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酱有什么用(爱因斯坦食物)

说到爱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是著名科学家,因相对论为世人所知。但是,最近出版的一本有关他的日记,却让这位完美的科学家陷入“种族歧视”的争议。

在最近出版的一段关于东亚游记的日记中,爱因斯坦将中国人形容为“勤劳、肮脏、迟钝”。他写道,中国人吃饭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蹲着吃——就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一样——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悄无声息且一本正经。而在这次旅行中,爱因斯坦对日本人的印象更积极。

为什么爱因斯坦对中日两国的印象会相差这么多?他真的就是那么歧视我们中国人?

爱因斯坦日记里面说了什么?

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之间,爱因斯坦与当时的妻子进行了一场亚洲旅行,途中写下了大量的日记。

今年5月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以《爱因斯坦游记:远东,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为名,出版了这些日记。在日记中,爱因斯坦记录了包括他对科学、哲学、艺术问题的思索,以及对旅途中遇到的人、见过的事的即时看法。

让人意外的是,在日记中,爱因斯坦中表现出了对中国人的“歧视态度”,被认为有“种族主义倾向”。爱因斯坦把他眼中的中国人描述为“勤劳、肮脏而迟钝的人们”。

20世纪初,北京街头的乞讨者

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人吃东西时不坐在长凳上,而是像欧洲人刚在丛林中方便完毕时一样蹲在地上。一切安静又拘谨。甚至连孩子们都无精打采,看上去很迟钝。”他还提到中国人的“子嗣繁盛”及“繁衍力”,并称“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仅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难以言喻的沮丧。”

除了中国,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爱因斯坦描述,当地人的居住环境\"肮脏,地面散发出恶臭\",他们\"做的很少,需要的很少。简单的生命循环。\"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对日本人的印象更积极。他说,日本人“不炫耀、正派、总体看很有吸引力”,“人们只能去喜爱、敬佩这个国家”。

日记内容公布之后,被外界普遍认为,爱因斯坦“歧视中国人”。特别是当他对中国和日本的印象对比之后。爱因斯坦当年的亚洲之旅,在中国和日本感受到的东西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爱因斯坦1922年访问日本时留下的便签,文字大意:比起躁动不安地追逐成功,平静简朴的生活更令人快乐。

在日本,爱因斯坦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到日本后,从1922年的11月17日到12月29日长达5个星期的旅行和演讲中,成千上万的观众聚集在观众席上,听他连续三四个小时地阐述相对论。在当时,这绝对是巨星级的待遇。你可以想象一下,如今鹿晗站在湖南卫视门口,接受无数粉丝呼喊的模样。

但在中国,爱因斯坦只两次短暂的停留却都很冷清。

1922年秋天,爱因斯坦在到神户庆应义塾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讲学途中,顺道前来上海。11月10日,在他临近上海的时候,船上的无线电广播中传来了他荣获诺贝尔奖的消息。12月31日,爱因斯坦再度抵沪,元旦当天,爱因斯坦作了有关相对论的讲演。这场演讲是用德文进行的,观众多数只有在上海的部分外籍学者,中国学生寥寥无几。

实际上,在当时的中国,知道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人并不多,用现在的话说,他的粉丝基础并不牢靠。

当时中日差距有多大?

爱因斯坦之所以对中国存在“歧视”,根本原因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差距。

1922年前后正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当时,一位来到中国的日本青年军官,记下了不少中国见闻。1920 年春,这位日文青年军官从武汉开始,用一年多的时间跑遍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考察报告中,他写下了这样结论:中国“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是一个政治失败的民族”。 这位青年军官就是后来的日本关东军“大脑”、参谋石原莞尔。

日本此时则是另一番景象。1922年,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已经结束。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崛起,早已走在大国复兴的道路上了。在经济上,日本名义GNP总值由1885年的8.06亿日元,增加到1940年的368051亿日元,55年间扩大44.72倍。

当时的中国却连统一的经济体系都没有,处于军阀混战状态。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可能最大的心愿只是解决温饱问题,能够正常的活下去。哪怕是有正经工作的普通劳动者,生活也比较艰难,“北京地毯厂工人每天两餐,食物为窝窝头、生葱及大碗汤、酱小菜,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

成立于1877年的日本东京大学

温饱都成问题,其他方面差距就更大。1877年4月12日,日本东京大学成立。21年后,1898年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才诞生。而1915年,日本已经有66所专门学校,在校生17350人,大学4所,在校生7400人。城市化进程上,按照日本政府1925年公布的市制城市规模标准,1920年全日本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城里人。而在1920年以前,中国的城里人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只占7.29%。

