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腿多少厘米(18米腿多长)

2019年6月初的一天,在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一名45岁的男子正折叠着身体,费力地看着手机。

为什么说是折叠呢?因为这名男子身体蜷曲得太厉害,整个身体弯着,脑袋几乎贴在了大腿根部,一张脸距离大腿仅有1.8厘米的空隙,从远处看就像一把被折叠的刀具。

因为严重挤压,男子的肚皮上已经溃烂流脓,散发出阵阵恶臭。他72岁的母亲跪在地上,侧歪着头,用一根根棉签沾上碘伏,帮助儿子将溃烂渗出的脓液一点点清理干净。

清理伤口疼痛难忍,为了转移注意力,男子只好拿着手机,用眼球仅有的一点旋转空间,将目光从大腿与头部的缝隙中探出,观看手机上的内容。

李华

就在这个时候,帮他清理伤口的母亲无意间瞥见了儿子手机里的几张照片:

几张在医院里拍摄的病人,他们有的佝偻着身体,姿势十分奇怪,有的直挺挺站立着,和正常人似乎没什么区别。

细看之下,母亲才发现:佝偻着身体的和直挺挺站立的居然是同一个人,他们通过手术治疗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

母亲连忙向儿子确认照片上的事是不是真的,男子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说这是他山西的一个病友发来的,在深圳大学总医院治好的。

母亲十分激动,跪地时间太久了,腰部酸痛,她不得不用手撑地辅助起身,然后开心地对儿子说道:

“华儿,走,妈也带你去试试!”

男子一脸沮丧,十分泄气地回答道:

“算了!妈,这怪病我治了20多年,越治越严重,我不想再去折腾了,也不想让你们再为我花钱!”

这名男子究竟得了什么病,以至于身体出现如此怪异的姿势呢?

他的病最终能够治好吗?

老母亲为了儿子,又是如何艰辛守护20多年呢?

让我们从头开始说起!

母亲和儿子

18岁怪病开始,母亲四处求医无果

男子名叫李华,1974年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潘市镇的一个山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家中共有兄弟三人,李华排行老二。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李华童年、少年的时候能跑能跳,身体没有任何毛病,只是在10岁那年左腿关节处出现疼痛,后来通过抽关节积水的方法迅速治好了。

李华的哥哥早年应征入伍,去了广西桂林当兵,看着英姿飒爽的哥哥从军营中寄回家的照片,他十分向往,立志向哥哥学习,做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然而18岁那年,刚刚到了参军入伍的最低年龄限制,李华的身体却出现了异样情况。

开始的时候,李华的右腿膝盖处出现疼痛,他以为是运动过量,出现了关节劳损,便没有去管它,只是让自己多加休息。

后来疼痛的范围扩大,从膝盖处一直向下延伸到脚跟,母亲唐董陈发现后,立马带他去乡镇医院治疗,乡镇医生瞧不出病因,又让母子俩去了县医院。

在县医院里,医生又通过抽关节积水的方法治疗他的右腿,可是和8年前相比,这次的治疗却没有半点效果。

无奈之下,母子二人只好返回家中休养,母亲唐董陈每天求菩萨保佑,希望儿子的腿疾能够慢慢地不治而愈。

患病前的李华:最前面戴帽子那位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后,李华的病不仅没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他的腰部渐渐没有了力气,连走路都成了问题,需要用手压着髋骨才能够勉强挪动。

身上关节处的疼痛时刻伴随着,夜里睡觉的时候,这种钻心的疼痛会将刚刚入睡的他给疼醒。后来他的身体不能够平躺着睡觉,只能够缩着身体侧身睡。

都说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病痛折磨着儿子的身体,也同时折磨着母亲唐董陈的心。

那时候的唐董陈内心只有两个想法:一是照顾好儿子的饮食起居,让他身体少受一些罪;二是拼命去挣钱,凑足了钱,带儿子去大医院治疗,让他早日康复。

此后的每一天,唐董陈都会早早起床,给儿子做好早餐后,便去喂养鸡鸭牛羊,自己匆匆扒几口早饭,赶去地里侍弄庄稼。

晚上回到家后,无论多么累,她都坚持给儿子按摩关节、擦洗身体,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儿子要坚强,让母爱的暖流浸润儿子受伤的身体和内心。

