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投资什么数字货币(2017投资什么数字货币好)

今天经济日报刊文指出,数字货币正成为全球金融发展的大趋势。截至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央行数字货币相关工作。美联储近几年一直在从多个角度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益处与风险。2021年7月,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并表示希望在5年内使数字欧元成为现实。俄罗斯央行计划2022年测试数字卢布,同时确定该国数字货币下一步发展的路线图。尼日利亚政府2017年开始研究发行数字货币,2021年“e奈拉”的推出使尼日利亚成为首个正式启用数字货币的非洲国家,同时成为全球率先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文章总结数字货币有三大优势,首先,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次,提升普惠金融水平。再次,提升货币政策效用。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优势,就是维护本国的金融安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霸权越来越把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作为一种霸权工具的背景下,发展数字货币实际上有着相当重要的金融安全意义。

SWIFT的实质

当前国际最为主流的国际支付清算体系是SWIFT,这是一个面向全球提供金融电子通讯服务的国际合作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决策层由根据股份数划分的美国、比利时、法国、德国、英国、新加披和中国等国家银行组成的不超过25个董事组成(目前实际为24个)。SWIFT重要之处在于其运营着一套基于标准化语言的报文体系,目前国际间银行的跨境收支绝大部分需通过其报文系统进行信息传递,SWIFT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每日处理成员机构间发送的报文信息超过4200万条,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业务占比最大的跨境清算信息系统。

所谓的“禁用SWIFT”的制裁是指通过切断被制裁国银行跨境清算需求的报文信息途径,使被制裁国银行无法实现国际清算,进而影响被制裁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近年来美国运用SWIFT作为金融霸权武器已经越来越频繁,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是美国惯用的手段了。

美国之所以需要通过SWIFT这样一个国际组织施压制裁是因为美国虽然可以通过切断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来阻断美元交易,但无法控制美元以外其他国家货币的交易,而SWIFT正是由各国主要清算银行组成的跨境清算信息平台,通过切断SWIFT可以达到被制裁国无法通过欧元或者日元等其他货币交易的目的。SWIFT之所以会遵从美国为首西方国家的制裁要求,一方面源于其治理架构,美国及其盟友国家银行机构占据了超过2/3的董事会席位,可以对其决策施加决定性影响,同时因为美国自身的金融霸权及其长臂管辖能力,若SWIFT不配合美国及其盟友的制裁,美国则可以发起对SWIFT董事会成员银行的制裁,对其董事会成员的决策施加压力。

目前俄罗斯和中国等其他国家也正积极探索跨境信息交易系统,俄罗斯在开发了其跨境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中国央行则致力于开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但这两套系统目前均存在接入行数量较少、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短期内无法实现对SWIFT电子报文系统的替代。从全球金融交易角度看,清算货币、清算账户体系与报文管理体系越集中、越标准,国际支付清算的效率就会越高,成本也相应越低,而SWIFT恰恰满足于了这些标准因而成为了作为可靠的跨境交易信息基础设施。所以,中国一直积极开展与SWIFT的合作,中国央行等相关机构于 2021年与SWIFT合资在境内成立了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主要通过实现SWIFT主干网在中国网络关口的集中接入,将境内金融机构与SWIFT逐笔办理全额支付清算转变为统一在合资的网关公司进行收支汇总轧抵后的净额清算,并依托这种方式逐步推动将CIPS推广到SWIFT的会员单位。

央行数字货币:另一种可能性?

那么如何应对SWIFT这种霸权地位?如何应对美国越来越频繁地使用金融支付系统这种制裁呢?如果仅从支付体系来看,暂时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但是如果我们观察全球趋势,则可以看到另外一面。当今世界金融领域高速的数字化发展已经让金融将不再仅能求助于SWIFT这样的中心化全球支付系统,而是可以借助自主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网络进行交易,而新冠疫情更加速了全球金融数字化进程,加密数字金融业突飞猛进,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如果加速借助区块链技术推动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应用,以期提升传统货币的支付效率和水平,其实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挑战。

