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骆驼电瓶总代理电话号码多少(大连骆驼蓄电池总代理电话号)

艺人高以翔

11月20日,新华社记者徐勇因大面积心肌梗死不幸去世。

11月26日,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陈义平在电梯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11月27日,艺人高以翔录制综艺节目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去世……

猝死 该如何远离你

80%以上猝死由心脏病引发

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四科医生惠慧说,猝死,即突然死亡。研究表明,86%非外伤原因的猝死与运动相关,其主要的原因是心脏病,即心脏性猝死。国际奥委会是这样定义心脏性猝死的:既往未发现致死性心脏疾病,在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死亡,并排除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创伤以及药物相关等原因所致。

惠慧说,猝死的致病原因众多,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但80%以上是由心脏病而引发,即心源性猝死,而多数心源性猝死的根本死因是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简称室颤)。

那么,为什么室颤能导致猝死呢?这得从心脏的生理作用说起。人体的心脏像“泵”一样,通过收缩-舒张运动将血液通过大动脉血管泵向全身各处器官,其动力源泉是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在窦房结的带领下,规律的电流信号在心肌中传递,为持续的心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在发生室颤时,窦房结失去了控制能力,心室肌则取而代之,产生杂而乱的电信号,此时,心脏处于停止泵血的状态。治疗室颤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电击除颤。电除颤每耽搁一分钟,生存率就减少10%。“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短短数分钟成为生死的关键所在。所以,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的电击除颤。在医院里有心脏除颤器,在院外的公共场所,AED便是拯救猝死的法宝。

人人都要学会心脏急救技术

惠慧说,心脏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学习及应用,对抢救危重心脏病患者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议人人学而会之。

AED,是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简称。操作并不复杂,经专业人员培训后即可熟练掌握。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AED可谓意义非凡。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发表的《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指出:鼓励非专业施救者在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者呼吸不正常(喘息)时,开始早期心肺复苏抢救(CPR),如有条件取得AED,应尽快进行AED电击治疗。

惠慧还提醒,建议3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一次,包括常规的内科、外科检查,进行血压、心率、心电图等评估。

提示

运动和猝死之间

到底存在

什么样的关系

运动或诱发猝死

年仅35岁的艺人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因心源性猝死不幸离世,让人唏嘘。浙江卫视在发表的声明中称,高以翔是在奔跑时突然减速倒地经抢救无效身亡的。

近几年与运动相关的猝死事件频发。惠慧说,运动性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法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005年-2010年之间,运动相关猝死是每年4.6人/百万人,其中只有6%是竞技运动员,其余为非竞技运动员,如马拉松比赛之类的运动爱好者。另据统计,仅2014年,在中国大型马拉松赛事中,发生意外死亡的有5例;2015年,网络报道的马拉松猝死事件有4例。

导致运动猝死的原因

运动相关的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肥厚型心肌病。意大利学者发现,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青年运动员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研究发现,致死原因排在首位的是冠心病,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剧烈运动时猝死的发病率是非剧烈运动时的16.9倍,80%以上的心脏性猝死是发生在运动中或剧烈运动后。这我们,剧烈运动是猝死的诱发因素,其主要的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心肌缺血等因素相关。

如何预防

运动员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建议对所有运动员及欲行剧烈运动的人群,不管年龄、性别,尤其是对有猝死家族史、既往有胸痛史和晕厥史的人群进行重点筛查,在运动之前详细评估,包括常规体检、血压、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必要时可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来初步评估身体对运动的耐受能力。

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心跳比平时明显加快,有心律不齐、心悸症状;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胸痛或疑似心绞痛症状;

眩晕或头痛、出冷汗或晕厥;

严重气短、一过性视物不清或失语;

一侧肢体突然无力、偏瘫,身体的某一部位突然疼痛或麻木等。

救治

高血压 高脂血症 吸烟是心梗主要危险

糖代谢异常 肥胖 运动过少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精神紧张等会提高心梗风险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急性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临床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从发病开始,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分希望。

第一关: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马上送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美国调查发现,使用急救系统的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可缩短31分钟,做心电图缩短了3分钟,接受冠脉治疗缩短了13分钟。马上拨打120的意义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救命时间。

第三关: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他服药。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信任并配合医生

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术后必须遵医嘱

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3至4倍。因此,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和科学的运动锻炼。其次,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就能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最后,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压,预防心绞痛等。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预防

心电图正常

不等于

没有心脏病

45岁以上得做这项检查了

气温变化易致猝死发生

面对猝死这种毫无预警的静默杀手,说不准哪一刻便与死亡不期而遇。大连市友谊医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李永旺形容心源性猝死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长时间静坐缺少运动、情绪紧张、情绪起伏较大等都会诱发猝死。换季时节特别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应尽可能定期到医院接受健康体检以预防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病情不稳定或情绪波动较大时,一定要有人陪伴照料,以防不测。

心电图正常不等于没有心脏病

心电图中的“T波”“ST段”如果出现了异常,可以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一个指标,尤其是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或冠心病发作时,医生可以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心电图的异常来进行判断,有的还可以初步判断缺血部位、面积等。也就是说,当你心脏病正在发作时,心电图可以“捕捉”到心脏问题。但有时持续时间很短,医生很难那么及时、那么巧地抓住犯病时的心电图,等记录时很可能你的心脏已经恢复正常了。所以,心电图正常不等于没有心脏病。4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要做一次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心病,避免心梗甚至是猝死的发生。

注意保暖 坚持用药

中老年人的猝死很多都是心源性猝死,根据冠心病等心脏疾病易患因素,如果注重平时的保健和早期干预,可减少猝死事件的发生。

首先,要注意保暖。气温变化容易引起血压变化,要适时添加衣物,避免骤冷骤热。其次,要坚持用药,日常服用的扩张血管药物和降压药,应根据病情或在必要时正确服用,不可自行服药或停药。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适当吃些高蛋白低脂食物,如鱼、虾、豆制品等,还可以多吃一些有调节血脂作用的食物或营养保健品,如洋葱、纳豆等。另外,戒烟,限制饮酒也很重要。同时在生活中也要防止疾病突发,做躺下、起身、低头、下蹲等动作时要尽量缓慢,以免发生体位改变性低血压或突然出现晕厥、摔倒。定期测量血压,密切留意自己的血压变化,如有突然变化,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