每当村里谁家操办红白喜事要准备宴席时,唐董陈会第一个冲过去,毛遂自荐去给人家准备饭菜。

因为按照当地的风俗,这种厨娘帮工,主人家会包一个红包表示谢意,唐董陈太需要钱了,凑足钱带儿子去大城市看病,她觉得刻不容缓。

1992年秋天,在李华身患怪病几个月后,唐董陈终于凑够了几千块钱,带着他去桂林寻找当兵的大儿子。

流泪的母亲唐董陈

在哥哥的安排下,李华母子找到了一位80多岁的退休老军医治,这位军医医术高超,曾经治好过很多疑难杂症,在当地颇负盛名。

可是见到李华后,老军医也瞧不出他的真正病因,只认为是关节炎引起的,他联合自己的一位苗医老朋友共同给李华诊治,一个多月过去了,仍旧没有任何效果。

随着身上的钱花光,母子二人只得从桂林返回老家,唐董陈继续一边照顾儿子、一边辛苦攒钱,一年之后,她又带着儿子去了衡阳一家医院住院。

每次求医问药,唐董陈都怀着无限的期望,可是结果又是一次次失望。在衡阳住院一段时间后,李华的症状还是没有减轻,唐董陈又回到家中重新开始。

既然西医治不好,那么中医呢?1994年,经村里乡亲们的介绍,唐董陈带着儿子去的邻县一位赤脚中医的家里。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法之后,赤脚中医认为李华是得了游走性关节炎,所以才会周身疼痛,需要通过针灸来治疗。

因为需要每天扎针,两边来回跑太麻烦,唐董陈就去赤脚中医家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母子二人住在里面,吃喝都是从家里带去的米面和菜。

为了让赤脚中医专心致志为儿子治病,唐董陈还义务帮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像一个保姆一样,照顾着他的日常生活。

然而最终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针扎了将近一年没有效果,李华的病情还在一年年恶化。

继续恶化

青丝成白发的守望,脸离大腿仅1.8厘米

李华的家庭原本就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次又一次地为了治病奔波,早已让这个家不堪重负。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外,更让母子二人内心倍受煎熬的是:怀着希望出发,满是失望归家。

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遗憾,让强烈渴望站直的李华意志被消磨殆尽,唐董陈为了儿子奔波操劳,身体逐渐消瘦,头发由青丝变成花白。

亲戚朋友们都劝她放弃给儿子治疗,不要再折腾了,尝试了那么多次,努力了那么久,也该明白这种病是治不好的。

看着母亲因为自己遭罪,李华自己也忍不住跟母亲说:

“妈,算了吧!我不想治了!”

看到儿子如此泄气,唐董陈气不打一处来,她情绪有些失控对儿子吼道:

“你说我生的,我都没有放弃,你就没有放弃的资格,无论以后怎么样,我都会带你治下去!”

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李华看到了母亲的坚强,也看到了瘦弱的母亲身影后那伟大而深沉的母爱。

坚持带儿子治病

在李华的印象里,母亲年轻的时候喜欢听曲子,可是自己得了怪病之后,她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听这些了。

1995年的一天,李华突然让母亲给他买一只口琴,那时候的他还能够勉强依靠拐杖走路,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随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想着哪一天自己完全动不了了,还可以通过口琴给母亲吹几曲她爱听的曲子,缓解一下母亲每天的疲乏和痛苦,他就心满意足了。

母亲答应了他的请求,去县城里亲自为他挑选了一只口琴。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或者身体稍微舒服一点的时候,李华就会在大门口对着远处的青山练习。

有一次李华撑着拐杖扫完地后,恰好母亲从地里忙碌了一天回家了,他拿起口琴吹起了《刘海砍樵》的旋律,唐董陈听到后,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心情十分放松愉悦。

看着母亲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李华的心里既开心又觉得心酸。

虽然母子二人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疾病并没有因此放松对李华身体的摧残,慢慢的,他不能够依靠拐杖行走,只能够坐上轮椅。

每天早上起床,瘦弱的唐董陈要用双臂环住儿子的腰,然后用尽力气一点一点地将他挪到轮椅上,李华自己无法控制身体平衡,唐董陈便用绳子将他绑着,不然他会一头栽倒在地上。

因为身体弯曲,无法平卧在床上,解决大小便成了李华最大的难题,每当李华要方便的时候,母亲都要把他从轮椅上抱起来,然后将便盆塞在下面,事后再将它取出。

母亲含泪叙述

得了20多年的怪病,李华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得的什么病。

母亲辛辛苦苦在家劳作,攒够了一笔积蓄就带李华去各大医院诊治,终于在2016年,他从医生那里得知,自己得的病名叫“强直性脊柱炎”,号称是“不死的癌症”,几乎无法治愈。

