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车险信息平台,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相当陌生,连保险公司知之者也不多。就是这样一个神秘又神奇的平台,已盯上了车险欺诈和销售价格乱象。究竟车险平台2018年做了什么?2019年又要做什么?『A智慧保』带你领略这一“神器”的威力。
平台的神秘
全国车险信息平台(简称“车险平台”)是贯彻落实交强险条例、商业车险监管政策,为建立车险信息共享与交互机制,支持交强险制度实施和车险市场科学发展而搭建的行业性公共平台。
经过十余年来的探索和发展,车险平台已经成为嵌入行业车险业务生产,集车险承保、理赔全流程管理于一体,同时与交管、税务、公安、交通、高法等涉车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对接,提供跨公司、跨行业全面信息共享与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为商业车险改革提供了重要生产支撑,成为支持保险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创新发展的行业重要基础设施。
平台的身世
2004年4月
上海联合信息平台启用。
2006年7月
北京车险平台上线。
2007年至2010年间
浙江、大连、江苏、宁波、辽宁、湖南、江西、安徽、山东、四川和深圳等11个省市的分省平台陆续上线。
2009年起
保险业启动“集中平台”建设,历时两年实现22个省市(除西藏和上述省市之外)全覆盖。
2013年
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保信”)成立,整合全国各地车险平台,制定了“管理权移交、系统迁移、系统重构”三步走策略,当年实现了管理权集中。
2014年
中国保信完成分省平台向北京的物理迁移,并逐步推进全国车险信息平台版本统一与业务整合。
2015年9月
车险平台在最后一个地区西藏上线,至此全面覆盖全国36个地区。
『A智慧保』了解到,目前车险平台共对接60余家财产保险总公司、近1000家省级分公司,在投保查询、确认、批改、报案到赔款支付等共20余个行业核心公共流程上,实现与保险公司核心系统T+0的实时交互,日均交互量达到3000万次,高峰值曾达到6000万次,在车险历史风险信息全国查询、车型识别和纯风险保费获取、费率调整系数计算与管控、代位求偿结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生产作业支撑作用。
平台的神奇
车险平台主要由业务系统、周边系统和辅助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首先,业务系统支撑车险平台核心业务生产,主要包括交强险子系统、商业险子系统、互审子系统、结算子系统、手续费子系统等。业务系统与保险公司通过接口方式进行交互,完成日常车险业务处理,实现行业内部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
其次,周边系统支撑业务系统生产,主要包括车船税子系统、交管交互子系统、数据发布子系统、反欺诈系统、车辆数据精准服务、车辆信息预填服务等。周边系统与第三方数据进行交互,丰富车险平台数据体系,实现跨行业信息共享,拓展车险平台功能,为保险行业和保险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再次,辅助管理系统支持车险平台日常运行,主要包括运维服务平台、数据分析系统等。
★ 车险平台核心系统
★ 互审子系统
★ 结算子系统
★ 手续费子系统
★ 车船税联网征收系统
★ 交管交互子系统
★ 事故信息服务系统
★ 数据发布子系统
★ 反欺诈信息系统
★ 车辆信息服务系统
★ 车险缴费实名认证系统
★ 投保短信验证
★ 全国车辆出险地名标准和道路风险地图
★ 电子保单服务平台
★ 诉讼信息交互子系统
★ 运维服务平台
★ 数据分析系统
2018,车险平台
01
持续推进车船税联网征收
车船税联网征收开创了部际税险同步征收的税收征管新模式。2018年车险平台完成西藏、青岛、安徽、山东等4个地区税源系统联网上线,实现了车船税代收代缴与交强险承保的信息共享和流程对接。目前联网征收已经覆盖33个地区(全国仅余浙江、天津和云南3个地区),保险机构代收代缴比例达到95%以上,2018年在车险平台登记的代收代缴车船税金额超过500亿元,车船税由几十亿税种提升为700亿规模中型税种。
02
辅助国家“放管服”政策落地
车险平台在中国银保监会财险部指导下,持续承担了保险行业与交管信息交互的技术实施工作,实现了跨行业信息交互与服务连通。在全国层面车险平台对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系统,为道路事故快速处理、车辆年检、路面执法及无纸化验车提供支持。截至2019年1月中旬,已向64家保险总公司开放事故信息服务系统接口或页面相关服务。2019年将陆续开展电子保单简项信息及电子标志信息共享工作。
先后支持北京、上海、江苏、宁波、武汉、山西等地实现跨行业跨部门信息共享,双方将信息在多方面加以应用,打通了车辆的登记、违法、事故等信息的数据共享,解决保险机构车辆数据不准、风险信息不透明、车险理赔欺诈等问题。
03
探索车险涉诉信息交互
