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是个热闹的地方。这里,没人一直宅在家里。出门会会老熟人,赶个集,多热闹。农村,也是个传统的地方,几十年的习惯还有便宜的商品,农民,很少愿意去开在集市旁价格略高超市。农村,同样是个勤俭朴素的地方,家家户户总会把富余的农产品、农余做的手工品放在集市上补贴家用。这里,就是乡村集市。
这里,有超市,有农村电商,这里依然有乡村集市。
每逢阴历的二、四、七、九,天津市武清区大良镇的集市上都会已挤满赶大集的人,人们从周边的村镇赶来。有卖自家手工编织的笤帚,有卖自家晒制的烟叶;有卖自家种植的农副产品,也有卖从别处转卖而来的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处处是吆喝的叫卖声,处处是呼朋唤友的招呼声。他们中,有赶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大集的人,他们从手推车换成了三轮车,又换成了小货车。连买东西的人,都开上了小汽车……
赶集变了,农村变了,运送货物的手推车变成了电动车;商品变了,货物变了,萝卜土豆变成了水果、生鲜;经济变了,生活变了,零零散散的毛票变成了交易二维码。
有人说2015年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元年。各种政策竞向下达,各个互联网公司纷纷打出农村电商的旗帜企图在未来的农村市场分一杯羹。商店、超市、电商如此发达,依然代替不了赶大集,不够便宜和便捷便很难改变消费习惯。农村电商不是简单的卖东西给农民,那样只是简单的网购的农村普及。“工业品下行,农产品进城”,建立开设农村电商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直接进入消费者手中。不断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广阔的农村里,有一个你以为早已不存在了的世界。科技、商业的发展和这里不无关系。中国在变,赶集在变,农村,也在变。(记者 蒲永河 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