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4什么意思()

[广东方言]每日一讲:清远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绍,清远人你们都还会说家乡话吗?

清远,又称“凤城”,广东省地级市,地处北江中上游。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 清远位于广东省中北部,东北接壤韶关市,西南紧靠肇庆市,东南紧邻广州和佛山市。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为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下辖清城、清新2区和佛冈、阳山、连南、连山4县并代管英德、连州2县级市,2018年末,清远市户籍总人口442.9万人,常住人口387.4万人。


《清远市志》(1998-2003)第二十三篇第七章第一节 方言种类及其分布
一、粤语
粤语是市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9.70%。粤语有广州话、四会话、阳山话、连山话之分。
广州话 主要分布于佛冈四九镇的全部以及龙南、水头、三八、民安、石角、汤塘、龙山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清城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全部,横荷、洲心、石角等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地区,东城街道办事处、龙塘镇、银盏林场的少数地区;清新山塘、回澜、浸潭等乡镇及华侨农场的全部,太平、三坑、石马、南冲、龙颈、石坎、禾云、沙河、石潭、桃源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高田、鱼坝等乡镇及笔架林场的部分地区;英德青坑、明迳、岩背、黎溪、九龙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英红、英城、浛洸、大湾、波罗、沙坝、望埠、连江口、水边镇、大洞镇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此外,连州市区也说广州话。
四会话 主要分布于连州,除大路边、清江、山塘、潭岭等乡镇外,其余乡镇都有使用,其中分布较广的有清水、西岸、东陂、附城、麻步、龙坪、西江等乡镇。此外,连山小三江、加田两乡镇的部分地区,连南寨岗镇、三江镇的部分地区也说四会话。
阳山话 主要分布于阳山阳城、江英、青联、水口、杜步、大崀、小江、犁头、岭背、黄坌、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
连山话 主要分布于连山北部的吉田、永和、太保、大富、上草等乡镇。
二、客家话
客家话是市境内的第二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7.2%。客家话主要分布于佛冈迳头、烟岭、高岗三个乡镇的全部,龙南、水头、三八、民安、石角、汤塘、龙山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清城源潭、龙塘、东城等乡镇及银盏林场的大部分地区,石角镇的部分地区;清新高田、鱼坝等乡镇及笔架林场的大部分地区,太平、三坑、石马、南冲、龙颈、石坎、禾云、沙河、石潭、桃源等乡镇的少数地区;阳山黎埠、凤埠、七拱、新圩、太平、杜步等乡镇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青莲、杨梅、大崀、秤架、大陂、黄坌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连山上帅镇的全部,太保、福堂、小三江、加田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连南三江、寨岗、寨南三个乡镇的全部,金坑、南岗两个乡镇的部分地区;连州九陂、龙潭、朝天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连州、附城、龙坪、西江、高山、保安、清水、东陂和瑶安等乡镇的部分地区;英德横石水、青塘、黄陂、桥头、白沙、鱼湾、沙口、云岭、下石太、大镇等乡镇的全部,横石、石牯塘、石灰铺、英红、英城、大湾、波罗、望埠、连江口、西牛、浛洸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区。

三、连州土话

连州以及连州与连南、阳山交界的地区分布着一群方言土语,因为这群土话在连州分布最广,故称之为“连州土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连州土话内部差异较大,相互之间基本上无法通话。连州土话可分为星子话、保安话、连州话、丰阳话、西岸话。星子话 分布地区最广,主要分布于连州星子、大路边、山塘、清江、潭岭等乡镇的全部及麻步、朝天、龙坪、瑶安等乡镇的部分地区。此外,阳山黎埠、黄坌、秤架等乡镇与连州交界的村落也有部分居民说星子话。

星子话内部差异不大,在连州土话中势力范围最大,使用人口最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使用人口约12万人。

保安话 主要分布于连州保安、麻步和龙坪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3万人。保安话与星子话最为接近。

连州话 或者称之为“附城话”,当地人则称之为“□At24□pi55声”,“□At24□pi55”在土话中的意思是“什么”。连州话主要分布于连州的连州、附城镇以及连南的三江镇联红村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约4万人。连州话是早期连州城的主要方言,现连州城已经转变为以广州话为主要方言。

