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出的小米是什么时候出(小米是哪一年出来的)


就在上周,2021年8月10日,小米MIX 4正式发布,发布之前,小米创始人雷军做名为“我的梦想,我的选择”的主题演讲,小米手机在全球市场站稳第二名,三年时间冲击第一的目标抛出,引来一片质疑:是什么给了雷军如此自信?


我觉得答案在发布会最后环节给出:雷军宣布将拿出3.7亿元,以小米商城红包的形式,回馈18.46万台小米一代的下单用户。3.7亿元之于今天的小米来说,算不上是个大数目,但引来的热度一时间盖过了MIX 4的发布——“雷老板厚道!”是的,“相信米粉,依靠米粉”,这是小米推进高端战略的底气,也是其定下如此目标的信心所在,小米以真金白银回应自己第一代产品的消费者,就算你非要说它是营销,用户得到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的不是?



今天是2021年8月16日,一大早就有人在微信群里说今天是领取福利的日子,而今天,距离2011年8月16日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机,刚好10年。这10年,互联网时代、IM、电商、智能化这些名字都没变,但它们的内涵已今非昔比。在这十年里,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革新生产力的代表,手机已经从单纯的入口,变成我们身边最重要的数据中心和控制中心……


这10年,小米一路走来,支持它来到今天这个市场地位的因素不只一个,但产品必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所以,本文就以时间线的方式,回顾小米从2011年那个夏天开始到现在的那些重要的节点机型吧……



MIUI,小米手机的原点




在回顾小米1之前,我觉得还有必要聊聊MIUI这个极其重要的角色。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8月3日,MIUI社区正式上线,11天之后,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其时100位内测用户,成为2013年推出的小米微电影《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主角——可以看出,今年小米1用户的回馈活动并非临时起意。2010年8月16日,MIUI正式上线提供下载,成为当时众多安卓手机第三方定制ROM大军中的一员,但因为其功能强大,更新快,适配机型多,用户体验好,迅速在一干ROM中脱颖而出。



2010年12月10日,“米聊”IM软件正式上线,成为MIUI的重要组件,借助这个聊天软件,MIUI得以更好地凝聚用户,形成开发团队与用户之间更加频繁和有效的互动——巧的是,20多天后的2011年1月21日,另一个采用绿色图标的IM软件也正式上线了,它的身份证号这里就不用报了吧。


一时之间,这两个采用绿色图标的IM软件还形成了非常有力的竞争,米聊也成为当时MIUI重要的服务模块之一,以至于2011年7月12日,小米创始团队喝下那碗小米粥的时候,MIUI、米聊和小米手机,成为小米公司初创之时三件最重要的财产。


其实回望一下那个时候小米这三款产品,它们的布局并不简单随意。2007年苹果推出的iPhone,正式树立了“终端+App+服务”的移动互联网模式,App是重要入口,通过连接与定位将背后的服务串连起来,而终端则是承载App与服务的重要平台。即使今天小米商城上销售的硬件产品已成千上万,但小米依旧坚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原因就在于此。


早期的MIUI+米聊就是小米成家立业的根本,而小米品牌手机出现的原因更是多元:首先,委身于第三方品牌手机提供ROM并不具备很强的持续性,早年各种品牌手机要改刷MIUI首先得解锁Bootloader的操作,相信很多老玩家都还有印象,这就是不确定性;其次,雷军本人是一位资深的手机玩家,做出让自己满意的手机也是他的执念,同时还能将互联网服务的承载平台掌握在自己手上;第三,国产品牌并不是那个时候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大玩家,三星、moto、诺基亚、HTC、苹果……但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正处于崛起的路上,小米已经看到了风口……



小米手机1(M1)




在小米公司宣布成立之后的一个月,即2011年8月16日,北京798,小米手机1代正式发布,型号小米M1。运营了整整一年的MIUI社区已经拥有了数量可观的用户,也让这款手机的关注度爆棚,整个会场超员严重。


