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定制 为什么(基因定制婴儿是)

关于基因工程的话题,就像AI技术一样,一直都是我们心中一块神秘的领地。

但它们似乎又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甚至会影响人类进步的发展。

我们对于基因工程一知半解,又畏又惧,却又很有探究欲。

而到今天,基因定制,已经不算什么遥远的科幻梦想。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被发现后依法处理的“2018年的基因编辑事件”则说明了基因科技,是一件显得并不是那么梦幻事实。

尹烨在圆桌派里就很肯定地说过:“在今天的技术下,定制任何一个序列的人类,但它的功能,我预知不了。”

对于基因幻想题材的电影,我们都很有兴趣。

1977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千钧一发》,这部电影已经很超前地提及了基因定制技术实现后的设想。

该电影讲述了在以科技力量决定一切的未来世界里,一个不良基因(自然出生,没有经过基因定制的自然人),追梦的故事。

这部影片,不单单只是讲述了基因定制这种先进科学理念所带来的思考。而更多的还是从科学基因背景下引申出生命的意义和温情。

人类的发展史过程中,从没有脱离过歧视链。阶级分层,或明或暗,都一直存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科技力量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力量,但同时,有关科技与人类伦理冲突的问题,也会相应地频繁出现。

网上有评论说到:不管是财富、肤色、地位、性向……这个世界都存在歧视。


就算是基因,也是不例外。但有时候,被歧视的东西,就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吗?

影片的男主,靠自身的努力,以一个不良基因的个体,成为了一众优胜基因团体里的佼佼者。打脸了这个以优异基因决定一切的传说。


电影中有句话:“我也许没有伟大的基因,但我有一颗造梦的心——我就是那个统计学不计、但没人可以抹去的1%。

而在影片的最后,是体现这部片子温情的点睛之处。医生随意地提醒文森特并被他庇护了下来。

医生点明文森特是左撇子的时候,同时也说明了医生早就发现了文森特是冒充别人的身份。

他对文森特随意地说起他有一个基因不良的孩子,他的梦想便是当一名宇航员。

医生对于文森特的庇护,也是一个父亲想帮助孩子完成梦想的一种借代吧。

而最后终于登上飞机,即将完成梦想的文森特,他身负重大的使命感。

这种使命感不仅仅是医生孩子的梦想;也不仅仅是愿意与他交换身份的优良基因之人为了圆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则是人类内心深处,对于生命自由的渴望和尊重人权的一种抗争。

记得圆桌派第十二集中里,尹烨以一句话来结束他有关于基因话题的探讨,这里也借用一下:

“如果人类是一组代码,我相信人类的代码中是有爱的。”

不管科技发展到哪里,人文情感都始终会贯彻人的一生。决定人类生命厚度的因素,肯定不会是冰冷自私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