病情确诊后,李华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他的腰椎不断往后凸起,头部下垂向地面贴近,后来颈椎也往后凸起,脸部越来越贴近大腿。

到最后,李华的身体像被冻住了一样,脸部距离大腿仅有1.8厘米的空隙,整个身体没有一点活动的余地,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连母亲给他喂饭也十分艰难。

儿子病情的恶化让母亲唐董陈心如刀绞,她想继续带儿子去大医院寻求治疗的方法,哪怕只有一丝丝希望。

但钱从哪里来呢?唐董陈和老伴商量要将家里的房子抵押贷款,可农村老旧的房子,原本就是无人问津的。

从那以后,唐董陈再也不让儿子乱吃镇痛药,她每天守着儿子,一旦他感到特别疼,唐董陈就帮儿子按摩。如果按摩还是没有效果,她就打了一盆凉水,给儿子做冰敷。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唐董陈是不懂得如何护理病人的,这些都是她靠自己积累的经验,或者是想出来的土办法,其目的也只有一个:让儿子能够坚持下去,保住性命,等待将来治疗的时机。

1.8厘米的空隙

身体折叠得太厉害,李华肚皮上的压疮越来越严重,后来还溃烂流脓,气味十分难闻。

为了让儿子保持干净的身体,也为了他每天有一个好的情绪,唐董陈每天要跪在地上,歪着头给儿子清洗两个小时,

李华的头深埋在大腿根部,中间只有一条不到两厘米的缝隙,张口吃饭特别困难。

唐董陈只能用勺子将流体食物从缝隙中送到儿子口边,虽然每次只能吃几口,很多时候还因为操作困难掉在地上,但做母亲的她没有一点点厌烦。

转移注意力是缓解疼痛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让儿子少些痛苦,唐董陈给儿子买了一部廉价的智能手机。

李华可以用一只手侧拿着手机,然后用一只眼睛从缝隙里看向屏幕,这是他和外面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

也许是母子二人的坚强感动了上天,有一次,唐董陈给儿子处理腹部压疮脓液时,李华从手机中无意刷到了几张照片,于是发生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李华不想去看病,一是他有过太多次失望了,二是治疗费用十分昂贵,远超自己家庭承受的能力,母亲20多年来已经将青丝熬成白发,他不想父母再为自己的巨额医疗费而发愁。

可是唐董陈比李华更犟,只要有一丝机会,她都不会放过,在问清楚一切情况之后,唐董陈终于知道照片上的那个人是在深圳大学总医院治好的。

于是在2019年6月13日,唐董陈带上家里的全部积蓄,与儿子一起坐汽车、转高铁,直奔深圳大学总医院。

住院治疗

敲断身体四次,终于站了起来

陶惠人主任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的权威专家,他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畸形的病例多达一万多。

饶是有着如此丰富的经验,看到李华的第一眼,他还是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因为李华是全世界有公开报道,脊椎后凸畸形最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对他进行手术难度系数非常大,出现任何失误,李华轻则终身瘫痪,重则丢掉性命。但是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李华腹部、胸部的压疮会持续溃烂下去,折叠的身体会对心肺造成重压,慢慢走向死亡的深渊。

看着病人李华痛苦的表情,还有他身后母亲唐董陈满头白发和一双期盼的眼睛,陶惠人的眼睛湿润了,他下定决心要救眼前这个病人。

不久之后,陶惠人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团队,这其中有脊柱外科、放射科、呼吸内科、心血管科等十几个科室,他还特意邀请了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骨科副主任、自己的老战友吴尧平加入团队。

在整个团队花了两周时间研讨后,一个让李华身体被敲断四次、“粉身碎骨”的方案被制订出来。

第一步是截断大腿,让脸和大腿紧贴处腾出手术的空间;

第二步是截断脖子,把颈椎拉直,让李华的头能够抬起来;

第三步是截断胸椎和腰椎,将他重新拉直,让李华能够昂首挺胸直立;