从设计来看,这款手机算不上出色,还略显简陋,但是4英寸显示屏、高通骁龙MSM8260处理器、800万像素+200万像素等高举高打的配置,再辅以经典的1999元的价格,让“性价比”这三个字从此卯在了消费者的心头,轻轻松松就将那些3、4000元的国外品牌手机拉下马来,再加上有本地化出色的MIUI加持,疯抢,加价购买,一机难求成为常态。


从此,每年的8月16日,就成为每年4月米粉节同等重要的纪念日。但是,在我个人观点中,小米第一款手机的重要意义并不止它的市场地位,而在于它对小米的决定性意义是多元的,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互联网直销的手机模式。通过小米商城在线订购,直接下单生产,再快递至用户手中,这样的流程对于那个时候的消费者非常新鲜。在那个国包省代占据绝对主流的手机渠道模式时代,小米这种省却所有中间渠道的销售方式,让它得以将手机的定价在如此高配置的前提下还能拉得下来,1999这个数字更在之后很长时间里成为小米的标志,什么叫“性价比”?雷军用小米M1告诉了整个市场:这个就是真正的性价比;



第二,粉丝文化和流量。玩机时间略长一些的人,应该都感知过小米粉丝的“狂热”——在这里的“狂热”,指的是那份真正对小米品牌的热爱,对雷军个人魅力的崇拜,对产品折腾的永不停止……而依靠MIUI和小米手机拢聚起来的大量粉丝,为小米品牌和小米商城带来了极大的流量,依靠这些流量,小米商城一度成为仅次于淘宝和京东的中国第三大电商平台,为小米生态链战略以及小米线下渠道建立的起步带来了可观的源动力。



小米手机2




2012年8月16日,同样是在北京798,小米手机2发布了。比起小米1的简陋,这款手机的外观设计就简洁明快了很多。来自日本夏普和JDI的LCD显示屏,经典的高通骁龙APQ8064四核处理器,让小米2的配置继续领跑业界。


特别要提到的是,高通作为小米初创时期的投资方之一,为小米手机能屡屡首发这些旗舰级处理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直到今天,小米依旧是高通骁龙旗舰级处理器最大的出货合作伙伴之一。性能上的先发优势+1999元的定价,让小米2一上市就继续呈井喷之势,市场热度之高引得全行业羡慕。



随着小米2的推出,另一位我们今天极为熟悉伙伴也开始屡屡走到台前:安兔兔。由于小米手机采用互联网方式销售,如何隔着屏幕也能让消费者更好地感知产品能力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跑分成绩就成为小米手机彰显自身首发旗舰处理器优势的直观信息。“跑分不代表体验,但跑分不好体验肯定要打问号”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米手机3




2013年9月5日,小米手机3发布,这次的发布地点改到了国家会议中心。发布会依旧是人山人海,整个发布会会场连所有的通道都站满了人,以至于按时到场的我,只能站在会场的最后看完了整场发布会。


2013年底,中国就从3G时代开始进入4G时代,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井喷也就将由此时开始,在3G时代末期发布的小米3首次采用了双平台:联通/电信版为高通骁龙800处理器,移动TD版则为NVIDIA Tegra 4平台——后来的事实证明,移动版小米3的表现真的不好,但就算是这样,1999元的定价丝毫不影响小米3的市场热度,加价,还是加价……



对比前两代产品,小米3还更改了设计,上下齐平的造型让质感有了进一步提升,我反正是很喜欢,特别是两边圆润的中框,握感非常舒服。发布会结束之后,我在会场外碰到了悄悄来观摩的某国产大厂的朋友,他说:“徐老师,小米太猛了,怎么办啊?”小米对于传统势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从Tegra 4之后,雄心勃勃的NVIDIA就慢慢淡出了手机处理器市场,但是到今天,Tegra系列处理器已经成为汽车处理器中极为重要的一员,而这一切还是从Tegra 2处理器开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最好诠释。



小米手机4




如果你已经记不起2014年7月22日发布的小米手机4是什么样子,我觉得正常,但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没错,CNC工艺的引入,让小米4的不锈钢中框看起来质感十足,整款手机尺寸握感都非常出色,它几乎将前三代小米手机设计中庸的问题一扫而空。


