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据历史记载,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大臣,他素有仁义之名,是当时齐国的十大忠良之一。然而,有一次他在官员中选拔言行得体、有才能的人时,有个人虽然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但却没有得到孟尝君的青睐。这个被落选的舍人,虽然很是伤心失望,但也明白孟尝君的选择是出自良心,对他的未来也有可能是件好事。
舍人与孟尝君的关系

舍人是指在中国古代官制中,属于官员下属人员中的高级别一类,因其与领导的关系紧密,往往有机会参与一些敏感性高、隐秘性强的工作。因此,在选舍人时自然需要精挑细选、排除绝大多数人,甚至采取竞选等方式,以确保能任命到最符合要求的人。而孟尝君在选拔舍人时却让人意外地丝毫不重才华,不重品格,而更看重自己的感觉,这让人不禁深思。
才华是否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在当今社会中,才华无疑是位于人们心中非常重要的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情况:明明自己很有才华和能力,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得到“认可”。而孟尝君却从自己的“感觉”出发,不给这位被落选的舍人以机会,这或许是一种更加贴近人性的选择。可以说,孟尝君所体现出的是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去看待政治、社会事务,用人才的育成、管理要从多角度出发,更为全面地展望问题。
品德与才华

孟尝君虽没有因才华优异而选中那位舍人,但却给了他树立品德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孟尝君的“大公无私”,才令淘汰的舍人不会因为落选而感到绝望和失落。可以说,孟尝君的举动不仅展现了其眼界和人性,更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人的人才与品德上,不应该只看重一方面。若是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就算只凭才华依旧不能发挥到最大,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功人士。
机遇与机缘巧合

对于一个人而言,机遇是缘分,机遇也是自己业绩的颠峰。但是,光靠机会是不够的,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与实力,掌握好自己的命运。就像这个落选的舍人,虽然错失了一次好机会,但只要他不放弃,后续也一定会有另外的机遇到来,只要他有实力,就能抓住机遇,登顶巅峰。
总之,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这桩事情虽然古老,但其中所包含的人性、道理,生活中的我们可以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运用。在人才的选拔、培养以及管理方面,也应该考虑到自身的人性,着眼于更高尚的品质,不该单纯地只从才华或其他方面进行选择,而应该多角度地考虑,带着责任和诚信,以准确的判断力为下一步的日子添砖加瓦。也许在社会出现问题的时刻,一个行动正确的领导才能让整个团队在困难中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