丰阳话 当地人称之为“细蛮声”,主要分布于连州丰阳、朱岗、东陂及瑶安等乡镇的一部分,使用人口约5万人。丰阳话与西岸话最为接近。

西岸话 当地人称之为“大蛮声”,主要分布于连州西岸镇,使用人口约3万人。

四、闽南话

闽南话在市境明显处于弱势,一般与其他方言交错分布,使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0.9%。主要分布于清城横荷街道办事处佛祖社区的禾丰、爱星、云定、云星、茅寮、李合、东边冲和虾塘等自然村、洲心街道办事处洲心社区的部分村落,龙塘镇的庙咀、茶寮、月星、满氹、西泽、杨梅丫、汉冲、大沙、田螺岗等9个自然村,源潭镇的新马、秀溪、台前、连安、农场等5个自然村,石角镇南村的坪山、郑屋、尖山、财利、高咀、福兴、和昌及塘基的东屋、横石南、横石北,民安的坪头,马头的马头石,兴仁的钟屋等13个自然村;清新鱼坝镇坝仔的下汾、下迳、中星,墨溪的大部分自然村;英德西牛镇高道村委会的吉水村,连江口镇的初溪村,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等3个自然村。

市境本土人一般不使用“闽南话”这个名称。清城称当地的闽南话为“鹤佬话”,英德西牛镇称当地的闽南话为“龙南话”。由于使用人口少,又处在其他方言的包围之中,使用闽南话的人一般都兼通当地的粤语或客家话。此外,靠近清远市区的一些闽南话村落出现了转用粤语的情形。

五、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主要分布在连州大路边、山塘、清江、三水、瑶安等乡镇与湖南省宜章、江华、蓝山和临武各县交接的村落,当地人叫“湖南话”,又叫“湖南正字”。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05%。

六、瑶语

市境内有属于苗瑶语族的瑶语,按其自称,排瑶语称为要敏方言,过山瑶语称为优勉方言,其中操要敏方言占绝大多数(占90%以上)。具体分布:连南的三排、南岗、金坑、盘石、涡水、大坪、香坪、大麦山等乡镇及阳山的秤架乡部分村落,使用要敏方言;连南的寨南等乡镇,连州的瑶安、三水等乡镇,英德的石牯塘、沙口、大镇、横石塘及连山的三水(及大旭林场)等乡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优勉方言。全市瑶族约占总人口的3.10%。瑶族大多仍以瑶语为母语,对外多使用客家话,散居的瑶族有部分已放弃瑶语,改用当地的汉语方言。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都是使用汉字记事。

七、壮语

市境内有属于壮侗语族的壮语。壮族主要分布于连山南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乡镇。此外,连南三江镇和寨岗镇的部分村落也有壮族分布,多是从连山迁移过去。全市壮族约占总人口的1.90%。连山境内的壮族基本上都以壮语为母语,对外多使用客家话。连南的壮族现在一般都不会说壮语,使用当地语言。壮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都是使用汉字记事。

《清城区志》第三十二篇第三章 方言
清城区境域内的方言以清远白话为主,清城及各镇、街、场均以清远白话作日常主要交际语言,此外,还有客家话及属闽南潮州话的鹤话(亦称鹤佬话、福佬话)。清远白话属粤语广府片,又称“粤海片”,与广州市白话差别不大;鹤话则属于闽方言中闽南话系统的潮汕方言。三种方言中,以清远白话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总人口的70%左右,客家话其次,约占总人口的26%左右,鹤话使用人口最少,只占总人口的4%左右。使用客家话和鹤话的人口均会使用流利的清远白话。客家话、鹤话多在同类方言人群交谈时使用(三种方言的地区分布,详见本志第一编第三章各节之《自然村落及姓氏、方言》)。
《清新县志》第三十一篇第三章 方言
一、清远白话
清新县方言主要是带当地口音的粤语方言(清远白话),也有变种的客家方言(硬声)。日常以清远白话作主要交际语言。县城由于外地迁入人数较多,也有用普通话作交际语言。方言的分布,清远白话:山塘、回澜、新洲、浸潭、华侨农场的全部,江口、升平、太平、三坑、石马、南冲、珠坑、龙颈、石坎、禾云、沙河、石潭、桃源、白湾的大部分地区,高田、鱼坝、笔架的少数地区。各镇的粤语方言又因语调不同而有所区别。
二、清远客家话
清新县境客家话的分布:高田、鱼坝、石马、笔架的大部分地区,江口、升平、太平、三坑、南冲、珠坑、龙颈、石坎、禾云、沙河、石潭、桃源、白湾的少数村落。使用客家话的人都会使用流利的清远白话。客家话多在同类方言人群交谈时使用。