而发布会上雷军关于“奥氏体304不锈钢”的演讲桥段,也让“科普”成为小米发布会再也无法缺少的重要环节。当然,它还是采用高通旗舰处理器,但这次来到了经典的骁龙801——MSM8974AC,到今天很多手机玩家可能还能对这串字符朗朗上口。从这代起,小米手机进入了4G时代。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从小米4开始,小米开始在旗舰手机中加入红外线接口——即使在那个时候,这也是一个爷爷辈儿、骨灰级的老旧接口,但之于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却显得举足轻重,用手机当遥控器,控制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已经成为小米手机用户的习惯,也是米粉们对小米产生重要黏性的原因之一。



小米手机5




2016年2月24日,小米手机5发布,这个时候离之前小米4的发布已经过去了19个月。稍加注意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米5采用的是高通骁龙820平台,其数字系列旗舰恰恰跳过了在2015年“燃烧”了一整年,坑哭无数手机厂商的“火龙”高通骁龙810,而本来想往高端市场冲击一下的小米Note,特别用单独一年来推广,也被这条火龙波及——“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反之是否亦然我不知道,但随后小米Note这条产品线屡屡受挫,不晓得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


虽然小米5系列躲过了火龙这个坑,但却掉进了另一个坑:超声波指纹传感器,也是来自高通,用我的体验来看,这个传感器的表现四舍五入都可以说没有,不用它手机的体验感倒能翻倍……



2015年~2016年的小米正面临一个生死存亡的关口。产品出问题并非关键,供应链上一直积累下来的问题在这期间彻底爆发,“饥饿营销”、“耍猴”之类的言论在此时到了顶峰。我记得当时在小米商城上大致看了一下,上架的80来个手机SKU中,有货的仅20来个(年代久远,具体数字可能存在偏差)。


2016年5月18日,雷军以内部邮件的方式宣布亲自掌管小米供应链工作,不久之后即成效初显,抢手的小米5部分SKU很快进入了现货模式,小米成立以来最大的危机,在雷军的亲自掌舵下,慢慢度过了。



小米MIX




2016年10月25日,北大体育馆,小米Note2发布,知名影星梁朝伟代言。在这场发布会的“One more thing”环节,一款划时代的产品亮相——小米MIX,我当时在台下拍照,我身边的小米员工说:“只是概念产品,不会上市”,但当最后小米MIX的价格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全场轰动了,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在那个时候这款看起来如此梦幻的产品真的会上市。


LCD屏幕技术的全面屏设计、无胶榫卯卡扣式一体化陶瓷机身,哪怕是它有一枚放在角落、表现不佳的前置摄像头,哪怕是它有一枚漏音严重、通话效果一般的悬臂梁式屏幕发声单元,但整个市场对于小米MIX的追捧用瞠目结舌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上市之初竟能溢价到万元!


智能手机市场正在同质化潮流下昏昏欲睡,小米MIX消费者和自己都打了一剂清醒针,至于它用的骁龙821处理器,完全不重要,这提醒了一直用配置打天下的小米:只要技术独到,市场上你就可以称王,小心翼翼定个3499元还怕没人埋单?真的不存在的。



小米MIX的影响深远:和它一起发布的小米Note2和大牌代言人发布之后就像被整个市场遗忘了一般——可怜的小米Note系列啊;因为产品热度超高,其陶瓷机身坯料锆陶瓷需求量暴增,一度让假牙行业材料紧缺;随后的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进入了全面屏时代,正面的额头与下巴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屏占比”的数值飞涨;在小米人的心中,MIX三个字符从此走上神坛,以陶瓷为代表的机身后盖材质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直到现在,陶瓷依旧是小米极为钟爱的材质,对其的运用也是相当娴熟。



