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农村合作社需要什么手续(办农村合作社需要什么手续费)


作者林海

这几天,头条里有一些三农领域的创业朋友一直在关心我以前的文章中写的回乡搞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今咋样了?有些人想联合农民搞土地股份合作社,到底怎么运作?今天分享我这几年的一些经历和领悟到的知识,与一些奋斗在三农基层具备条件、有想法、敢想肯干的能人志士一起探讨学习。

我曾经轰轰烈烈地回乡搞土地股份合作社,如今咋样了

我在四川苍溪老家农村何家坡,从2017年到2019年曾努力过想拿两个小队的人口和土地在当地建立一个土地股份合作社,去实践我心中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想法,希望能真实地让老家村里父老乡亲实现集体创收分红。

我的户口早已经搬进城市,也不是村干部。所以,搞这种模式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我原本是想与老家村干部一起干,由他们来组织搞这事;我帮他们搞项目划策及招商引资,以职业经理人的方式参与远程管理也可以。但我老家的村干部们年纪都大了,缺乏专业基础和这方面的经验,他们也不想折腾。所以,我只有硬着头皮跟一帮老弱病残的农民去牵头搞,想把模式搞成型后交给村组织,村干部从一开始也根本不相信我能搞成功基本没给支持。所以,我想把农民调动起来积极参与事务会非常难,有时会搞得搞很尴尬。

加上我由于工作和家庭原因不能长期扎根在老家农村,一年中需要跨几个省跑来跑去,村里又无年轻人搭帮手。我原来计划是用6年左右的时间来实现,后来改为8年。从2019年开始因为疫情反反复复地影响,不能天天跑回家乡农村呆,很多事情无法落地,所以这3年几乎搁置了。今后有没机会继续再搞下去还难说。

到目前为止,这个合作社只是拿了个营业执照并注册了一些股东进去而已,更像个专业合作社,并没有按照我的预期去实现。每年只是把当地及周边唯一拿得出手的老百姓种的有机红心猕猴桃在对外推广,项目经营和盈利模式非常单一,其他很多曾经的大胆想法都没能落地实现。

我们合作社发货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最好由村组织来牵头,不太适合其他个人或团体来发起

众所周知,农村的土地,农民是没有所有权的,只具有承包经营权。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普通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不同,就是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年限按每年的租金算作股本金入股进了合作社。

这个入股必须要把参与者的土地经营权流转进合作社才算数。其创办步骤可以按照一般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去走(这里不详细讲解,只讲重点),但它比一般专业合作社至少多了3大带有约束意义的文件和协议:《股东章程》、《土地入股协议》、《土地流转合同》。至于这些协议到底咋理,林海在这里不详细写,可以去翻阅一些样本。

土地股份合作社从严格意义地更像是一家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它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其实比较尴尬,它像公司却又不是公司,它显然不适合用《公司法》来诠释,得符合《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条例》和《合作社管理法》才行;但它像合作社又不像合作社,因为普通专业合作社只是一个以农民为中心的经济合作互助组织,算不上一家真正讲究盈亏风险的集体企业。

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我看来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在资金短缺时有机会拿土地经营权和项目去享受政策性的融资贷款。

通过我这几年的实践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更适合村组织来发起,并由集体经济来出资创办,它不太适合民间自由团体或某组织成员来牵头发起。因为这里边有两大管理难题:(1)涉及决策权及表决权;(2)风险承担与收益分配等机制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合作社的自由发起人及投资人,因为你可能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更高,所以你肯定得根据你的股权比例来抓这些权利才行。但这既不符合“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办社原则,也不符合集体企业组织中以民主集中制的管理模式;更不可能叫农民来承担风险。并且在合作社中,法律规定农民来去自由,想退就退很难约束;到时万一遇到有农民失约要临时退股扯起皮来,即使包青天转世也难断清楚。

在这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中,法律显然是偏向于保护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而不会去考虑外部少数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大多数外部投资者也不会乐意去投资土地股份合作社之类的经济组织,他们更认可投资由法人组合的公司。

所以,在本篇中林海并不主张非村组织人员去号召农民搞土地股份合作社。虽然法律并没禁止外人来搞土地股份合作社,但为了后期更好地管理并不会出现诸多复杂矛盾问题,最好还是村组织中的领导干部能人来领头。

如果您是村干部,就占有很多优势来搞土地股份合作社了;若是刚从外边返乡回来创业或村组织干部以外的人,我建议您成立“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模式也许更靠谱,公司也同样可以用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但盈亏责任在经营者主体,话语权在你手中,对于融资也更有利;专业合作社,可以将特定产业群体的资源集中起来,将你公司与农民合作社实现互补。

记者采访我们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