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越多少的油箱(博越的油箱多大)

近日发生一起比较有争议的车辆故障,问题车为吉利博越;此车在驾驶过程中出现油箱破裂导致燃油泄露,好在后方车辆及时发现并强行逼停漏油车,这才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事件的前因后果不再赘述,需要做的只是为后方车辆点个赞,但是是否应当因该车出现油箱破裂,就把博越的油箱设计定义为“缺陷”呢?这是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先看博越的底盘吧,对比参考丰田RAV4的底盘(布局比较像)。


这个底盘的设计其实没有什么不妥,油箱设计在单侧是很常规的设计,很多合资汽车与国产汽车也都用这种布局;有些跨坐式(马鞍形)的油箱主要用于有后传动轴的后驱或四驱车,这种前置前驱的代步车布局可以简单一些。至于油箱只有前护板而没有后护板的设计是否合理,这只能说见仁见智,会为油箱设计护板的车辆就算不错,要知道很多车辆的底盘油箱位置是没有护板的哦。

博越的最小离地间隙为170mm(毫米),这个高度可以是油箱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也可以是某个悬架位置的最低标准;对于自己驾驶的车辆的离地间隙数值应当是了解的,否则托底损坏发动机、油箱、悬架或底盘也就不足为奇了。


怎么才会让油箱破裂呢?

答案无非是托底剐蹭。日前驾驶某国产轿车的时候也出现了托底的问题,前方拥堵路段已经堵到车挨着车的程度,前车是台离地间隙很高的SUV,路面上有一个接近20里面高的凸起,SUV勉强通过、作为轿车驾驶员的我就很无奈了……不开过去则影响车流,开过去必然刮底,因为大部分轿车的离地间隙都只是150mm左右。结果就是侧向压上障碍物、刮着底盘强行“拉(lá)过去”。

之后检测车辆底盘仅为隔热瓦和钢板轻微剐蹭,但如果角度不对则会损害电池包或油箱;而之所以没有剐蹭到这两个位置是因为了解它的底盘布局,在驾驶中就能合理控制车辆的行驶轨迹。反之如果不了解这个布局而强行开过去的话,油箱漏了或电池包坏了究竟该怪谁呢?没有底线的话就该怪车企“没有合理设计底盘”吧。


至此对于这样的文案应当会感觉不可理喻,离地间隙极高的重卡把油箱设计在底盘两侧,碰撞的时候也有可能破损与泄露,越野车的离地间隙也很高,在崎岖路面越野的时候还是有可能造成损坏——归根结底这是用车过程中造成的问题,是主观行为导致的结果,车企不应当为用户错误用车行为承担责任,否则谁还敢造车。

只是油箱为什么容易破裂,不能进行结构或材料加强吗?

油箱的强度无法做高

乘用车型使用的油箱基本都是工程塑料材质,商用车型多使用金属油箱;似乎用金属材质打造的油箱会更结实,然而事实却相反。首先油箱不可能“吹塑”,简单的桶型油箱是用一块钢板卷起来再与两端的钢板焊接,焊接位置的强度不会非常高;假设乘用车使用桶型金属油箱布局在底盘吧,行驶中托底的冲击力可以轻松地让油箱脱焊或破裂。

因为乘用车的总质量可以达到1-3吨,按照1.5吨计算,稍高时速时车辆起伏往下冲击的瞬间,其作用力都有可能达到数吨。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力要用怎样的焊接工艺才能保证不破裂,薄薄的钢板会不会戳穿呢?那么使用工程塑料油箱就很合理了。


塑料油箱可以一体成型,没有焊接的结构,挤压变形后也能够恢复原形,破裂的概率大幅降低了;同时塑料油箱即便托底摩擦也不会出现火星,这也能避免托底驾驶时出现自燃问题,所以使用塑料油箱会更加安全。

博越的这起案例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能达如图所示的破裂程度,行车过程中如果说没有感觉到异样或没有听到托底摩擦剐蹭的声音,这是绝对说不过去的吧;所以主要问题应当还在于司机本身,这有些过于粗心大意了。


结语:塑料油箱是乘用车型最合理的选项,油箱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度都很低;所以在崎岖道路上行车时要注意避免车尾的托底,出现较为沉闷的剐蹭声音则要第一时间停车观察底盘。

车头位置也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底部是发动机的油底壳;大部分发动机的油底壳都是强度不算高的薄钢板冲压,速度较快的托底碰撞很容易造成破裂,一旦在不知不觉中漏机油,行车时很有可能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拉缸哦。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