小米6




2017年4月19日,小米从成立至今的神作问世:小米6,它在小米历史上的地位,就如同iPhone 6系列之于苹果。在经过骁龙801的辉煌、骁龙810的火烫和骁龙820/821的平庸之后,骁龙835让高通再次骄傲地昂起了头,也造就了小米6的经典,到现在它还能跑得非常流畅。5.15英寸的LCD显示屏配合圆润的机身线条,尺寸大小手感都刚刚好,甚至称得上可人,而180多克重的陶瓷尊享版更多了一分压手的舒适,双摄系统让我首次对小米的影像能力有了明确感知,正面硕大且体验优秀的指纹模组,是非全面屏时代大下巴最后的倔强。



到今天,小米6还在我手上,也同样在很多用户手上服役,淘宝平台还针对他们推出了RAM和ROM扩容的“续命”服务,都是为了让这台“钉子户”能在再顽强一些——不晓得让小米6用户换机是不是已经成为小米产品团队一个不成文的使命,毕竟最近两年小米发布会上“小米6的用户,你们可以换机了”已经成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球人都知道的“老梗”。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6是小米数字旗舰系列第一次定价突破1999元的产品,2299元起步,最高到2999元。但它的热卖,让小米再次意识到:只要产品力足够,1999不是桎梏,分分钟可以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当然,还不能不提小米手机6透明探索版,这款非卖品的亮相,将小米6的热度又拉高了几分。



小米MIX 2/小米MIX 2S




2017年9月11日,小米MIX 2发布,在我看来,比起小米MIX,它更像是一个顺应小米MIX热度的改良版,更要命的是,小米6的大热,让它看起来更像个大号的小米6而已,所以,我觉得MIX二代产品的完全体应该是2018年3月27日于上海发布的小米MIX 2S。


骁龙845处理器带给小米MIX 2S强劲的性能,更重要的是,双摄系统的加入,弥补了MIX系列备受诟病的影像能力不足,小米手机影像战略浮出水面,小米在“别人开辟的赛道上”开始发力。至此,小米基本确定了小米数字系列和小米MIX的双旗舰战略,而小米MIX 2/MIX 2S 3299元的起步价还低于一代产品的3499元,显露出小米对“性价比”还尚存一丝纠结。



小米手机8




由于在2015年小米数字旗舰系列没有更新,所以产品序号与小米公司的成立不太能对齐,因此2018年5月31日推出的小米手机8很重要的一个历史使命就是“拨乱反正”——作为第7代小米数字旗舰,但型号却带“8”,就是要与小米8周年的时间线对齐。


从产品本身来看,我觉得小米8算是中规中矩,比如还是同时代最新的高通骁龙845处理器,在外观造型上则走当时主流的轻薄路线,但这也造成3000多mAh电池的续航表现只能算是堪堪及格,而正是这条路线,为后续产品埋下了隐忧。对了,这款产品是在深圳发布的,对于习惯了总在在北京开小米发布会的我,感觉还挺新鲜。



但是,个人觉得小米8这一代最大的问题出在SKU上。2018年主流机型正处于屏下指纹技术的萌芽时期,因此小米8推出了实体指纹版、屏幕指纹版以及采用透明后盖的透明探索版——而最后这个版本估计也是受到小米6透明探索版的启发。我认为这款探索版是非常成功的,它为整个业界的手机造型带来了一个新思路,可惜最后它在我手上的命运是后盖爆裂,遗憾。比起小米6的定价,小米8更进一步,来到了2699元。



小米MIX 3




2018年10月25日,小米MIX 3发布。比起它在市场上引起的波澜,可能其发布地点倒更能引起话题:故宫。比起之前的MIX和MIX 2S,小米MIX 3引起的市场热度极为有限,智能手机形态探索的代价太大了……



小米手机9




2019年2月20日,小米手机9发布。在方方正正的小米8所采用的轻薄路线上,它再次向前一步,仅仅7.61mm的厚度和173克的重量,让它拿起来用起来手感都好到爆。同时,影像也是它的主打,DxO 110分总成绩、115分照片成绩显示出小米影像团队的工作成果斐然。


这代产品也同样推出了透明版本,可惜我没有拿到……小米9的起步定价来到了2999元,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小米数字旗舰由此将突破3000元的心里关口,下半年更新发布的5G手机小米9 Pro,定价为3699元——5G让手机更贵已经成为一个既定事实。


(这里没有发布会照片,我在医院躺着呢)


然而,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好的小米9却有一个致命伤:3300mAh电池应付骁龙845已是堪堪够用,但在更强悍的骁龙855面前却是力不从心,以至于我后来看到小米9用户时,都会非常“关(que)切(de)”地问一句:“你每天充几次电?”


