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净值是多少)

随着汇率的变化逐渐加大,资金逐利的敏锐嗅觉再度开启。

年初至8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3.27%,自7月之后美元升值趋势更加明朗,基民对海外投资兴趣大增, 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下称QDII)基金成为首选品之一。

说到QDII,人们脑海中立马浮现的是2007年,最早推出的4只基金产品,当时盛况一时,比例配售。但没多久,一地鸡毛。以上投摩根最为典型,净值最低时曾比1元面值大跌70%左右,如今也只在0.75元附近徘徊。

换句话说,虽然QDII是出海投资的好工具,但也需要避开让投资人赔钱、甚至跑输自己业绩比较基准的不合格基金。这是关键的第一步。

成立后一直让认购人亏损的基金,与投资盈利目的相悖,是填不满的“销金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没达到基金收益的最低要求,是不及格的产品。

两错皆犯,根本没做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中的“合格”要求,是让人气恼的不合格“残次品”。

上投摩根、中信保诚(下称信诚)、国泰和博时旗下的8只QDII,就是这样的“残次品”,成绩之差,令人咂舌。

不管是基金经理能力有限,还是基金公司对海外投资的整体管理能力过低,不合格的QDII既挤瘪了认购者钱包,又浪费了投资者的时间。

不合格QDII中,上投摩根、信诚、国泰和博时各有两只,上投摩根和信诚旗下产品最有代表性,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在其中资格最老,套牢投资人时间也最长;信诚全球商品主题亏损幅度最大。

海外背景当摆设 上投摩根QDII套牢认购人12年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007年10月成立,是第一批出海的QDII之一,初始有效认购金额295 亿元人民币,认购总户数为 199万户。

这近两百万投资人,以为坐上的是稳稳的出海钓鱼船,却不知比泰坦尼克号好不到哪里去,长期担惊受怕,郁郁寡欢,就此踏上了12年套牢之路。

这只基金早期净值直线下跌,最低曾跌至0.3220元,成为首只3毛基金,在基金成立1周年时,时任上投摩根总经理王鸿嫔在致持有人的一封信中表示:“设立该产品的初衷在于分散单一市场的风险,寻求更多投资机会。选择亚太市场,是基于对海外市场的长期实践,亚太地区是所有海外市场中最具成长性的市场之一。”

11年之后,再看这封信,能得出的结论是,亚太股市确实有成长性,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成长性几乎为零;投资海外,确实可以分散风险,但上投摩根却像“睁眼瞎”,分散风险能力几乎为零。

是天时不好吗?港股已涨回当年高点附近,而且,同样是第一批出海的QDII,到现在,已有两只基金让认购人回本或略有盈利,累计收益率跑赢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5个百分点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长期在1元以下,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有4位基金经理先后管理,但都没能使此基金净值回到1元以上。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净值增长对比业绩比较基准

图片来源:上投摩根亚太优势2019半年报

虽然基民赔钱,基金公司却并不赔本。岂止不赔本,其实赚的嗨!自成立到今年2季度末,上投摩根共从这只基金收取了21.46亿元的管理费。

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近300亿元,跌落至44亿元左右。坐收管理费的上投摩根,有何颜面应对那些失望而去的投资人?

上投摩根真是一家奇怪的公司,明明拥有海外股东背景,其公司介绍中也堂堂注明“传承摩根百年经验”,可管理起海外产品来,却弄得一塌糊涂。

同样是上投摩根所管理的,主要投资于“全球范围内从事天然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或是向天然资源行业提供服务的公司的股票”的上投摩根全球天然资源基金,自成立后累计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分别高达31.1%和30.55%,首募规模4.13亿元,现在只剩下1.07亿元。

今年5月31日,上投摩根迎来新一届总经理王大智,对一直疲弱的QDII基金,他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扭转颓势?这么多年海外投资业绩凄惨,上投摩根可有愧疚感,公司想对投资者说些什么?《全球财说》就种种疑问向上投摩根发函探寻原因及未来走强之道,但公司方面缄默不语。

净值不止腰斩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规模难以为继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后净值亏损60.1%,比腰斩更甚。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2011年11月成立,主要投资于贵重金属、基础金属、能源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

成立后,此基金绝大部分交易日低于认购价,目前单位净值只有0.399元,要重回面值之上,需要上涨2.5倍。对信诚这种管理水平,简直比登天还难。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至今,有6年的年度业绩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累计跑输12.72个百分点。即使在商品市场普涨的2017年,此基金依旧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

连此基金2017年报都承认:2017年基础金属板块、贵金属、能源、美股、新型市场指数全部上涨,本基金单位净值“增长率为-6.22%%,同期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77%,基金落后业绩比较基准11.99%”。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净值增长对比业绩比较基准

图片来源:信诚全球商品主题2019半年报

信诚全球商品主题成立时规模是2.95亿元,之后逐季度收缩,2015年1季度触及“红线”。

据基金当年1季报披露, 基金资产净值已低于5000万元连续六十个工作日以上,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报告并提交了解决方案。

如果长期低于这个规模,基金难逃被清算的宿命。可能是基金公司做了些营销,基金规模也有所回升。但从净值增长看,2015年1季度涌入的申购者,成了新的被套者,到现在亏损26%。

2017年12月基金公司由信诚更名为现在的中信保诚,公司表示,希望借助更名契机及两大股东的品牌优势,在以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

现在看来,不仅新的名称并没有被市场熟悉,而且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提升的目标也没有达到。在2018年、2019年上半年,信诚全球商品主题继续着过往业绩颓势,持续跑输业绩比较基准,规模也一降再降。

到今年2季度末,此基金只剩0.23亿元,再度处于规模生存红线之下,公司向证监会报告并提交了解决方案,具体方案是什么样子,公司并未向市场公开。

信诚管理的基金产品规模虽不大,不合格的QDII却不少。信诚金砖四国是公司旗下另一不合格QDII, 自成立后累计亏损、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8%和59%。

不知是否因为董事会同样忍无可忍,与上投摩根前后脚,信诚新一届总经理唐世春6月3日上任。新官上任,对些常年不合格的基金将采取怎样的解决方案?就公司绩差的QDII之各种疑问,《全球财说》向信诚发函探寻原因及未来出路,但公司方面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除了上投摩根和信诚这两个“绩差生”典型之外,国泰旗下的国泰大宗商品、国泰全球绝对收益美元现钞同样是不合格QDII的“难兄难弟”。其中,前者成立后净值腰斩之外,还跑输业绩比较基准27个百分点。

另外,博时抗通胀增强回报及博时大中华美元现汇,业绩也一团漆黑。《全球财说》亦分别向国泰、博时发函问询这些不合格QDII解决之道,但国泰和博时均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