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皮需要多少人打()

水稻的种植里面,除草是一大项。每年农民都在与杂草做斗争,今年治这个稻稗,明年治野慈姑。

它们俩还没治理好,水绵出现了。水绵的危害,与前两种相同。一个控制不及时,都大于野慈姑与稗草。

许多专家把水绵的起因归于,有机质含量高,水质富营养话。这些术语,许多农民都听不懂(包括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水绵成因有以下几点。

1 水绵起因

继氮肥过量施用后,农民磷肥使用过高。在买肥时,水稻氮磷钾比例是2:1:1.5。可是没有农民按照这个比例走。

反而是氮高,磷高,钾低。许多农民说,二铵(含磷42%,氮15%)劲大,其实是它含有氮。

有的农民每晌地十袋尿素,五袋二铵,才三袋钾,磷氮明显超量。磷多了水绵附在上面,自然生长。

水田耙地知道4月23号以后,会有个闷药期。在这期间,保水七天。一直到5月10号插秧,地里不断水,也无虫子。

水高度透明,阳光直射池底,非常利于水绵生长。尤其是,去年水绵生长旺盛的地方。今年早早便出现。

农民用杀水绵的药剂很少,多数都是治理稗草,野慈姑,三棱草,水葱的药。对水绵的忽视,让它迅速发展壮大。

2 水绵的危害

水绵的爆发时间在5月10号以后,正是水稻插秧期。不管是先插秧后起水绵,还是先起水绵后插秧,对水稻危害都大。

先起水绵,插秧机把秧苗插在水绵上,过不了几天。水绵快速生长,水稻不扎根。水绵影响温度,温度影响水稻。

后起水绵,秧苗是插在了泥土里。但是水不好放了,水稻需要大水返青。起水绵的池子,水一大水绵随水上涨,水一落,它缠苗上了。水稻没法大水返青。

水稻插秧后三到五天扬返青肥,这时水绵已经起来了。扬肥扬不到苗根,肥在水绵上,蒸发一部分,水绵吸收一部分。到秧苗没多少了。

水绵盖在水面,缠在苗上,抑制水稻分蘖。减少水面温度,秧苗不分蘖,水稻产量就上不来。水绵至少让温度降低2度。

起水绵的稻田,用手摸水,能感觉到水冰凉。与不起水绵的稻田比,能明显感觉到,水冰手。

3 改善水绵环境

水绵适宜生长的酸碱度为ph值7左右,只要能改变水的ph值。在一定程度上便能抑制住水绵。

水绵起百分之三十以后,可以用草木灰扬在池子里。每亩地50斤起,水绵越厚,草木灰越多。在插秧前使用。

草木灰是碱性肥料,扬到地里,可以改变水的ph值,从而达到控制水绵生长。它虽然能控制水绵生长,但并不能杀死水绵。需要配合水田晾干。

4 药物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有三种,西草净,三苯基氢氧化锡,铜制剂。当然还有各种杀菌剂与生物菌剂,但是成本太高被淘汰。

西草净是治里水绵常用药剂,但是强烈建议在水田耙地,打浆时候用,混在泥浆里。东北是每晌地4斤,与插秧间隔最少15天。

西草净的药效期比较长,即便是插秧后地里有了水绵。在西草净的药效期内,也能药死水绵。

铜制剂的成分,都以硫酸铜为主。每亩地用量300克,但是效果不好,会出现反复。水绵并不能完全杀死,用量太多,又对苗有害。

扬硫酸铜,最好是一边扬一边拌。因为硫酸铜溶化,拌时间长了,硫酸铜溶化扬不均匀。

三苯基氢氧化锡,是治水绵的最后一道防线。前面所有方法,都没有治住,可以考虑这个药。它是百试百灵的,可是有很大缺点。

三苯基氢氧化锡,入水以后分解成氧化锡沉淀物。就是泥皮,使用的量越大,泥皮越多。

看水绵用药,水绵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下,可以用百分之五十含量的三苯基氢氧。每亩地30克,掺肥或者土里,均匀扬到地里。

扬到地里以后,不要晾干,浅水灌溉。一旦晾干,泥皮成片,几场雨都打不下去。影响水稻分蘖。

以上便是水绵的成因与治理,要想彻底根治水绵。先减少磷肥,然后增加生物菌剂的使用,勤晒田。你感觉以上几种方法,可不可行?或者你还有什么妙招吗?

小妙招:

84消毒液,每晌地三斤兑到喷雾器里,哪有喷哪哧溜,效果比较好。如果拌肥需要加大用量,否则水绵不死不生长,也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