中国保信与上海高院合作开发“高法涉诉信息交互子系统”。该系统现已完成开发和联调测试等工作,预计2019年4月份可完成上线。在与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基础上,将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进一步与其他条件成熟地区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
04
支持“安宁行动”促进“警保联动”
为充分发挥车险平台数据优势,突破保险公司数据孤岛瓶颈,车险平台联合公安部门共同打击保险欺诈行为,连续4年共计为原保监会和公安部组织的“安宁行动”提供车险疑似欺诈线索758.43万条,累计挽损4058万元。为提升线索精准程度,车险平台反复征求各地监管部门、公安部门、保险公司意见和建议,对反欺诈数据模型不断进行优化,数据应用价值显著提升。在“安宁2018”行动中,重点打击大额欺诈、职业团伙欺诈,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地区已侦破一笔涉案金额948万元的特大车险诈骗案;安徽地区现已锁定9个欺诈团伙,总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苏州地区侦破案件14起,实现挽损200余万元。
05
商车改革监管政策落地
车险平台作为车险市场运行管理的基础设施,在商业车险改革中担负重要的信息化支撑任务,有效落实监管对于NCD浮动及跨地区共享、基准费率结构调整、费率管控、产品创新等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快速响应各地监管深化改革要求和保险机构个性产品上线,改革以来累计系统调整183次,平均用时不超过2分钟,包括自主系数浮动范围、创新型条款、三者险节假日翻倍条款等方面,涉及800多家保险分支机构。配合监管进一步深化商业车险改革,实现陕西、广西、青海三个试点地区的自主定价改革落地实施。
06
支撑行业车险费率测算
依托车险平台的数据和技术资源,全力配合银保监会开展商业车险费率测算,在环境搭建、技术保障、数据资源、业务讨论等方面提供支持,确保费率测算工作有序开展。
在技术支持方面,配备专用的数据服务器、终端台式机的数据存储设备,采购 SAS 统计软件和精算软件,为测算工作提供软硬件支持、机房运维及日常监控服务工作,并派专人全程参与测算。自2014年以来,测算组相继完成了综合型示范条款费率、三责险法定节假日限额翻倍示范条款、全面型车损险示范条款的测算。此外,测算组还对新旧车赔付率、家用车新车从人分析、车辆低速碰撞实验与零整比分析等专题开展测算和研究,相关成果已成为辅助监管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07
全国各地车险费率监控
2015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启动以来,中国保信承担了各地区的费率监控工作,定期编制商业车险费率监控报告及报表。报告利用签单件数、签单保费、单均保费、平均折扣率、续保客户降价比例、商业险投保率、手续费率、三责险平均限额等14个指标,从地区、公司、车种、月度、渠道等多个维度分析商业车险改革后市场费率情况,监控各公司报送费率方案与真实值的偏差情况。截至2018年底,共完成56期超过1000张报表的编制,有力支持了各级监管对改革地区车险市场的非现场监管。
2018年,为支持车险产品费率“报行合一”监测及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受银保监会委托,中国保信每周对陕西、广西、青海三地自主市场情况开展动态分析,监控费率及手续费使用情况。截至2018年底,已完成17期自主定价费率监控表的编制。
08
构建车险风险精准评分体系
中国保信作为行业数据的交互中心和行业传统风险变量的集散中心,为维护行业数据生态,开展车险风险精准评价体系建设工作。
2018年9月,中国保信完成车险风险精准评价体系试点,配合商业车险自主定价改革在陕西、青海、广西上线了家庭自用车基础评分的查询功能。此外,密切跟踪行业市场化分析需求,进一步优化评分相关模型及评分结果,提升模型结果适用性。
09
车险缴费实名认证
为进一步落实中国银保监会整治车险市场乱象的有关精神,规范车险市场秩序,稳健车险经营,车险平台结合江苏模式和有关地区监管要求,设计出一套满足监管需求并兼顾信息安全的认证系统。2018年9月以来,该系统先后在青海、海南、河南、新疆等地区顺利上线。
该系统以保险业基础设施统一建设为原则,避免了重复建设投入,实现了行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为保障车险市场中主流的支付方式能实现缴费实名认证功能,中国保信分别与银联商务、快钱、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实名认证机构进行了专线对接,实现了系统实时交互,覆盖了国内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的实名认证。
10
全国车辆出险地名标准和道路风险地图应用
行业地名标准的不统一及出险地点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给查勘、定损等环节造成较大困扰,同时给出险信息数据挖掘带来阻碍。应行业需求,同时研究车辆行驶的“环境因素”对车辆保险的影响,车险平台通过GIS空间运算、大数据实时计算等技术,以车险平台车辆出险地点数据为基础,建设了全国车险道路风险地图系统。