《英德县志》第五篇第四章第一节 方言

英德境内语言较为复杂,除省属厂矿场6万人使用普通话外,其余使用英德方言,即客家话和广州话(含广州次方言)两大类。

客家话分布于英东片7个镇以及沙口、云岭、横石塘、石灰铺、石牯塘、波罗、浛洸、张陂、黄岗、下、连江口、大洞、沙坝、西牛等镇的绝大部分村庄,望埠、大站、水边、大湾、青坑等镇的部分村庄。人口约5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64%。

广州话使用主要是英城及英中片、英西片的部分圩镇。广州次方言有附城话(源于客家话,异于客家话,也异于广州话),分布于望埠、英城、大站3个镇的北江河两岸,使用人数约6万多。还有九龙话,分布于九龙、明迳、岩背3个镇,人数约9万人。此外,黎溪镇及水边、大湾、青坑的部分地区也是使用广州次方言。广州话和广州次方言的使用人数约27万人,占总人口的29%。

浛洸镇的华坝、花管滩、鱼咀坝3个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现内部仍使用潮州话。全市瑶族5000多人,使用瑶族语言。英红华侨茶场、英德华侨茶场、黄陂华侨茶场3个华侨茶场使用普通话。

境内的广州话、客家话,其语音、语法、词汇系统分别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基本相同。英德客家话源于梅县客家话,语音方面,声母、韵母、声调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英德客家话的声调(与梅县客家话同一声调相比较)显得短促、重浊,梅县客家话则长缓、轻舒。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别是:1.梅县客家话动词加上助词“撇”〔pied〕,相当于普通话动词加“完”、“掉”,英德客家话则把“撇”说成“得”〔tied〕。如梅县客家话:“禾莳撇哩”,英德客家话:“禾莳得哩”。梅县客家话:“钱跌撇哩”,英德客家话:“钱跌得哩”。2.普通话能愿动词“可以”、“不可以”,梅县客家话用“做得”、“做唔得”,英德客家话则用“做得”、“唔得”。如梅县客家话:“看就做得,动就做唔得”,英德客家话:“看就做得,动就唔得”。英德客家话与梅县客家话词汇区别较少,主要的有(前为梅县客家话,括号里为英德客家话):家官(家公、大娘公),家娘(家娘婆),丈人佬(外父佬、契爷),丈人婆(外母娜、契),猪哥(猪头、猪牯),吊菜(茄子),筷菜(韭菜),弓蕉(香蕉),当昼(晏昼),耳公(耳朵),舌(利前),须牯(胡须),起(起头),睡目(睡眼),目汁(眼泪),做生理(做生意),丁人(丁),丁人(丁)。3.英德客家话程度副词“很”用“邦”〔pɑ〕表示,使用频率较高。如:“邦好看”(很好看),“邦大”(很大),“邦香”(很香)。英德附城话源于客家话,异于客家话,也异于广州话。


《阳山县志》卷三十第五章 方 言

阳山县境内使用的方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阳山白话(属粤语),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5%;一种是客家话,使用者占全县总人口的35%。此外,还零星分布着瑶话、星子话方言点,使用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0%。

【阳山白话】

在粤语中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分布于阳城、高峰、江英、青莲、水口、杜步、东山、大莨、犁头、岭背、黄坌、小江、石螺、白莲、杨梅等乡镇,使用人口26.6万。阳山白话内部的差异不大,可以阳城白话为代表,但又有东山话、岭背塘、三所声等各具特色。近几十年来,由于青莲的外来南海话人到阳山生活和香港、广东电台电视台的交流,阳山人的白话口音更接近粤语。

【阳山客家话】

阳山讲客家话的人,大部分祖先从粤东的梅州、河源、惠州和韶关的新丰迁来,主要分布于县境西部的黎埠和西南部的七拱、太平、杜步等乡镇。此外,青莲的南山、杨梅的河皮、大 、秤架的大陂、黄坌镇的北部等地都有一些讲客家话的村寨。全县讲客家的人口近20万。阳山各地的客家话各有细小的差别,大体一致。以使用的人口多少而言,可以黎埠客家话为代表。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阳山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多,讲普通话的份量也不断加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阳山人主要以阳山本地话、粤语方言、客家话和普通话为主要的沟通方言。同时,二种或多种语言开用,甚至一个家庭也同时要用多种语言沟通。