第四步是换掉髋关节,让双腿能够摆动,能够站起来走路。

光从这四步治疗方案来看,李华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陶惠人医生

进行这样一场手术,光手术费用就需要70多万元,李华的家庭是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

陶医生便和同事们商量,由他们制订筹集费用的方案,为李华医保报销50多万元;另外,专门负责救治家庭贫困脊柱畸形患者的智善公益基金会,为李华捐赠了14万;剩下的几万元,就由李华个人承担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为李华的身体太弱,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增加成功几率,李华必须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体重、体能和肺活量。

在医生的帮助下,李华每天侧躺在床上,用自己最大的力气抬手抬脚,每隔几分钟,他就要向嘴下装有乒乓球的长方形塑料盒子里吹气。

肺活量通过的标准就是,李华能够用嘴将盒子里的乒乓球吹得跳起来。

至于增加体重,李华的母亲唐董陈每天给儿子增加营养。桂花红枣糖水、绿豆沙、排骨花生汤,这些食物母亲依旧从脸和腿的缝隙处送往儿子的嘴里。

李华腹部的压疮,之前因为炎症流脓溃烂,在医生和母亲的共同努力下,炎症逐渐改善消失了。

就这样在医院里静养了两个多月后,李华身体的贫血状况得到了改善,他的体重增加了6斤,体能和肺活量也达到了标准,手术终于可以进行了。

给儿子喂饭

2019年8月15日,第一次手术开始了。

不用麻醉面罩,只能从1.8厘米的缝隙中将管子直接插进病人的气道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经过医生们的努力,麻醉终于成功。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由老军医吴尧平主刀,李华的双侧股骨截骨手术顺利完成,脸和大腿之间腾出了空隙,为后面的手术提供了条件。

13天后,李华进行第二次手术,把颈椎截断,拉直脖子,这次是由陶惠人医生主刀。

这次手术的风险程度非常高,截断颈椎必须将颈皮割开,而颈髓和颈椎离得非常近,大脑延伸至全身的神经都要从这里经过,如果误伤了其中一根,轻则瘫痪,重则生命垂危,所以每一步都必须精确到分毫。

在陶医生万分谨慎操作了六个半小时后,截断颈椎终于成功,之后各个科室合力运动,将李华的“断头”复位。

当李华直着头走出手术室时,所有医护人员还是第一次看清李华的全脸,唐董陈看到儿子这张脸后,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多年以来那张脸近在咫尺,她却始终看不清楚。

李华也看清了母亲的满头银发和苍老面容,他忍不住落泪,唐董陈将儿子搂在怀里,不住安慰他。

回到病房以后,李华让母亲从行李中翻出了口琴,他吹了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同病房的病友忍不住跟着旋律打着节拍哼唱起来,被这首充满母爱的歌曲深深感染。

第三次手术是2019年9月18日进行,这次手术是要将李华弯成C字形的脊柱拉直,仍旧由陶惠人医生主刀。

手术成功之后,20多年来,李华终于能够第一次平躺着睡觉,这种感觉他十分享受。

10月31日,最后一场手术进行,李华的髋关节卸下后,装上了两个人工髋关节,这使得他的双腿恢复了前后摆动,他也可以借助器械直立行走了。

手术后的李华

从2019年6月到12月,经过整整半年的不懈努力,历经四次高风险、高难度的手术治疗后,李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折叠人生,他挺直脊梁站了起来,可以昂首挺胸,用脚步丈量自己的人生。

在医院经过了半年的观察和康复训练后,2020年6月13日,李华和母亲唐董陈走出了深圳大学总医院,回到了湖南老家。

18岁患病,46岁终于治好,整整28年过去了,是自己内心的坚韧和母亲唐董陈的母爱,让李华终于获得了新生!

在家里,李华每天按照陶惠人医生的嘱托每天进行自我康复训练,如今的他早已脱离了助行器,能够自己起身行走了。

母子二人在村口开了一家小卖部,主要经营烟酒副食和一些生活用品,生意兴隆,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每当空闲的时候,李华就会拿着他那只旧口琴,坐在小卖部的木板凳上,对着远处的房屋和风景吹上一曲,母亲唐董陈倚门静听,母子二人共同享受着岁月的美好与宁静!

吹口琴

亲爱的读者们,关于这个真实故事,你怎么看呢?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你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文/若木 图/网络】

(关注@若木小刀,为您分享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