不管是完全依赖于公有区块链发行的各种数字货币还是私营公司联盟链发行的所谓稳定币,当下私营数字货币存在合规支付场景较少、交易效率低下、监管漏洞较多和安全性差等问题。与大多数私营发行的数字货币不同的是,CBDC是完全由发行方即央行控制的中心化法定货币,中央银行不仅是这些货币的监管机构,同时也成为持有CBDC客户的债务人,而CBDC则是央行给这些客户的支付凭证(token),在交易中享有法定货币的一样的待遇,中心化的结算方式也保证了相对较高的交易效率。数字货币还有对应的法币储备,CBDC理论上将完全对应1:1的银行存款储备,而目前私营公司发行的稳定币对应的资产储备是存款、国债、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等各类非货币资产。例如,持有数字人民币的客户拥有的每1元数字人民币在市场中对应的就是1元人民币价值,它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实现货币交易,并做到相关交易的高效、可追溯和保密性。同时,CBDC使用人实际上是通过CBDC兑换了法币,整个过程并没有产生新的货币,因此理论上也不会造成货币超发。目前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取的是与传统货币发行类似的从央行发行到商业银行具体运营的模式,具体的 “零售层” 应用还是在商业银行端。美联储在今年1月底公布的CBDC白皮书中也建议采用这种审慎的发行方式,这有利于预防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

目前的国际政策和探索

目前美国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已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较强大利益集团,并且这些国家受限于国内法律政策,短期内难以推动应用CBDC。美国将CBDC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一种选项,而目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执行能力足以实现其目标,CBDC因而被质疑为多此一举,并且美国复杂的法律监管也给发行试点CBDC带来了困难,CBDC对个人隐私保护要求将会更高。欧盟也是类似情况,自金融危机以来对欧元区一体化下的金融风险顾虑依然存在,导致在欧元相关金融创新上较为审慎,并且根据当前欧盟法律几乎不可能承认用CBDC进行匿名交易。

CBDC对传统金融业发达的欧美国家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是各国重点顾虑因素。一方面,在央行直接持有CBDC债务的模式下,传统私人商业银行的信贷量可能将下降,挤压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同时国家债务将上升,会对国家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均造成难以预计的影响,对央行的风险管控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在经济危机时期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可能被兑换成CBDC造成挤兑潮,形成商业银行机构风险。国际清算银行主席兼德国央行行长Jens Weidmann认为,只有当未来预期的好处超过任何潜在的缺点或风险时央行才应发行CBDC,央行数字货币需要为公民提供明确的附加值,并且应该是作为现金的补充形式存在而不是取代现金。

当前已发行或试点CBDC的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如尼日利亚和巴哈马等国。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进入 CBDC 工作后期阶段的国家中,将近90%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央行。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国家金融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传统的支付渠道较为有效,大多数企业和私人亟需便捷的交易和资金渠道,这些国家的央行希望通过CBDC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建立包容性的普惠金融;另一方面这类国家普遍监管水平较弱,国内普遍存在游离当局监管之外规模庞大的地下经济、影子银行、非法的加密数字货币和逃税等各种经济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国家希望通过推行CBDC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对地下经济和影子银行的监管以及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追溯打击能力。

CBDC是国际关系新型公共品

各国央行针对CBDC的国际交易合作也在同步推进,这将深刻改变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目前国家间的跨境需求主要存在于贸易和投资等跨境结算业务,并主要以美元交易,因而目前主要依托 SWIFT和CHIPS等银行间系统进行。SWIFT和CHIPS是针对传统银行间交易设计的,较难符合现有新兴的CBDC交易需求,相比可以设置智能合约实时交易的区块链交易系统,效率较低、成本极高,同时作为美国主导的系统,在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快速变化和逆全球化形势下很容易成为其滥用国际权力的工具,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对于美联储中部分CBDC的支持者来说,在新兴竞争经济体大力发展CBDC的同时,美国在数字美元相关问题上踟蹰不前是不可持续的,而数字美元的推出将有利于美元和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稳固,但目前美国政策界并没能就是否推出CBDC还是形成稳定币监管形成明确意见。

