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远下一句(教育任重而道远下一句)

前天晚上即将入睡的时候,突然看到曾宪梓先生去世的消息,非常的震惊。

因为当天白天我还和朋友谈起了曾宪梓先生给我的老家嘉祥捐资修缮曾庙,而且当天早上的推文里,关于财富观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和曾宪梓先生的财富观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每次开车回老家,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会绕道去一趟曾庙。原来的曾庙破败不堪,曾宪梓先生捐资修缮以后,规模比原来扩大了不少,各殿的主体质量都没有问题。但是,现在的维护却不尽如人意,开发更谈不上,整个曾庙编制只有三个人,还有三个编外工作人员,疯长的荒草,使得曾庙略显荒凉。

嘉祥县城有一座巨大的曾子雕像,县城和周边的结婚的时候都要去绕曾子像去祈福。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一提到曾子,想到的更多的是“孝”,这也是我们当地淳朴的民风。



曾宪梓先生,如果仅从财富上来说,在香港和大陆的众多富豪中,都是相对较少的,且近些年金利来的主要产业也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对他表达了极高的敬意。这和他热心公益和慈善有关,虽然他的捐资额,比很多富豪要少得多,但是,他在内地的慈善捐款开始的非常早,同样,对于投入的领域也非常明确,他的捐款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教育体育领域,另外一个是航天领域。

可以说曾先生身上既有客家人的那种“刻苦、耐劳,面对困难不畏缩,勇往直前,有智慧,肯拼搏”的客家精神,也有他的先祖曾子的文化基因。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曾子,和曾宪梓先生身上的这种文化基因。

先来说说曾子,其实,我们很多人对曾子相对而言都缺乏了解。

曾子被认为是儒家道统正脉,上承孔老夫子,而他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老师,而孟子是子思门人的弟子,从子思到孟子,也被统称为思孟学派,所以孔孟一脉曾子承上启下。曾子也是儒家五圣之一,这五圣分别是:至圣孔子、复圣颜子(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可以说曾子的历史地位非常高。

我们很多人对于《论语》的看法是一些杂乱的语录,是没有逻辑可言的,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有一本书《<论语>的逻辑》,其中就详细阐述了《论语》编辑的逻辑,而曾子就是最主要的编辑者之一,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一下,这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

和曾子有关的书,主要有《大学》、《孝经》、《曾子十篇》,其实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历史上曾有《曾子》一书,后来忘轶了,只有一些内容散见于《韩非子》、《礼记》、《庄子》、《韩诗外传》等典籍里了。

可以说曾子的主要成就就是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意思就是说,曾子认为,孔子的思想,也就是孔子之道一以贯之的,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也就是忠恕。

对于忠,我一直在说,一提到忠,我们现代人很容易就偏到愚忠愚孝上去了,其实,这都不是曾子的本意。忠,首先是要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理想,忠于自己的操守和人格,然后才是对朋友,对家国的忠诚;而恕,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曾宪梓先生不光有对家国的忠诚,从1980年开始,积极的在内地捐资助学、投资兴业;更有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忠诚,远大的志向,一生的坚守。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抱负。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南方都市报》,2002年)

曾子的另外一句名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可以说曾宪梓先生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极好的诠释,在极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创业,不坠青云之志,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回报祖国,真正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可能我们对于曾子最熟悉的就是“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以说这成了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的最为主要的方法。如果说《论语》是汇编的语录,那相对而言,曾子的《大学》则逻辑严密、框架完整清晰,而《大学》最为核心的思想就是三纲八目,也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三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八目)。这成为了儒家最为严格的修行次第。

曾宪梓先生当年在出境时经过罗湖桥,忍不住回过头来望祖国,那时就下定决心:出去以后,一定要努力创造财富,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气,然后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祖国。其一生生活都非常俭朴,而对于捐资做慈善却从来都很大方。

我去了香港几十年,我还没有到过夜总会,还没有到过舞厅,还没有到过卡拉OK。我不喝酒、不赌博、不抽烟,没有这些嗜好。我只有艰苦努力地创造财富,因为我要回报祖国,我的终生理想就是终生要报效祖国。”(曾宪梓)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曾子的另外一部书《孝经》,可以说对中国的传统社会以及到今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像“忠”,对于“孝”,也很容易理解到愚孝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孝经》里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而不是后来宣传的像卧冰求鲤、埋儿奉母这些。《孝经》里对于孝的判定标准是“适宜的才是孝”,而不是这种过度的自我牺牲才是孝。

《韩诗外传》卷一记,曾参为养活父母仕于莒,曾当过“得粟三秉”的官职。虽有从政经历,但综观其一生,仍然是一个孔子式的知识分子形象。其根源在于他那尽守礼约、躬守孝道、不苟同权贵的思想品格。他曾声言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曾宪梓四岁丧父,幸运的是,母亲有难得的远见。她咬紧牙关,磕着响头把曾宪梓和哥哥送进了全村唯一的小学,避免了他们成为文盲的命运。他曾经也有过被哥嫂赶出家门的经历。哥哥与叔父为争夺财产闹得不可开交,互不相任,而他始终以孝悌事母、事兄。

2000多年过去了,曾宪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先祖的理想和文化品格,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曾宪梓先生千古,愿这种精神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