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不带量什么意思(带量反弹是什么情况)

今天和大家聊聊市场,自动驾驶,光伏组件。

01 市场

市场拒绝调整,再次使用逼空的手法,以持续的赚钱效应吸引踏空资金进场。在成长赛道的引领下,市场放出2863行情以来的最大成交额,突破久违的万亿成交额。此次科创和创业板指数进攻性更强,尤其是上周牛哥反复讲过的科创板,在端午假期得到一系列机构的认可,持续放量上攻。科创指数在前一交易日大涨的情况下,再大涨3.8%,成交额创成立以来新高。

板块虽呈现普涨,但是从去年12月市场调整以来,一直是游资主导的炒小炒差炒烂的题材持续霸榜,而机构主导的新能源成长赛道处于被动状态,而今天有明显风格切换的味道。

游资题材方面,自中通被关小黑屋后,中位跟不上的小弟一天一大面,出现强烈的亏钱效应。8连板的宝塔实业开盘就被砸跌停,更还有几个像特立A从涨停再到跌停的天地板,买入就是跑不出去的坑,亏钱效应非常强烈。这里牛哥自中通被关小黑屋就天天提醒,千万别头铁顶这些投机票!等你能买进去,基本是游资分发筹码的时刻,想想谁又会接你的货呢?

早盘高位人气股批量杀跌的确对市场情绪有一定的压制,但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赛道顺势承接了逃逸的投机资金,使得盘面上赛道股出现明显的量价齐升现象。紧接着盘面上爆出漂亮国两年内不会对太阳能产品征收新关税的利好消息,再次给新能源方向上浇上一把热油。

前一交易日说过,上周机构们偏空为主,说明他们大多还手拿现金,还没真正干活,而端午一些主流的大分析师开始大胆给观点,某知名新能源分析师一哥还提升了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预期,在这个观点下,新能源赛道持续高景气且中报亮眼的市场预期增强。各大机构们蠢蠢欲动。可以看到成长赛道优于价值赛道,中大盘市值优于小票。

(来源通达信,价值成长表现)

有不少同学表示很难受,踏空咋办?不管怎么样,现在不是绝佳的买点,大涨不追!每一轮的行情启动,一定是以大部分投资者无缘的方式上涨。当大家认为,反弹没有持续性,要反复筑底时,那它就一个劲的猛拉,涨得等不少投资者,实在忍不住,要追的时候,然后调整。当大家认为,反弹有持续性,行情要单边上涨时,那一定会洗的你死去活来,最后实在拿不住,选择投降卖出...这就是人性。

一笔好的交易,讲究的是赔率和概率,这里再追无论赔率和概率性价比都在下降。如果你今天追高买它,一旦它回落,你就被套。这个时候,你是拿着还是不拿着?明显就被动了。

02 自动驾驶

上周说的华为和比亚迪产业链今天也持续发酵,牛哥会带大家继续跟踪,接下来按照市场资金的炒作逻辑,汽车方向会少不了自动驾驶。

事件:深圳率先立法,支持L3级自动驾驶全域上路。根据深圳发布的2022年立法计划,《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赫然排在第一位,而且管理条例已经过了发布前的三审阶段,正式出台,只差临门一脚。

另外,此次条例对于行业还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1)延伸自驾场景;2)确立责任主体;3)明确MaaS服务的收费的合法性。随着深圳推行,也是为后期的全国L3级自动驾驶落地打造政策样板间,后续地方政策颁布也值得期待。

在新能源汽车持续火爆下,市场再关注自动驾驶只是时间问题。华为余总前段时间不是说,现在买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时代买功能手机。另一层意思不就是,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看点在于智能的比拼。牛哥会持续关注中科创达、德赛西威、四维图新及东软集团几个标的。

另外,一个方向是是激光雷达(非特斯拉的视觉路径)。根据很多产业报告的说法,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将在8-9月密集量产交付,激光雷达厂商一般提前2-3个月时间备足原材料,所以现在激光雷达产业链的上游已经在大规模动货了。此前因为疫情导致不少项目有所推迟,随着复工复产,很多项目有望加速推进,这个方向可以继续跟进。

03 光伏组件

盘中有市场传出,美国两年内不会对太阳能产品征收新关税。另外,白宫将公布一个扩产计划,到2024年,使美国本土制造产能达到22.5GW,或者达到2020年的3倍。

漂亮国加速能源转型与扶植本土制造的矛盾,对于国内光伏产业来说。

悲观:不在原有的关税基础上增加新的关税。

中性:2年内不征收新的关税,到期的关税暂停执行,比如301关税。

乐观:所有关税(201、301、双反)均暂停执行2年。

按中性假设判断,若此次301关税取消,则中国大陆组件、逆变器产品有望直接输入美国,其中双面组件最为受益。而对于本土制造计划,在人工、产业链配套等各方面均不具备优势且装机需求高涨的情况下,即使24年建成22.5GW产能,也很难取代。

在对美组件出口企业中:隆基股份(21H1对美出口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5%)、晶澳科技(预计21年对美出口营收约占公司总营收的7%)、晶科能源(21年对北美出口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26%)、天合光能(21Q1年对美出口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19%)。

在对美逆变器出口企业:阳光电源(21Q1对美出口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8%)、德业股份(21年对美出口收入在逆变器业务中占比约17%)。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