该系统已于2018年11月正式向行业开放使用。目前,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湖北、陕西、大连、厦门8个省市上线,并联合厦门地区、陕西地区的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全国道路风险地图系统辖区分析报告》。
11
全国车险反欺诈信息系统
在原中国保监会稽查局指导下,中国保信研发建设了全国车险反欺诈信息系统。系统自2016年11月28日上线以来,得到了保险公司的广泛应用,在助力行业反欺诈方面成效显著。在使用率上,注册用户数量与用户操作频率实现连续24个月的稳健增长。在2018年,全年查询次数超过692万次,同比增加276%。通过反欺诈系统行业挽损金额持续增加,2018年助力行业止损约1.65亿元,被调查案件最终挽损率约为5%。在应用过程中,共积累涉及人员、车辆及相关机构的高风险信息223.7万条。
系统上线后,根据行业需要进行多次升级优化,新增了风险从业人员管理模块。在高风险信息主动推送上,截至2018年10月累计推送高风险信息100余万条。
12
车险电子保单基础设施服务
为落实北京等地推广交强险、商业险保单电子化的政策和业务需求,车险平台建设了电子保单服务平台,以共建方式为当时尚不具备电子保单出单能力的14家保险公司集中提供车险电子保单服务。
截至2018年年底,电子保单服务平台已在北京、青岛、江西、新疆、深圳、厦门、山东、山西、广东、四川、河北、河南、湖北、吉林、辽宁、大连等16个地区上线,共有54家保险公司总公司,162家省级分公司使用电子保单服务平台制单和归档。其中委托电子保单服务平台制单保险总公司36家,保险省级分公司112家;将自行生成的电子保单托管在电子保单服务平台的保险省级分公司35家;另北京地区共计27家保险公司委托电子保单服务平台制投保单。截至2018年12月,共实现集中制单约336万件,是2017年全年制单量的5倍,托管保单相比2017年增加了235万件。
2018年底,车险平台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开展合作,明确交强险电子保单简项信息和电子标志统一由车险平台与交科所进行信息交互。
13
行业车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为更好服务行业,车险平台引入了权威汽车大数据,累计采集近3亿条车辆基础信息,面向保险公司实时提供了车辆信息预填服务和车辆精准服务。
目前,车辆信息预填服务一期推广至50家财险公司,新推出的二期服务基于一期基础上扩展了车辆价格及配置等信息;车辆精准服务已经在黑龙江、河北、陕西、厦门、广西、青海、海南、湖北、大连、浙江等地区上线,正在向全国分批次推广。
搭建了行业车型车价库,配套建设了车型车价数据维护系统并搭建客服体系,2018年引入了乘用车的车型车价数据,目前正在采集商用车数据,有效推进行业涉车大数据的基础建设和生产应用,推动行业建立常态化费率测算机制,提升保险公司精细化管理和生产作业效率。
14
行业事故车定损云平台
事故车定损云平台以解决保险公司定损理赔诉求为主要目标,以保险行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定位,以云计算、云存储、云应用为服务模式,以共同推进、共同建设、共同享有为合作宗旨,向保险公司提供精准、稳定、权威的事故车定损理赔解决方案。
在系统层面,已完成符合保险行业车险理赔作业规范的事故车定损估价系统与数据管理平台,提供事故车辆定损、核损、核价与修理厂、价格、权限等数据维护管理功能。
在数据层面,云平台已完成涵盖58个制造商、451个车组、5828个车辆款型、近8000万条乘用车VIN的精准数据,实际理赔业务占比达45%;建立VIN+配置点选定型方式并逐步开展数据粗加工工作,扩充数据覆盖度。
15
与汽车产业的交流与互动
为促进汽车与保险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中国保信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三年组织召开了高峰论坛。
2018年,中国保信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召开了以“数驱生态变革 赋能产业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汽车与保险大数据产业高峰论坛,来自各行业的集团高层、权威专家学者共同为汽车与保险大数据产业新生态、新布局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论坛从大数据发展视角探讨了促进汽车智能网联、新能源及保险产业变革升级、产业重塑,大数据融合,大数据应用等热点话题,涵盖了汽车市场、汽车保险、汽车后市场、汽车工程、汽车零部件、智能驾驶大数据与保险风险识别、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保险定价、汽车信息化与安全大数据、汽车大数据创新教学九个主题论坛。
16
车辆延保信息服务平台
