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什么不换什么(换什么不换什么的成语)

那次是在上海古镇朱家角,正逛着街,突然下起雨来,狼狈鼠窜,只能躲进茶馆,喝茶,看景,等雨停。雨淅淅沥沥一时停不下来,看景看多了生厌,就想走几步。

走到茶馆门口,看见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正趴在门槛上玩得起劲,一边用手中的小桶接檐口的雨水,一边跟对门同样大小的孩子说笑。

对门的孩子显得生猛些,他那里檐口的水更大,一会儿就把小桶接满。他伸出白藕似的小胳膊,把桶里的水用力泼到街上,溅起一片水花。

两人一边笑,一边叽叽呱呱说着土话。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清脆的童声隔着水音,直往耳朵里钻,拽出了记忆中的两个句子:“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写这两个句子的是辛弃疾,老山东,当然也听不懂吴音,但是绵熟温软的声音催得他心里发酥,眼里发热,痒喜喜,乐滋滋,禁不住手贱写词。虽然隔了千年时间,我仍能感受到他那时的感觉,只是说吴音的翁媪换成了眼前的两个孩童。于是我也手贱,写了以上这些话。

这世界尽管发展得贼快,但有些东西,千年不改!


附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