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有什么特产烟(北戴河当地烟有什么)

霜降已过,独立橘子洲头,定能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他那伟岸的身影。

当年那个“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革命伟人,也有最朴实平凡的一面——他是个烟不离手的“老烟鬼”。

对于大众来说,伟人应该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是毛主席不一样,他是最接地气的。

于是,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在影视里、在图片里、在文字里,手上夹着一根香烟或者嘴里叼着一根雪茄,吞吐着人间烟火气的毛主席。

从十八岁到八十一岁,毛主席的烟龄长达六十一年。

那些亲眼见过他的烟瘾的人无不叹为观止。

比如,美国作家R.特里尔撰写的《毛主席传》,是这样描述评价毛主席抽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毛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一个领 袖都不如毛抽掉的卷烟多。”

毛主席不仅抽烟历史长,他抽的烟的种类也特别多,可以说是“来者不拒”。

有一次,他向众人调侃自己说:“我是吃百家饭,抽百家烟的人。”

虽是笑谈,但也可见毛主席的亲民和烟瘾之大了。

那在他的戎马岁月里,他到底抽了哪些烟呢?不妨来看看,毛主席在戎马岁月里抽“百家烟”的故事。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毛主席总是在夜间处理工作事务,为了提神醒脑,烟和浓茶就成了他身边最为亲密的“小伙伴”。

有时候,遇到困难的问题,他常常是一根接一根地抽,等天明警卫员进来打扫时,窑洞的地下便是一地的烟头,密密麻麻。

早期学生时代吃得最多的就是纸质香烟,可是中央苏区是经济不发达的陕北农村,根本没有那么多可供售卖的香烟。

那时候,毛主席又时常去走访当地老百姓,老百姓们便将自家种植的“生烟”拿来给毛主席抽。

毛主席欣然接受,他把烟叶拿来晒黄、切碎,又用纸卷成一支支锥形,欣欣然抽了起来。

这种“生烟”烟味特别大,加上又是纯天然没有任何加工过滤,烟草里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也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

抽这种“生烟”虽然特别提神,也特别过瘾,但对身体健康是尤其有害的。

稍微有点地位的人,都不愿意抽这种烟味又大又不体面的农村烟的,“生烟”是干农活的老百姓们的身份象征。

但是毛主席没有在乎这些,吃着老百姓们亲手种植的叶子烟,和他们站在田间畅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的伟大使命,是平凡之中的不平凡。

礼尚往来,陕北的农民用叶子烟来招待毛主席,毛主席也会在乡亲们来根据地时,用好茶好烟招待。

一呼一吸之间,党和底层人民群众的心就被串联到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人民群众会这么爱戴毛主席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踏上了长征的路程。

长征期间,不要说烟草,就连基本的食物都很稀缺,战士们很多时候都只能吃草根吃树皮。

那时,毛主席的习惯就是在繁重的的工作中用各种刺激性的东西提神醒脑。

烟瘾伴随着繁重的工作接踵而来,为了缓解烟瘾,毛主席还摘取沿途一些有刺激性的树叶卷起来当烟抽。

这种不是烟草胜似烟草的“树叶烟”,缓解了他的精神压力,也陪伴他做出了许多重大的决策。

在各类人间的烟草气息中,毛主席缓解了工作的压力,获得了片刻的放松。

烟,之于他不再只是一个调剂品,更是他工作时的“好伙伴”。

百种“进贡烟”,钟情“555”