或许身处现代的人想不到的是,当时歧视中国人的不仅仅是外国人,连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在歧视中国人。

根据1912年临时参议院颁布的《国会组织法》规定,当时女性没有投票权(占人口一半),文盲没有投票权(占人口近80%),年纳直接税2元以下、不动产低于500元的没有投票权。占据了总人口中的大部分的群体投票权直接被剥夺。从政府文件中,就直接确定了有钱有产的人才有资格参与国事,穷人没资格思考政治。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至于什么歧视女性,歧视残障人士,那就不用多说了。

由此可见,当时爱因斯坦所见的,是一个正在上升时期的日本,以及一个在外受歧视,内部也充满着不平等的中国。

我们该如何对待“歧视”?

爱因斯坦的日记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种族主义在欧洲的确非常普遍,即便一名犹太裔大科学家也会深受其害。

直到被“永远剥夺德国国籍”前,爱因斯坦都是一个德国人。在当时的德国思想界,同样存在着对东方人、东方文化深刻、根深蒂固的歧视。18世纪后期,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公开站出来反对“中国癖”,认为中国社会尚处于“幼儿期”,根本不值得学习。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大哲学家黑格尔更从“灭人欲”看到了中国文化和社会对个性的忽视和摧残,并指责这种摧残将造成“中国人极大的不道德和习惯说谎”,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最低级文化”……

不过歧视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人,当时欧美社会内部也充满了歧视。1915年,美国著名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引发了南方底层白人的广泛共鸣,他们觉得自己的功绩和“好日子”被黑人和犹太人夺走,随即掀起了带有暴力色彩的白人至上运动。

当时海外华人移民境遇也不好。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在1882年和1885年通过《排华法案》,对来自中国的移民设置各种门槛。

不过那都是“旧黄历”了。今天全球主流社会的发展核心就是“平权”。此前多国涉及歧视的法案相继废除,各地华人也等来了迟到的道歉:

2018年4月22日,加拿大温哥华市市长罗品信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

2017年5月25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安德鲁斯向“淘金时代”在维多利亚州受到种族歧视和不公正法律对待的华人道歉。

迟来的道歉背后,是近几十年来平权运动的发展。特别是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平权法案》。该法案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

同期加拿大也开始实行多元主义文化政策,1972年,加拿大设立多元文化部,1988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多元文化法》,用法律形式明确了消除种族歧视和种族偏见。

消除歧视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种族歧视的言论早已是“非主流”。因此,爱因斯坦日记出版之后,也在美国引发媒体批判。我们自己也得承认爱因斯坦的日记,虽然并不准确,但是确实反应了一部分当时中国的现状。

我们更应该看到是,今天的中国是不是真的消除了歧视,与世界主流观点一样在努力的做到“平等与尊重”?今年5月国内一家知名视频企业内部邮件显示,员工面试时“河南人尽量优先过滤掉”,一些商业广告也会涉及对女性的歧视等等,这些行为甚至一度出现在国内一线企业身上……

纠结于过去并没有意义,但是不断曝出的新闻却提醒我们,类似的歧视一直没有停止过。一个更加平等和公平的社会,必定会更加多元和宽容。这一点,欧美长期以来的平权运动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最后,我们同样不该忘记,这此旅行之后,在国际上爱因斯坦也曾多次声援中国。

日军侵华时,爱因斯坦与罗素等人于1938年1月5日在英国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世界援助中国。当上海抗日运动的领袖“七君子”被捕时,他与美国15名知名人士于1937年3月发出声援电。

参考资料:

1 为什么不原谅爱因斯坦 中国青年报 黄昉苨 2018年06月20日

2 爱因斯坦日记涉嫌\"种族主义\" 称中国人\"肮脏迟钝\" 海外网

3 种族歧视!爱因斯坦旅行日记充满偏见,称中国人“肮脏迟钝”环球时报

4 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 科普时报 2018-06-23

5 《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汪洁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6 爱因斯坦与中国:一个遗憾的故事 方在庆

7 爱因斯坦曾三月内两度来沪 做\"相对论\"演讲 东方网

8 荆楚讲坛走进仓埠 苏升乾正说民国社会 湖北日报

9 1922年,一个日本青年军官早早的看透了中国 作者:程万军

10 百年回顾:20世纪的日本高等教育 胡建华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

11 近代日本消费需求变动的因素分析 张东刚 南开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

12 民国以来20世纪前半叶中国城市化水平研究回顾 高路 江汉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

13 北洋政府时期物价演变与时代生活境况 冯巧霞 农业考古 2017年第6期

关注了公号加拿大必读(ID:jianadabidu)的人,94%都成功留学移民出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