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2月26号什么星座(1993年2月26号什么星座啊)

1993年1月1日,对于历史来说,不过是短暂、平凡的一天;但对于深圳市龙岗区来说,却是一个从无到有、辉煌灿烂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深圳市龙岗区正式成立。从此,深圳东部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热土,掀开了历史新篇章、开启了发展新纪元。

回首过去27年的奋斗历程,深圳龙岗人始终心怀坚定信念、带着富民强区的梦想、凭着敢闯敢干的劲头,谱写了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27年来,龙岗经济总量直线跃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3年的52.18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600亿元,增长88倍。如今的深圳龙岗经济跨越发展、城区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抚今追昔,这里从昔日的边陲小镇,迈向了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区。

龙岗城区一角(资料图片)

一条筚路蓝缕的“拓荒路”

一座城市里每一处细微变化,无不镌刻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沿着历史的脉络回望深圳龙岗发展足迹,一幕幕展现龙岗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敢闯敢试,开天辟地”精神的镜头一一闪现。

深圳龙岗在建区之前,原址位于深圳宝安县的东部,彼时这里还是人们口中的“村子”“荒地”“城市边陲”。历史的时针拨回到1992年,当时“宝安县要分区”的消息,成为当地人茶余饭后的话题,甚至不少人在为分区后的去向做准备。

当时的宝安县管理区域比较大,西部是县政府所在地,聚集了优质的发展资源,且发展速度较快;东部属于边缘地带,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荒地,只有深惠路(龙岗大道)一条主路。

基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强东弱的现状,深圳市委市政府考虑将宝安县撤县分区,既促进整个区域更快发展、区域内实现平衡发展;同时,撤县分区后,形成一市辖多区的局面,更有利于整个深圳市的发展。

在启动撤县分区后,深圳将宝安县一分为二,并最终确定如今呈现的两区管辖区域,即东部为“东区”,西部为“西区”:“东区”总面积844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43%,当时的龙岗镇是“东区”中心地带,因此“东区”取名为龙岗区;西部因为是原来宝安县政府所在地,因此保留“宝安”二字称宝安区。

1993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深圳市龙岗区正式挂牌成立。“当时有种说法,深圳早起的有三种人:扫街的,杀猪的,还有就是到龙岗上班的。”1985年从广西部队转业到深圳的苏品宗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当时的苏品宗曾任宝安县委副书记、龙岗区委副书记等职,是龙岗区建区时的筹备组成员,也是龙岗建设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代开拓者、组织者、建设者。

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全身心投入新区建设,一批批龙岗区干部们发扬着“拓荒牛”的精神。苏品宗回忆,刚成立的龙岗区委区政府借用原龙岗镇政府几栋附属楼办公,一些业务局室经常有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有些同事午休就铺张报纸在地上睡,还有很多单位租用外面的农民房来办公……拓荒之路、筚路蓝缕,但事过境迁再次回想,在苏品宗看来,这些都是“拓荒者们”干事创业情怀的充分体现。

深圳留学人员(龙岗)创业园 龙岗区城投集团供图

从“一穷二白”到国际化创新之都

创业之初、百废待兴,这张蓝图如何擘画?当时,一个对标国际先进理念,致力打造为集行政、文化、商业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区域呼之欲出——“龙岗中心城”。

龙岗中心城西临深圳市界,东接龙岗镇规划区,南靠惠盐(深汕)高速公路,被分成四个组团,东组团为政治活动中心,南组团主要发展第三产业,西、北组团主要发展工业。1993年2月10日,当时还是一片山地的龙岗中心城破土建设。第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8亿元,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

“企业带资开发”“银行贷款支持”……深圳龙岗“拓荒”干部们几乎想尽一切办法,让机器开动、工地开工。“当时整个中心城多个工程同时开动,到处是‘哐啷响’的声音,打桩的打桩,挖土的挖土,推土的推土,一片忙碌景象。”苏品宗回忆。

在热火朝天的氛围下,中心城工程项目建设速度比人们想象更快,一座座在当时具有标志意义的建筑拔地而起——当时备受瞩目的龙岗区政府办公大楼于1994年12月底竣工,次年1月龙岗区政府正式搬入新大楼办公;龙岗中心城中的龙城中学、龙城小学、机关幼儿园相继竣工,并顺利开学、开园……

筑巢引凤、谋定后动,此时龙岗经济发展也按下“快捷键”。龙岗建区之初,“三来一补”是支柱产业,也是龙岗的主要经济来源。为鼓励发展大工业、大能源、大旅游,龙岗区积极与深圳市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相衔接,制定龙岗发展“大工业、大能源、大旅游”三大组团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了龙岗区经济发展的导向,并印发《关于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措施》,指导龙岗工业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华为这只“金凤凰”也选择栖息龙岗。1997年1月26日,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坂田生产基地动工建设。首期工程占地1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基建总投资约 6 亿元,主要生产程控交换机及其他通信产品。

随着龙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及华为等企业“磁场效应”效应带动下,越来越多优质企业纷至沓来。近年来,工业成为龙岗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18年龙岗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规模和增速均居深圳全市各区第一,总量达2747亿元,跃居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龙岗区GDP在近三年内接连突破3000亿、4000亿两个千亿大关。

同时,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龙岗区不断涌现: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纳入全市五大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华南首个无人机测试场启用,大运AI小镇加快建设。一曲工业与创新并进、活力与开放交融的“跨越式发展”乐章在深圳龙岗奏响。

龙城广场巨龙雕像(资料图片)

阔步前行,描绘城市发展新画卷

夕阳的余晖洒在深圳龙城广场中央的巨龙雕塑上,雕像前水池倒映出泛红的天空,连同一条“巨龙”一同映在水中。深圳龙城广场位于深圳龙岗中心城区政府大门前方,广场中心屹立着的这座巨龙雕像既是龙岗当地的传统标志,也见证了龙岗的发展变迁。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人们会发现深圳龙岗的发展史,正是一部城市化的简史:历经27年风雨兼程,她走过了农村龙岗、城郊龙岗、城市化龙岗。

在龙岗建区之前,当地镇村经济实体很少。为促进经济发展,1994年4月龙岗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镇村经济的若干规定》。在一系列的优惠措施鼓励下,龙岗区的镇村股份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历经10年栉风沐雨,2003年11月,龙岗区全面实行农村城市化,原龙岗镇分设为龙岗、龙城两个街道办事处,其余9镇撤镇改街道办事处。当时,深圳市推行土地全部收归国有,不仅让龙岗在区域形态由农村走向城市,通过改变村民观念和思想意识,让他们一步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近年来,龙岗区充分抓住特区一体化、迎办大运会、东进战略等历史机遇,在城市环境、市民出行等与市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内外兼修,使城区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文明的水平实现新提升,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交通等多项国计民生事业硕果累累。

如今,龙岗区以国际化视野规划建设城市,东部中心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大运新城城市设计整体成果基本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地标深港国际中心开工,东部中心核心区魅力初显。文化新地标龙城广场及周边的“红立方”隆重开馆,为“文化高地”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回顾龙岗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龙岗人始终秉持改革创新精神,勇往直前、接续奋斗,实现了一次次突破、赢来了一次次腾飞——“三来一补”迭代创新驱动,“半村半城”升级为现代都市,从“一穷二白”跻身全国工业区百强之首,让龙岗成为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

乘风破浪又扬帆,砥砺前行再出发。今年正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深圳龙岗不断发力打造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站在新的起点书写着新的华章。(文/光明网记者黎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