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激化了什么矛盾(垄断的问题)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所谓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产生有以下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就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通过联合实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作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在竞争目的上,自由竞争主要是为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超额利润。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则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在竞争手段上,自由竞争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而垄断条件下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手段;在竞争范围上,自由竞争时期,竞争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而且主要是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的,而在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竞争,还扩大到之外。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这种联合有多种途径,如金融寡头有直接出马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或议会,通过掌握政权,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收买政府高官或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体育等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左右国家的内政外交及社会生活。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的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劳动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让位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五种: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一部分出售给私人。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微观规制,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义界限。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通过国家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的保证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在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一种形式。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深和国际货币体系内在的矛盾激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各国政府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管制,金融市场相互开放。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上升,金融资本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和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三)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资本垄断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是:首先,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取得在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再次,争夺商品销售市场;最后,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即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银行、企业把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即在国外直接投资。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从输出的来源看,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则一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服务。

对于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加了垄断资本的实力;带动和扩大了商品输出,巩固和扩大了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大大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控制,出现产业空心化,资本输出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

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吸收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工艺技术,改造老企业和旧设备,优化了产业结构,扩大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付出了较大的经济代价以及环境污染,产业调整和布局有可能受制于外资的投资战略,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债务负担加重,对国际资本的依赖增强。

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通过订立协议建立起国际垄断资本同盟,以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早期的国际垄断同盟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即若干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或经营某种产品的垄断组织。国际经济集体,欧盟。

国际经济协调的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这些国际协调机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局部范围的经济波动,难以对全球性经济波动发挥有效的协调作用。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这些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第一,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第二,贸易全球化。第三,金融全球化。第四,企业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第二,扩大劳动者就业,发挥发展中国家的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第三,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深化扩张,促进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增强经济竞争力,以从中获取更大利益。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平等、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恶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经济风险。

中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全球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治理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