【阳山湖广话】

阳山县湖广话方言分布在阳城镇元江村委会蕉迳村,全村的的近四百人,据《欧阳氏族谱》记载,从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麻田镇麻田村移居蕉迳村已有十三代,约二百多年全村都说“湖广话”方言。

阳城镇石彻村委会圹下村,约三百人,七拱镇新圩大江村委会齐头坑村,约一百人,他们都是来自湖南省宜章县麻田村欧阳氏家族,方言都讲“湖广话”。据了解黎埠镇 界滩村李氏家族也讲“湖广话”。

阳山县自西汉置县,对唐以前的姓氏人口如何传入无考。宋元两代的人口也甚少,仅知道新圩乡岩口管理区鸦山湖村的陈、谢两姓于宋代从福建传入,水口镇新风村何姓于元代从南海传入。大部分姓氏人口是明清时期传入繁衍的,且多为省内传入,少数为外省传入。明清时期传入的姓氏人口主要有:

(一)粤东地区传入。传入的多为客籍,通用客家话。从梅县传入的有李、邓、张、刘、杨、吴、马等姓,入籍于黎埠、凤埠、七拱、新圩、杜步等乡镇;从兴宁县传入的有李、邓、王、刘、吴、朱等姓,入籍于黄坌、凤埠等乡镇;从丰顺县迁来凤埠入籍的有邓姓;从大埔县迁入高峰山口的有梁姓;从连平县迁入凤埠保平的有王姓;从惠阳县传入的有张、杨、钟、林、江等姓,入籍于凤埠等乡镇;从龙川县传入的有邹、黄、叶、唐、骆、袁、朱、邱、胡、徐、涂、李、欧、王、冯、江等姓,入籍于七拱、太平、阳城、犁头、黄坌、黎埠、凤埠、石螺等乡镇。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传入。从广州迁入的有李、钟等姓,入籍于太平、凤埠等乡镇;从南海县迁入的有梁、林、苏等姓,入籍于青莲、水口、阳城、黎埠、黄坌等乡镇;从三水县迁入的有蔡、陈、钱等姓,入籍于凤埠、水口等乡镇;从顺德县传入的有莫姓,入籍于杜步乡山坪村。

(三)粤西地区传入。从怀集县迁入的有黄、庞、黎等姓,入籍于杨梅、太平、秤架等乡镇;从四会县传入的有李、唐等姓,入籍于杨梅、太平、新圩、杜步、龙埠、阳城等乡镇;从广宁县传入的有伍、杨、王、谢、江等姓,入籍于太平、凤埠、黄坌、大崀、杨梅等乡镇。

(四)粤北地区传入。从英德县传入的有陈、黎、成、曾、莫、朱、黄、梁、何、伍等姓,入籍于杜步、七拱、水口、阳城、江英、黎埠、小江、东山、黄坌、岭背、秤架等乡镇;从新丰县传入的有邱、胡、陈、张、刘、叶、罗等姓,入籍于新圩、杜步、秤架、水口、黎埠等乡镇;从清新县迁来杨梅乡根竹村入籍的有李姓;从佛冈县迁来水口镇入籍的有曾姓;从翁源县迁来杜步乡会众岗村入籍的有张姓;从始兴县迁来凤埠镇保平村入籍的以张姓;从南雄县传入的有胡、邓、罗、莫等姓,入籍杜步、七拱、黄坌等乡镇;从乐昌县迁来新圩乡入籍的有邓姓;从乳源县传入的有何、邓、邹、钟、林等姓,入籍于凤埠、黄坌、秤架、小江等乡镇;从连县迁来大崀乡入籍的有马姓;从连南县迁来凤埠镇保平村入籍的有谢姓。

(五)外省传入。从江苏省南京市传入的有冯、毛等姓,均于籍于太平镇。从福建省传入的姓氏较多,其中入籍于新圩乡三所村的叶、沈、陈、邓、张、冯、黎、罗、苏、孔、等姓,均为福建上杭县珠玑巷迁来。另从福建其他地方迁来入籍的有秤架乡下塘村李姓、秤架乡大坳村钟姓、秤架乡东坑村邓姓、黄坌乡雷村林姓。从江西省传入的有欧阳、谢姓,分别入籍于通儒乡登桂山、杜步乡石溪村。从四川省迁来凤埠镇凤山村入籍的有杨姓。从湖南省迁来水口镇湟池村入籍的有胡姓和阳城镇车路村入籍的欧姓。

