。姜新告诉记者,园林绿化部门会对古树长势持续监测及持续进行复壮措施。

“九搂十八杈”东侧树杈,已经长出不少新叶。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古树成为小镇人文景观

位于密云东北部的新城子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8%,全镇处于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脚下的植被掩映中。“九搂十八杈”在群树中,显得尤为突出。古树下方的公路,车流量不多,对面是镇里的卫生院,中午时候,卫生院门前很安静。再往西,路旁是整齐崭新的村民房屋。55岁的李先生就住在古树附近的村子里。

“我们小时候,放学不愿意回家,就在古树旁捉迷藏玩游戏。有大人告诉我们,那大柏树溢出的树脂,能做擦手油,而且在柏树下许愿,会很容易实现。”李先生说,村里还有一个习俗,有的家里大人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就带着孩子去树前拜个礼,求大树庇佑。

胡玉民刚来到新城子镇时,就被当地人对古树保护的态度触动了,“在上世纪,村里还有人给大树送糕点,在枝条上系红绳。村民们是把柏树当成一个‘元老’的,要有调皮小孩子折树枝,肯定会挨家里人骂。”

新城子镇副镇长冯晓刚告诉记者,如今围绕“九搂十八杈”古柏,已经建立起古树主题公园,这是北京首个古树公园;但镇里还有20株古树名木,未来新城子镇还会将古树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进而打造出北京市第一家“古树乡镇”。

密云新城子古树地图。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冯晓刚说,一万余人的新城子镇,如今共有民宿380家,其中精品民宿就超过40家,古树公园带来的旅游辐射效应,能惠及周边7个村的民宿旅游产业,“镇里知名度提升了,还能帮镇上的有机苹果栽植户增加销量。”

“我们镇子处于密云水库上游,不能随便建工厂,发展旅游业和林果业是最合适的致富之路。而镇上保存完好的古树,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胡玉民回忆,以前有个外地朋友听说新城子镇有三千多年古树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里的水果绝对好吃,“他们会想,为啥我们这儿有几千年的树,说明咱这儿的水土好。”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二级调研员曲宏,指着古树的新叶告诉记者,古树是活的文物,“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要保护古树,不仅是保护树木本身,要让整体生境变好,要让古树与居民和谐共生,树才能更壮实。

北京古树保护进入新模式

北京有4万余株古树名木,是全世界古树数量最多的城市。如何将古树保护融入城市发展中,是人们孜孜探索的课题。

“九搂十八杈”向南六公里处的苏家峪村,有一株每年五月初花满冠盖、如瀑似雪的古流苏树。古流苏树580余年树龄,高约13米,主干1.3米处分为两主枝,向上延展成蘑菇形树冠,平均冠幅约16米。燕山下清风拂过,白花零星飘落,让驱车150公里来此打卡的市民感到惬意。

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古流苏树。北京园林绿化局供图

和“九搂十八杈”一样,北京园林绿化部门对其持续多年开展古树体检、复壮等工作,并将古树的营养面积从16平方米扩展至260余平方米;对古树保护范围内的一口地窖进行回填;移栽周边争夺生长空间的香椿树、栗子树等。

曲宏告诉记者,近年来,本市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在全市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加大濒危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力度,实行“一树一策”,在科学修复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古树名木保护内涵和外延。一方面,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做好知名古树名木基因的收集、保存和扩繁;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深入发掘古树历史文化内涵,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主题公园、古树保护小区、古树乡村、古树乡镇、古树社区、古树街巷、古树校园等创新保护试点20处。

北京探索出的古树整体保护新模式,在做好古树名木自身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依法依规努力拓宽古树营养面积,拓展保护空间,对古树名木及其生境进行科学、系统、整体保护,让“活的文物”更加健康长寿。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北京有《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市种子条例》等法律文件涉及古树名木保护。《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对行政区域内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单位权责、个人或单位损害古树名木所负法律责任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北京市种子条例》则侧重于对古树名木的种质资源保护方面。

除密云区外,北京其他区也在推进古树名木及其生境的整体保护新模式。房山区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古树保护小区建设,根据“古树相对聚集、反映典型生境、交通相对便利、地块相对独立、建设条件较好”等原则,分别在东山寺庙区古树群落、古青檀群落和天然原生古树群落建设不同类型的保护小区;海淀区在八里庄街道世纪新景园小区37株古树得到充分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林下空间开辟成居民活动场所,建设古树社区,探索古树与居民和谐共生的新模式。

下一步,北京将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加强古树名木科学研究,积极处理好超大型都市人类生产生活空间与古树名木生长空间交织关系,努力推进古树名木及其生境的整体保护,深入发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持续开展“让古树活起来”系列宣传,力争形成市民生产生活环境与古树相存相依、共生共荣的格局。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