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商业洞察 | 组织的基本 | 任煜
看着稻盛先生从一个平凡甚至是笨拙的乡下小子,一步一步走出人生和事业的格局,可事实上不如意一直相伴,各种磨难从未停息,让我不由的想起那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其实成功是个虚幻的东西,当所谓的成功来临之时就已经过期了。
比如说最近巴拉巴西的成功公式特别火,尤其是强调人生也罢、社会也罢,都是遵循幂律。但拨开鸡汤的一面,你是为了成为大红大紫的那个幂律陡坡上的极少数而奋斗吗?我想这恰恰是对幂律真实用意的曲解。妄想成为成功的极少数本身就是个妄念,请问哪个大富大贵者开始就有这样的觉悟呢?如果是这样,大家都该早就认识他,去搏个优哉游哉的下半生。这就是大众传播成功故事的问题,往往是倒果为因,把今天的结果吹到天上去,可此前的漫长生涯,九死一生、九败一胜,统统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可以看看被毛主席誉为近世第一人的曾国藩,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
43岁的曾国藩曾经在给弟弟的回信中说:余自壬子(43岁)出京,至今十二年,自问于公牍、书函、军事、吏事、应酬、书法、无事不长进。弟今年四十,较我壬子之时,尚少三岁,而谓此后便无长进,欺人乎?自弃乎?
与太平天国的十二年殊死搏斗,就是曾国藩慢慢养成的过程,从人生惨败恨不得投水自尽的张皇失措,到后来围困天京的气定神闲。人生切切不可催熟,人的一生,不能着急,更不可懈怠。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个人慢慢成熟。
曾国藩
幂律只是告诉你向上突破需要的能量、心力越大,边界效率越低,真的是个笨功夫。幂律是留给肯下笨功夫的聪明人的。文化之演进也符合幂律,奥义就在于自我的弱项痛切打磨,否则便是自我放弃。我们必须努力,一生的努力本身就是幂律中的极少数,43岁的曾国藩尚且随时精进,我们又怎么好意思说年纪大了,学不会了,记不住了,说白了还不是自我放弃。可是文化早就告诉你,自助者天助。看曾国藩的乱世一生,不都在于自己永不言弃吗?
这也是行走在日本这个遍布百年制造企业的国度,深深的体会。最近国际上八大汽车企业,德系三驾马车加上日产、特斯拉、通用、福特统统要裁员求变,但丰田没有,依然是继续精进,甚至在一片哀嚎的中国车市逆势上扬,广汽丰田、一汽丰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雷克萨斯超越德系进口豪华车,凭什么?凭的是日常无数细节打磨出的扎实,凭的是解决问题永无止境的自我进化,凭的是“看见故障灯亮起,员工心头涌起解决问题的机会来了的喜悦”,这样的基本功谁能匹敌?
原创首发 | 今日头条 观察者 | 果子
标签 | 企业文化 | 经营管理
作者 | 任煜▪广州市创新企业联盟战略顾问
▪混沌大学创新商学院广州分院院长
▪正佳金科集团首席战略官
▪裂变学院学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