各种姓氏传入阳山后,随着朝代的更替而不断播迁,人口不断繁衍。全县人口从明崇祯十五年(1642)6364人,发展到1995年的48.26万人。在这353年中,人口增长了74.8倍,平均每年增加1349人。有的姓氏不仅播及县内各乡镇,而且传去邻县、邻省。如由南京迁入太平镇牛鼻岩村的毛仲举,有一子以清移居该镇的毛崀村,有一子以信移居该镇钱塘村,以信的玄孙默政传生九子,其中有八个外迁,迁于县内的有犁头乡中心村、水口镇湟池村、阳城镇畔水村及粗石坑河边寨村、小江镇婆庙村,迁往外地的有清远县王田村、广州市底水村以及广西贺县龟墩村,梁东祯、梁东祥两兄弟于明天启崇祯年间从阳山迁往阳春县河口镇石窟管理区三窿村,至今传至17代,共有五、六百人,且仍保留阳山话方言。

《佛冈县志》第二十一篇第二章第三节 方言

佛冈县的方言,可分为两大类,即客家话和佛冈白话。纯粹客家话的地区有迳头、烟岭、高岗3个镇,纯粹佛冈白话的地区只有四九镇,其余各镇是两种方言混杂的地区,而讲白话的人居多,讲客家话的人较少,但人数比例各镇不尽相同,像龙南镇约各占一半左右。在全县人口中,讲白话的约占70%,讲客家话的约占30%。客家话属客家语系,音调硬而高亢;白话属粤语系。
《连南县志》第二十三篇第四章 方 言
本县方言,有客家语、瑶语、四会声、阿B声等。代表本县方言,主要是瑶语和客家语。全县使用瑶语有65921人(1988年统计,以下同)占全县人口的48.6%,使用客家语的为55826人,占全县人口的41.1%。
瑶语中又分要敏方言(排瑶语)和优勉方言(过山瑶语)。操要敏方言的有62524人,占瑶族人口的94.8%,操优勉方言的有3397人,占瑶族人口的5.2%。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长期以来都是使用汉字记事。

《连南瑶族自治县志(1979~2004)》 二、汉语

境内汉族,主要是客家支系,也有部分古粤族主要聚居在寨岗、三江两镇的低丘陵地带。汉族人口739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7.24%。客家支系遍居境内汉区,讲客家方言,因此,客家方言为境内汉汉交流、瑶汉相交的通用语言。
《连州市志》(下)第十九篇第四章方言
连州市地处粤湘桂三省(区)交界,境内有的地方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其中汉族操多种语言,历史上曾因交通闭塞,交往较少,出现过所谓“邻村不同声,十里不通话”的隔阂状况。今仍保留的汉族方言,可分为连州土话、客家话、粤方言和西南官话等四大方言。从抗日战争时期起,广州方言(白话)逐渐在连州境内通用成为连州市区主流语言。
《连州市志》(下)第十九篇第四章方言第三节 客家话
主要分布在市境内南部与连南、阳山县交界地区,九陂、龙潭、朝天等地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连州、附城、龙坪、西江、高山、保安、清水、东陂和瑶安等地的部分地区。连州客家话的历史来源和使用人口,民国38年(1949年)《连县志》载:“凡来自本省惠、湘、嘉、南、始及赣边境各属者,称客家话,全邑计之,客家人约占五成以上。”今连州市的客家人约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左右。连州各地的客家话差异不大,与连南、阳山等县的客家话大同小异。以九陂镇的客家话作代表,归纳其语言特点如下: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语言

连山县境内有壮语、瑶语和汉语三大语言。

壮语: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县境南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山壮语可以单独作为壮语北部方言的一种土语——连山土语,其语言与广西宜山、柳江、八步区南乡及本省怀集下帅的壮语基本相通

瑶语: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县内瑶语有两个支系,其中三水的过山瑶,自称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瑶,自称“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差别,但语法结构基本相同。三水过山瑶语与国内外自称为“勉”的瑶语基本相同,只是在韵母和声调上略有差异 。

连山方言:俗称“连山话”,是县内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语言,全县通用。连山话属于汉语粤方言分支,介于省内四会方言、广西八步区桂岭话和昭平话之间,词汇丰富,可用于朗诵全部汉文,也可用于教学、演唱、吟诵、交谈。声调高低分明,没有卷舌音,字音清晰悦耳。永和、吉田的语调较高,太保、禾洞略有变调,但语义一样 。

连山客家话:属于汉语客家方言的分支,分布在县城古田镇和福堂、肖溪、小三江、田心、上帅、香寮、加田、永丰等乡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约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