关于CBDC国际合作可能对国际经济秩序带来的影响,英国央行前任行长Mark Carney提出,与其让一个国家的法币向另一个国家的法币让渡霸权,不如创造一种由央行数字货币网络支持“合成霸权货币"。建立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之上的CBDC可能会成为这样一种“合成货币霸权”,它将集合各个国家经济金融情况和相关政策及监管要求,通过智能合约规定各国均能接受的交易方案,在不受任何一国宰制的系统中进行公平交易,这将深刻促进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变革,带来一个多极化多元化又能有效实现交易需求的统一金融体系。因此,构建运行良好的CBDC跨境交易基础设施是国际社会所需的经济公共品,同时也会进一步拉近国家间的合作,是加深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选择是否建立双边的联系网络,或者可以采用轴辐式模型或单一的通用平台, DLT技术可用于连接不同中央银行发行的多个CBDC账本。在目前有关的设想中,这样的央行数字货币网络将是基于对央行信任的CBDC的全球版本,可以有效提高跨境交易的速度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并扩大不同国家用户的使用规模;私营部门也可以在这样的系统之上建立一系列金融服务,对支付、贷款、保险等需求提供创新服务;区块链的保护措施则可以充分实现用户的数据隐私保护。国际清算银行总裁Agustín Carstens认为,CBDC可能有助于实现一个开放的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愿景,让现有金融机构、大型科技公司和新的创新进入者在一个保证互操作性的开放的国际市场中竞争,而这都建立在各国央行提供的公共产品CBDC及其跨境基础设施之上。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央行正积极加快推动CBDC的跨国合作,并进行了多项涉及中央银行与私营部门合作的实验。其中许多项目都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因为项目参与方是央行所以这些系统本身存在较高信任度,克服了公有分布式账本扩大规模产生的各类问题,并且其中心化的治理方式还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和效率。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BIS创新中心)发挥了多边合作牵头方的重要作用,目前取得代表性突破的三个CBDC跨国合作项目均来自BIS创新中心。其中,瑞士国家银行(SNB)和法国银行(BdF)之间合作开展的Jura 项目探索了用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CBDC)中结算欧元和瑞士法郎的外汇交易,并且在法国和瑞士金融机构之间发行、转让和赎回以欧元计价的法国商业票据,该项目由由埃森哲、瑞士信贷、法国外贸银行、区块链公司R3、数字交易所SIX和瑞银组成的私营部门公司合作进行,这个项目中每个中央银行都在具有单独子网络的单一平台上保持对自己CBDC 的单独控制,Jura 项目已于2021年11月初步实验成功;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是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和泰国央行发起、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央行参与的多边CBDC合作项目,主要是在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走廊网络”上以CBDC为基础代币化各类货币资产,以点对点的方式在不同货币和司法管辖区之间提供代币化PvP(Payment vs Payment)转账,实现低成本、易操作、无汇兑风险、高透明、低申报负担的跨境支付服务,其中每个参与方都发行自己的CBDC,并在共享系统中运行一个验证节点;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南非的央行合作开展了“邓巴计划”(Project Dunbar),旨在构建共享的原型平台,并在不同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上开发技术原型,探索不同的监管和运营设计,使中央银行能够共享CBDC基础设施,该项目探索了不同 DLT 原型和验证机制的优缺点,以支持通用的多 CBDC 平台,预计将在今年发布实验成果。

相较单一国内市场的CBDC应用,CBDC跨国合作充满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发生在上述“公对公”机构之间的大规模“批发型”交易,涉及复杂的技术和监管问题,并且面临一定经济金融风险。例如,在跨境结算中大量使用CBDC会导致对央行货币的短期需求增加,可能加剧参与方货币的波动性,同时由于国外银行得以使用本土银行的CBDC可能会增加本土银行的隔夜准备金需求,影响到相关参与者的流动性情况,进而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于缺乏良好金融规制或者市场较为开放的国家,CBDC因其便利性和易得性带来的货币替代影响可能比传统的货币替代或货币“美元化”影响更显著,并且若参与国的经济周期与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周期不一致,该国的货币政策将受制于发行方的货币政策,造成较大的宏观经济影响。

数字货币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发展数字人民币既是加快国内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也是支持其跨境需求的必然要求,还是拓展国际金融合作和提升国际金融地位的极佳途径。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伙伴,存在巨大的跨境金融交易需求,目前除了继续加深与SWIFT以及CBDC方面的跨境合作,还积极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探索CBDC国际合作。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契合当前形势下拓展“一带一路”、“RCEP”合作等宏观政策框架,合作探索更为便捷的国际金融服务,同时参与构建相关国际标准制度,并逐步建立一个多边、公平、开放、先进和国际化的新型金融基础设施,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和提供国际公共品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目前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仍处于早期实验阶段,相关参与方的CBDC发行情况暂不明确,未来仍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作为最主要研究和应用数字货币的国家之一将持续大力发展数字人民币及其国际化。

必须看到的是CBDC国际化并不必然带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主要取决于我国自身经济金融发展和政策开放情况,而CBDC跨境交易本身带来的风险可能会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带来资本流出加快和金融机构流动性等风险问题,进而限制我国政策调控能力。中国开展CBDC的国际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国内市场加强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力度和自身金融服务能力,撬动金融机构体制改革和民营机构的参与,倒逼提升金融政策能力和整体金融业水平。预计随着数字人民币关键测试场景的跨境支付试点的加速,中国CBDC国际化进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为国际社会提供新型的公共品,加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同时大大加强我国的金融安全水平。

(作者系国际经济研究者)

(作者:高骏 编辑:李靖云)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