车险平台于2016年9月开始建设车辆延保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全国历史车险信息,引入了车辆VIN码、生产、款型等信息,实现投承保及理赔环节的风险控制。该平台于2018年6月11日正式上线,目前与平安产险、国寿财险和大地保险等机构对接,上线后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近5万笔,有效支撑了保险公司延保业务的拓展和风险防控。根据保险公司需求反馈,车辆延保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4次服务功能优化和升级。未来该平台将不断沉淀车辆延保责任险信息,并逐步引入车辆配置、维修保养、质量召回等全面反映车辆健康状况的信息,构建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透明共享体系,为保险公司在风险识别与管控、费率制定、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提供支持与服务,持续提升保险行业在汽车延保市场的竞争力。
17
缺陷车辆召回保险联动试点
车险平台开展了缺陷车辆召回工作。完成首批试点9万辆召回车辆清单的发放、联络与跟踪,在56家保险机构的协助下完成了召回通知工作,客户通知成功率约为48%,通知成功的客户中有返厂意愿占比30%,试点期间丰田客服日均呼入工作量增幅30%,召回实施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主机厂、保险公司的支持下,结合试点经验,车险平台已初步建立了召回与保险服务联动长效机制,制定了召回联动工作方案、标准流程,形成了固定商务模式。
18
保险业车联网数据采集与落地应用
为有效提升行业风险识别能力及风险管控能力,车险平台联合行业内外机构,从多维度开展了车联网数据应用研究,初步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应用落地。车险平台跨行业组织开展车联网数据采集应用的标准研究,完成保险行业内首个车联网数据团体标准《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车险平台跨行业组织建立车联网测算组,采集了近18万台车、21亿公里、45亿分钟的车联网驾驶行为数据,实现了国内目前为止最大样本量的车联网数据与车险数据融合研究。
车险平台以重载货车为着手点,引入了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数据,覆盖了全国超550万台占95%以上重载货车的动态驾驶行为数据,结合重载货车的历史理赔数据,建立了风险预测模型和风险因子,通过专线向保险公司提供重载货车车联网数据服务,可对保险公司传统的定价、核保模型进行有力补充。
19
“营改增”行业共建平台
中国保信以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为契机,积极探索保险业落实“营改增”行业性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集成行业共性需求,充分整合资源,建设行业统一、公共的基础性服务平台。该项目着力减少行业重复投入和建设成本,辅助保险行业快速实现“营改增”政策落地。
该项目是全行业财税领域首家以云平台方式,向整个行业输出集约共享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构建了行业增值税管理一体化的技术服务体系。项目包括税控托管云平台、增值税销项管理云平台、增值税进项管理云平台、电子发票服务云平台和电子化服务平台。
20
建立数据交互动态监测机制
2018年,中国保信针对车险业务数据安全开展了专题课题研究,从车险平台整体业务着手,针对业务数据和流程进行多角度、客观、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主流行业信息安全防护的先进经验,最终形成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分析指引,为车险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建立业务数据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数据的交互内容、交互频次、交互数量等各项关键指标,及时发现交互异常行为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的防止数据泄露,确保业务数据连续性;组织保险公司就第三方平台行业合作、反爬虫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建立第三方平台监测机制,规范保险公司在从事互联网业务过程中的数据交互行为,严防行业信息泄露,在达成行业共识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全国车险信息平台共享数据与第三方平台交互指引》,并在2018年持续监测第三方平台查询及出单情况,定期向行业发布第三方平台监测报告并通报异常情况,及时提醒保险公司关注异常合作平台,有效保障了行业数据及客户隐私安全。
21
制定核心系统应急处理方案