在与国民党艰苦作战的年月,毛主席得以尝到了各种品类的香烟。

如果说共产党是“贫民窟”里的“农家子弟”,那么国民党就是“富贵乡”里的“大富人家”。

与共产党的清贫不同,国民党在装备和生活水平上都更为优越。

所以就在共产党的“一把手”都吸不起好烟的时代,国民党却掌握着各种进口的高级香烟。

每次交锋,在收缴战利品时都能缴获不少烟。

毛主席也因此品尝到了牌子各异、五花八门的香烟,其中还有进口的“洋货”——“555”牌香烟。

“555”的品牌全称是State Express 555,它的品牌创始人是伦敦烟草商人阿尔伯特·莱维爵士。

“555”有着纯正英式的烤烟配方,依靠优良纯正的品质、与众不同的口味和独树一帜的营销手段,乘着帝国的邮轮走向世界各地,广受欧洲及亚洲上流人士欢迎。

那时,英美烟草凭借“555”香烟占据了中国烟草市场的大半江山。

此前一直吸着最接地气的农村“生烟”的毛主席,已经习惯了劲大味重的烟草。

在尝到烟味重、刺激性强的“555”牌香烟之后,他便十分中意。

相比之下,“555”牌香烟不会像“生烟”那样熏得旁人难受,携带也更为方便,这无疑是毛主席繁重工作中最佳的提神醒脑的用品。

新中国诞生后,国内各大建设蓬勃发展,毛主席的工作更为繁重,因此,他很需要借助香烟来调剂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这一时期,他改抽“555”牌铁罐装香烟,这种烟相比老牌“555”来说,烟味还是很重,只不过不呛喉咙。

烟火里的人生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共两党的激烈交锋中,每个决定都事关重大。

这时的毛主席烟瘾也大,有时候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在烟雾缭绕之后决定的。

一次战役中,面对前有天堑长江阻拦,后有追兵围困的进退两难的局面,毛主席便向警卫员要烟。

不知道从谁手里接过来一支烟,毛主席二话不说抽了起来。

一支烟后,他便做出了重大的决策,而最终的事实也证明他的决策没有错。

每次外出巡行、访问,毛主席总会习惯性购买几条当地的特产香烟,从各地的烟味里品味各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1959年6月25日,在阔别家乡32年后,毛主席第一次回到韶山。

见到热情欢迎他的老乡时,他拿出了他在去湖北武汉时买到的当地的特产香烟“珞珈山”。

当时听说“珞珈山”牌香烟,烟味很好,价格又便宜。

他便让随从人员帮他买了几条,吸后果然不错,就又买了几条随身带到韶山,准备着带回去给家乡人抽。

他同老乡李文贵一边吸着“珞珈山“,一边聊着天,一边开怀大笑。

在“珞珈山”独特的烟味中,“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身体状况不佳,负责给他看病疗养的医生曾多次劝他戒烟。

但是对于已经将吸烟这一习惯刻进肺腑的毛主席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他曾对医生说:“烟,我吸进去的并不多,大半是在手中燃烧掉的。没有香烟在手上,或吸上几口,在思考问题时,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了香烟在手,就好像补充了这个不足。”

这也足以看出,香烟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同寻常的。

但因为吸烟对于身体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于是医生便建议他使用烟嘴。

烟嘴可以过滤掉一部分有害物质,虽然没办法根绝,但对于无法戒烟、但身体状况又不太好的毛主席来说,还是十分有用的。

就这样,后来有些时候和别人会面,毛主席都会把还没有抽尽的烟头装进烟嘴里,继续抽。

后来,毛主席75岁时,患了一次重感冒,头痛咳嗽,喉咙不能再受到浓烟的刺激,毛主席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香烟。

但是烟瘾却非常的难挨,卧床养病的他时常想抽上一支烟,但一抽又咳嗽不止,他感叹道:“人病了,烟都没味。”

这话很快被李先念知道了,就建议毛主席抽一种特制的雪茄烟,说“这种烟可以解瘾,又不会咳嗽”。

在试抽之后,发现果然如李先念所说,这种烟不会刺激喉咙。

如此一来,可算缓解了毛主席的烟瘾。

自那以后,毛主席就开始抽这种特制的雪茄烟。

这种雪茄烟原产于四川什邡,卷烟的封口设备则来自越南。

它包装普通,却品质优良,若20秒内未吸,便自动熄灭,能预防火灾。

有一次在庐山时,因为当地云雾很重,雪茄烟因为受潮严重无法点燃。

还有一次在北戴河,也是因为空气湿度大雪茄烟不能点燃,毛主席便感慨又无烟可抽了。

针对这种情况,他的左右便开动脑筋,反复试验,后来终于从白炽灯可以烤烟受到启发。

他做了一个木箱,将香烟放进这种防潮的烤烟箱里,才使毛主席的烟免受潮气的损害。

因为四川距离北京路途遥远,为了毛主席的安危着想,长途购买这种烟,要是被有心之人知道了怕是会对他不利。

于是他周围的人便想着,在北京生产这种雪茄。

但因为这种雪茄烟对原材料的要求较高,在北京没法生产出来同样的产品,便不得不搁置。

在香烟里浮沉了六十一年的毛主席,在百家烟火里摸索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戎马岁月里,在吸过的“百家烟”里成就了他的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