而这个“梗”,在后续小米新品发布会上也会被时不时拿出来调侃几句。是啊,想要漂亮,就得付出代价不是,更何况功耗飞涨的5G时代到来了。小米手机团队在回顾这款短板和长板都很明显产品时曾说过说:“正是在这款手机上我们做高端产品的能力被构建出来了,平衡新技术、成本、呈现、体验的能力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小米手机10




2020年2月13日,这是非常时期中的一天,小米10周年的旗舰产品发布了——小米10系列。这是小米首次在数字旗舰系列的发布中采用了高低搭配,而非之前有过的Plus。比起产品本身,这次发布会更是开了大型线上发布会的先河,这一点可能更需要被我们记住。


在全国封闭抗疫的大环境之下,小米经营多年的线上模式在此时大放异彩,产品的发布销售售后全都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展开,即使它的定价达到小米数字旗舰前所未有的3999元和4999元(Pro),但火爆的销售让小米真正感觉到品牌高端战略的开局真的不错。


而在小米10家族中,我最钟意的产品却要属2020年8月11日发布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即小米10 Ultra。尽管它的起步定价就是5299元,但市场对它的追捧却有些出乎小米的意料——经过几年的努力,小米10 Ultra成为小米史上影像能力最强的产品,以130分的成绩登顶了DxOMark榜单,此外还有全套的快充解决方案搭载。无论智能手机发展到何时,产品的技术含量才是最能打动消费者的,特别是小米品牌的拥趸。



小米手机11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小米10 Ultra热度尚高之时,采用高通骁龙888的小米11在不到5个月时间就更新了——这是供应链竞争的结果,只有2020年12月28日在那个时间点发布,小米才能给自己留住骁龙旗舰平台首发的名头。


其不在包装中附带充电器在发布之时引来了不小的讨论,现在来看这已然成为趋势。当然了,和小米10一样3999元的定价,意味着后续还会有更强的小米11家族成员登场。



2021年3月底,小米科技园,一场,不,应该说是上下半场的发布会又是开创了产品发布的先河。3月29日,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特别是后者,以整个业界无出其右的造型,让小米手机的影像能力一时之间达到行业顶峰。


5999元起步,6999元封顶,将小米对高端市场的渴望彰显得淋漓尽致。到2021年5月21日,小米官宣小米11系列全球销量突破300万台,并拿下国内4000~6000元价位段安卓手机销量的第一名。



小米MIX 4




在折叠屏形态探索道阻且长的时候,屏下摄像头技术则成为传统形态智能手机解决全面屏的最后一役。作为全面屏形态的开创者,小米MIX 4在这项技术即将大规模商用的前夕发布,以示自己在该领域的地位与尊严。


虽然在小米11 Ultra的光环下,小米MIX 4已经没有初代MIX亮相那份惊世骇俗的惊艳,但用CUP屏下摄像头技术、一体化陶瓷机身、小米史上最强充电方案、UWB通信等一系列前沿技术武装起来的小米MIX 4,还是在全力以赴维护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独树一帜,它想以这种方式告诉世人:以探索之名出世的MIX,一直,并将永远在探索的路上前行。



写在最后

由于历史久远,本文所涉及到的时间点、事件不敢保证完全能迎合每个人的记忆和观点,我也知道,小米从诞生到今天,争议从未停止。但无论我们怎样认为,一个诞生10年的公司,能以这样的速度达成如此体量和全球市场地位,能在中途最危机的至暗时刻扭转乾坤,这样的成果和经历,都值得“钦佩”二字。10岁的小米再出发,站稳全球第二,谋位全球第一,我相信这不会是“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