为保障全国车险经营秩序稳定,确保车险平台核心系统突发故障时能得到科学、有效、及时的处理,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车险平台实际情况,制订并发布了《全国车险信息平台核心系统应急处理方案》。应急方案以“分级管理、快速响应”“及时发现、有效预警”“规范操作、合理处置”为思想,对车险平台核心系统各类故障的识别、通报、处理、系统恢复和数据恢复进行了明确规定,在保障保险公司业务连续性的基础上,确保行业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高可靠性。
22
日常客户服务
2018年新接入车险平台的有56家省级分公司,涉及21家保险总公司、27个地区,另有39家省级分公司正在进行联调测试。截至2018年12月,车险平台接入保险总公司67家,保险省级分公司992家。
2018年车险平台处理任务615882件,同比增长115.4%。分渠道看:工单任务491,268件,占比79.77%,日均工单量达1,346件;呼叫任务92,151次,占比14.96%,其中呼入71,573次,呼出20,578次,日均电话量252次;邮件任务20,330件,占比3.30%,日均邮件量56封;通讯任务12,133次,占比1.97%,日均通讯量33次。分种类看:数据类426,810件,咨询类160,954件,统计类5,657件,其他类22,461件。
23
客户服务集中式改革
为提升车险平台客户服务水平,2016年11月起车险平台启动了客户服务集中式改革,目前改革已经完成了原有34个分散客服的地区集中式管理,基本能形成了中国保信面向全行业统一的客户服务体系,简化了车险平台客户服务流程,形成了专业、规范、高效的客户服务管理。
2019,车险平台
强化保险业基础设施服务
持续强化和巩固与国家税务总局、交通部、公安部、商务部等部委业务司局以及信息主管部门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放管服、快处快赔、车船税、车险涉诉信息的交互共享等为突破点,着力打造部际信息交互中心;基于交强险、商业险等政策落地的行业车险信息共享与交互,成为行业政策落地及生产作业综合性支撑平台;基于反欺诈信息服务、全国车辆出险地名标准和道路风险地图服务等,为行业提升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提供基础性支持。
构建全球领先车险监管科技平台
严格有效落实车险平台监管科技任务,进一步强化车险平台的监管支撑作用,在商业车险改革过程中转型成为新型监管科技平台。
一是依托车险平台在线落实监管规则。把车险平台打造成为落实监管规则的核心平台,将监管规则转化为行业业务规则,通过车险平台与保险机构业务系统的交互规范予以实现,依托行业信息交互流程与标准实施在线监管,降低行业合规成本,提高监管的执行效率。
二是依托车险大数据构建监管预警机制。应充分挖掘车险平台海量数据对监管应用的价值,同时按照辅助监管要求,提升数据采集的维度和质量。
三是依托车险平台计算能力助力行业费率形成机制改革。依托车险平台实时生产数据,支持监管和行业开展定期回溯,按季度和不同的风险维度开展费率回溯分析,持续监测行业整体风险水平。
打造全行业数据工厂
目前车险平台在现有数据基础上,着手积极引入天气、车联网、维修、保养、金融风控等数据,未来在业务开展中将着重数据的沉淀,针对行业亟需的外部数据,也将进一步加大引入力度,全力打造全球最大涉车风险数据库,为监管及行业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和成熟应用的保障。在车险市场化发展趋势下,借助车险平台大数据强化全行业车险精细化管理。后续,车险平台将进一步提高数据研发核心能力,强化数据自主开发管理,在数据挖掘、分析、精算、建模、算法等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数据价值输出能力。
服务保险科技生态
把握保险科技发展的态势,与保险、税务、汽车等方面的科技和数据公司积极开展生态合作,拓宽合作范围和形式,通过数据、科技的碰撞与融合,共同构建车险大数据生态圈,打造保险科技平台的基础设施支撑。
以事故车定损云平台为切入,推进相关理赔流程和周边生态系统建设,建立理赔车辆数据生态圈,打造综合型车辆理赔服务平台;以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深入为契机,围绕行业相关的税收改革和减税举措,通过集成行业共性需求,有效整合资源,不断优化营改增行业共建成果和创新服务机制,探索建设行业统一支付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实现保险行业财税的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化,探索保险电子化服务生态。
End
投稿
请发邮件至 344236809@qq.com
交流
请添加微信号 Azhihuibao
精彩回顾
【特别策划】2371亿资本债“补血”都挂谁名下?国寿“重振”卯足劲350亿,珠江&百年38亿!
王滨首次公开亮相谈“重振国寿”:不是拍脑门凭空想象出来的!“重振”元年怎么做?
【重磅快讯】百年人寿化解偿付能力难题,欢庆成功发行20亿资本补充债!
万峰“老东家”年度指标大PK|新华“摸高”一尺,还是国寿“道高”一丈?
首份非上市险企成绩单:锦泰财险净利下滑至376万!与三大巨头差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