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百分点是什么意思()

纸箱大幅跌价,包材采购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供应商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练就5项全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采购

CPPM注册职业采购经理培训 微:yiyi060912

年度降价指标对内是衡量采购绩效的标准,对外是驱动供应商不断提高的动力。一家美国公司的首席采购官说,你没法回避年度降价,因为它代表采购部门绩效的70%。这个比例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但年度降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么重视也不为过。这也是一些大公司设置专门的团队,甚至雇一些MBA来研究的原因。

首先要统一 降价基准。不同公司、行业,基准可能不同。有些是基于上一年的实际采购价,有些是基于预算价格。实际采购价可能是上一年某个时间点的价,也可能是几个价格的平均。有些是基于具体采购产品,有些是整个产品大类。对于有多个生产、采购点的公司,这些指标还可能针对具体采购点。没有一种做法放之四海皆准。例如上一年的采购价,如何才能保证它是合理的?供应商的实际成本加正常利润是100元,卖给你150元,然后每年给你10%的降价。从指标上看,皆大欢喜,但实际呢?

这导致有些公司以目标成本为基准。但问题依旧:目标成本怎么定?技术复杂的公司,目标成本很可能是工程师按照材料用量、工艺时间等推算出来的,同样存在合理性问题,而且往往成为采购的紧箍咒,如果把目标成本当作设计部门的指标,你会发现大多数时间花在内部扯皮上:工程师没法通过优化设计来达到目标成本,就变成了采购谈判降价的问题;采购砍不下来价,就把皮球踢给工程师。降本是个跨职能行为。互踢皮球,大家都希望把跨职能任务推给单一职能,自然得不到解决。解决方案呢,就是前面讲的跨职能协作,推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交互优化,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选型上做得更好等。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想强调的是,没有十全十美的降价基准,但不管如何,有一点很重要:统计口径要统一,统计方法要客观,这样才有可比性。

接下来,要考虑财务部门是怎么统计降价的。采购的降价成果,最终要通过财务部门反映到公司报表上。这两个部门如果没法统一口径(现实中屡有发生),问题就大了。一些首席采购官被老总骂得狗血喷头,往往是他们自己的统计显示节约了100万元,财务报表上却只有70万元。要知道,财务部门大都比采购部门更成熟(从职业上说也是),不管合理与否,他们的做法更被高级管理层广泛接受,采购与财务之争,鲜有例外采购会赢。向财务部门的标准靠拢,尽管可能增加工作量,却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在有些大公司,例如英特尔,整个降价、成本核算、标准成本等工作由财务部门牵头,是有一定道理的。

最后才是具体的问题:降价多少算合适?行业、公司不同,指标大不相同。

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2007~2013年的统计显示,大公司的年度降本比例在2.5%左右(如图3-21所示)

其中2010年的平均降本最大,接近3.5%。这是因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2009年企业盈利不好,那2010年的降本压力就大增。能降的都降了,2011年的降本幅度就小多了。

这一期间,美国的平均通货膨胀为2%,中国为3.4%。假定美国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在美国和中国,这意味着这些大公司的实际年度降本大致5%(2.5%+中美平均通货膨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统计数字都来自美国的大公司,年销售额动辄几十亿美元、几百亿美元。中小型公司的降价指标如何,没看到过确切的统计数字。


图3-21 美国大公司的平均年度降本

资料来源:CAPS Research的标杆研究。

不同行业的年度降本指标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13年,美国航空/国防、金融、石油等行业的年度降本目标相对较高,而化工、工业产品等的相对较低(具体如图3-22所示)。不过,很难看出趋势来。不仅如此,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差别也挺大。所以,这些数据仅供参考。

图3-22 美国不同行业的平均年度降本(2013年)


资料来源:CAPS Research标杆研究。

对于本土企业,我还没看到年度降价的统计。我经常问参加培训的学员,实际所得大致是三几个百分点。这是针对所有采购项的平均值。在有些行业,比如智能手机,降价幅度往往更高,降价也更频繁,比如每季度都有降价,或许这跟产品的生命周期太短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