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用来做什么(民用无人机可以干什么)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普通的民用产品,正在被用于军事冲突。最近的俄乌冲突中,双方都广泛用无人机侦察对手。仔细看发现,日本佳能的普通单反相机,成了俄军“海鹰-10”无人机的侦察设备;普通的航拍无人机,甚至直接变成乌军的“无人侦察机”。

那么,这是否能说明民用无人机也能当军用无人机使用了呢?民用无人机生产商大疆曾多次表示,其产品“均为民用用途设计,不符合军用规格的要求。”业内也认为,军用与民用的区别仍然是天壤之别,有些方面的设计目标甚至完全相反。

这可以类比下“皮卡战争”。在中东战场,丰田皮卡以及后来的长城皮卡、中兴皮卡,装上武器后也能充当战车,甚至击败过强大的装甲部队。1987年利比亚与乍得的冲突更因此被戏称为“丰田战争”。那么,民用皮卡就能跟装甲车相提并论了吗?显然不能,它们在设计上就不会考虑反侦察、防弹、防地雷等问题,上了战场自然显得太脆弱。

无人机的情况与之类似,只是说起来要复杂得多。

“谁会去雷达站飞?”

从表面上看,大多数军用无人机往往尺寸更大、载荷更重、速度更快、航程更远。还会配备更加“暴力”的装备,比如激光指示器(可引导激光制导武器),甚至是武器和火控系统等。而专家们表示,在最基础的设计标准、研制投入上,民品跟军品的差距更大。正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导致民用无人机在军事任务中往往可靠性不佳。其中抗干扰能力,就是民用无人机与军用无人机性能差异较大的方面之一。一旦遭受干扰,民用无人机往往就失灵了。而在军事基地,我们环球网的记者就曾发现,面对雷达的强大电磁波,航拍无人机根本无法起飞。最近有无人机编队表演集体失控,原因也被归咎于信号干扰。

一位要求匿名的专家认为,现代战争都会打电子战,如果相应频段被敌方压制了,普通的航拍无人机也就难以发挥作用了。该专家认为,军用无人机受干扰的影响会小很多。首先军用无人机在设计上就有抗强干扰的考虑,为此会采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电台,并使用特有的通信频段,其飞控系统和传感器也会采用军用标准。一位民用无人机行业的从业者坦言,“民用无人机的通信手段和军用数据链,完全是两个东西。”他还表示,军用无人机为了防止遥控链路完全中断、卫星导航也失灵的极端情况,还会采用昂贵的惯性导航系统,甚至星光导航(利用天上星星的位置来定位)。军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还可能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即用人工智能来识别出敌方的坦克等大型武器的型号,确保在极端情况下也能完成任务。

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工程师杨炯也提到了这一问题,但他表示,民用无人机设计上就没有必要考虑抗干扰的问题,因为“谁没事会拿无人机到雷达站旁边玩?”而且要提高抗干扰性能,就要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成本,消费者并不会为此买单。

军品“又贵又傻大笨粗”?

“大量的钱和精力花在了普通用户日常感知不到的地方”,杨炯这样形容军用无人机。他介绍,对于军用无人机而言,抗干扰只是设计要求中很小的一方面。军用无人机,要符合国家军用标准(国军标)要求的“六性” ,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

军用装备,最关心的是长时间的可靠性。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军用级无人机,对可靠性的要求逐级加严。消费级产品只要满足日常使用就可以了,而工业级产品就需要应对7*24小时的不间断使用,为此会在细节和测试上花费大量成本。到了军用级,则还要求随时、全天候可用,它们可能采购后就被放到库房,一放就是十年,但一旦战争需要,必须拿出来就立即可用,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为了提高环境适应性,军用无人机也要投入大量成本去做高低温试验、振动试验等一系列试验,以确保它们在零下55℃的极低温环境下、高振动的长途运输后仍然可用。一些民用元器件不能经受这样的考验,还要换成一些昂贵且性能差,但是足够可靠的军品。他认为,现在的乌克兰的气候环境相对温和,气温不冷不热,民用无人机在冲突中尚可使用,但在更特殊的战场环境下,可能就不会如此了。

此外,军品还须考虑可维护性,包括零件互换性等问题。民用无人机“炸机”后买一架新的,或者用保险换一架新的,都很方便。而军用无人机就要考虑在多架无人机损毁之后,如何用残存零件重新拼装出一架可用的完整新机来。为此,军用品会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而这往往导致军用装备看起来“傻大笨粗”。

另外,军用无人机对性能的要求也更高,所以更青睐固定翼机型。比如在高原条件下使用时,民用多旋翼无人机30分钟左右的续航还会再打折,这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军机“要低调”,民机“求曝光”

军用和民用产品,在上述这些方面也许只是极致程度的区别。而在隐蔽性方面,这两者的需求则完全相反。军用无人机更希望隐匿自己、畅行无阻,一些机型甚至不惜采用昂贵的隐身设计。而民用无人机企业们则都在强调如何配合监管,努力展现公开透明。

例如大疆从2015年起就不断在各种场合呼吁加强无人机的安全管理,为配合各国有关单位针对机场、军事基地等禁区的管制,大疆自己还推出了AeroScope“云哨”无人机监侦系统,该系统通过侦测和分析射频信号来侦测自家的无人机。

为了让用户都合法合规地飞行,民用无人机企业们也在用各种技术手段自我设限,使产品自己就能做到“慎独”。例如,大疆为无人机配上了地理围栏,使其不能过于靠近机场等飞行禁区,这一做法也被其它一些厂家效仿。

为了进一步降低无人机“扰航”的风险,大疆甚至为其无人机配备ADS-B(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接收器,可侦测其附近的飞机或直升机并反馈给操作者。

显然,从这方面看,用民用无人机执行某些军事任务是不够方便的。

同样优秀,但术业有专攻

正因为欢迎监管,才让民用无人机更容易被社会接受;正因为不必满足军用标准,才让民用无人机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优势。

民用无人机在完全满足普通用户需要的前提下,更便于量产、价格更低廉。专家们也认为,在部分军事场景中也能派上用场,正说明了它们性价比高、轻便、易用等优点。杨炯还认为,民用无人机的功能很强,拍摄清晰度、图像传输距离等指标都很好。

中国的民用无人机享誉全球,连年占据全球超70%市场份额,除了用于娱乐外,也助测绘、执法、消防救援、农业等诸多行业变得更安全、高效。很多网友希望这样的神器,也能用于保卫我们的国防安全。那么,得到“不能”这个结论后,我们有必要失落吗?

大可不必!我国的军用无人机产业同样非常给力,从小型手抛无人机,到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都能国产。“彩虹”、“翼龙”等明星产品也获海外用户好评。与国外同类机型对比,中国军用无人机也性能优秀、简单易用、性价比极高。

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世界领先,除了民用无人机产业整体引领全球发展外,中国的军用无人机也在设计理念、应用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

还有业内人士提到,就军用无人机而言,比性能更重要的,是装备是否适用于体系。现代战争是体系作战,各作战单位一体化联合,无人机也只是庞大体系中的一环。弱国才会为了能买到的装备调整体系,而军事强国,会针对性地研发装备,让装备去适应自己的体系与国防需求。而中国的军用无人机产业,正是在为我们的国防需要而针对性地设计产品。

因此,保卫国防安全的任务,最好还是交由专业的军用无人机去完成。而在它们的庇护下,民用无人机则能更好地专注于它们本身的专长,即用“接地气”的价格、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拯救和保护生命、提高人们工作效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