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先锋电子做什么的(奉贤先锋电子厂)

本公众号(fxkjwx)是奉贤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官方微信,提供奉贤科技政策、创新创业环境、智慧城市建设、各类科普资讯等方面推送服务。

奉贤科委官方网页(https://www.fengxian.gov.cn/kw/),欢迎收藏浏览。

奉贤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草案)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是奉贤区 “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核心产业布局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拥抱“三大机遇”、书写“四个传奇”、打造“四个奉贤”、建设“美·强”奉贤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奉贤区2020-2022年智慧城市发展,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10日)为指导,结合奉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坚持新发展理念,顺应新一轮信息技术和科技革命发展浪潮,聚焦智慧政府、智慧社会、数字经济等核心领域,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更高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更高质量助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更高效率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夯实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保障,构建统管全城的“城市大脑”、汇聚全区数据资源的数据中心,建设服务全域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大网络大系统大平台,深化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加快推进新一轮智慧城市示范引领、全面建设,为奉贤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做出更大、更显著的贡献。

(二)推进原则1、需求为先,惠民为本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立足于民生保障、经济发展、政府管理与服务的实际需求,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导向,增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便捷、高效、创新的感受度,让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成果惠及全民。

2、创新驱动,集成融合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契机,以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中心为基础,推动各部门信息系统兼并融合,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统筹、共享,形成跨部门、跨层次信息联通机制,实现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

3、突出重点,稳步推进

以服务群众为目标,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围绕区内重点发展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及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民生应用,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强化安全,保障有力

牢牢把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作为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辩证关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加强网络安全治理、提升技术能力、强化信息保护、完善管理制度,形成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奉贤区要持续深化全程全时“一网通办”的协同化政务服务,建立平战结合“一网统管”的精细化城市治理体系,建成数据引领的便捷化民生服务网络,打造智慧引领的高端化制造与美丽健康产业,弘扬奉贤特色的和谐文化,最终达到绿色环保、便捷、时尚、安全的宜居宜业之城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更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治理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夯实政务云、资源库、大数据中心、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服务网络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在政务、经济、民生、文化、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推动智慧应用的深化应用,优化营商环境,为社会、企业、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为深入推进奉贤区新一轮智慧城市发展,建成“美·强”型智慧城市,奉贤区要立足“夯实一个基础,围绕五大领域,全面推进二十六项任务(一五二六)”,不断提升智慧服务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提高政务管理、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民生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夯实智慧城市基础,提升服务能级

以国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结合奉贤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刚需,从基础网络质量、多元泛在的感知神经元、数据融合交互、共享服务云、信息安全防护等方面不断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为服务民生提供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的智慧城市基础。

1、提升基础网络质量

实现5G网络区域全覆盖,千兆光网进户上桌面,建成“双千兆宽带城市”,为市民提供世界一流的网络感知速率。探索建立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体系。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公共设施的功能集成、集约建设,充分利旧、分类分级改造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实现更高水平的普惠接入和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区科委(信息委)】

2、推动物联专网建设

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域物联专网,加强导则引领,部署城市神经元节点及感知平台,将城市要素变成数据要素,精准反映城市运行态势,提升奉贤区智慧化管理能力和预测风险能力;做深做细基层单元,构筑“城市神经元系统”,助力“城市大脑”功能拓展、服务延伸;综合运用深度学习、智能感知等技术,使城市和社会运行可建模、可计算,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区网格化中心】

3、深化“政务云”集成

在现有区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政务云”建设,建立全区统一的基础设施共享平台,提供“资源云、数据云、安全云、管理云”四大云服务,实现政务应用互联互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有效支持,为公共数据资源归集共享和政务大数据应用奠定基础。【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4、实现数据交互共享

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流通机制,强化公共数据归集,实施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可使用、数据状态可感知、数据应用可追溯、安全责任可落实。推动公共数据的全面共享应用,特别是为全区性综合性应用以及部门综合性较强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持续提升公共数据服务,不断增加公共数据开放目录,服务于社会公众。【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5、强化信息安全防护

加强公共数据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建设完善公共数据安全评估体系。完善网络安全综合监控体系,探索动态防御等新技术在网络安全漏洞发现、重大事件预警等方面深度应用,提升态势感知、应急协同处置和快速恢复能力落实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法》“三同步”要求;增强规划建设、运行监测、通报整改等各重点环节的网络安全管理;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机制。【区委网信办、区科委(信息委)】

(二)推进“一网通办”建设,深化便民利企

落实本市政务服务移动端整合、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政务外网建设和业务专网整合(三整合)工作要求,对照国家、市级“一网通办”的要求,以区政务数据管理中心政务云和信息资源云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公共数据归集共享,促进政务业务协同办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点登录、全程在线、全网漫游”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实现便民利企。

6、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以“应进必进”为原则,梳理奉贤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推动更多公共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奉贤频道,逐步从“侧重行政权力事项”向“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并重”转变,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区政务服务办、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7、深化电子证照和印章建设,推广社会化应用

梳理完善奉贤区电子证照库,进一步推进已归集电子证照应用覆盖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类目关联办事材料清单。大力推广电子证照的社会化应用,打造“在线开具证明”功能。按照“统一标准、分布实施、全面覆盖”的原则,积极开展电子印章工作,全面服务“一网通办”。【区政务服务办、区科委(信息委)、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8、做优质政务服务“店小二”,扩大社会受益面

做好“一网通办”宣传推广,逐步扩大社会受益面,引导企业群众在“一网通办”进行网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培育企业、群众网办习惯。实现线下反哺线上、线上赋能线下,推动政务服务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区政务服务办、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数据管理中心】

9、提升政务自助终端集成服务和末端服务能力

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优化完善已形成的三级自助服务体系。建立数据统计和统一调配机制,逐步优化全区终端资源配置。紧紧围绕企业群众办事需求,拓展终端服务功能、优化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终端实用性和应用率、提升用户的体验度。加强网点运营管理,提升终端办事的用户体验度。【区政务服务办、区行政服务中心】

(三)实现“一网统管”治理,优化管理效能

积极推进城市治理各行业管理系统功能融合、数据互通,汇聚城市运行态势数据,打造“信息共享、实时感知、智能管理”的“城市大脑”,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城市综合运营提供决策支持,打造智慧化、信息化的宜居宜业之城。

10、全力打造城运中心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政务云、视频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完善城市运行管理的数据集成、运行监测、指挥协同等功能,统一管理模式、数据格式、系统标准,统筹集成现有各类城市运行系统,加强硬件设施的共建共用和信息系统的集中管理,全力打造集城市态势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决策分析、智慧城市体验展示、信息服务体系等功能于一体的区、街镇、居村三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增强城市综合管理的监控预警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跨领域协同能力,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探索城管执法“街区商户云”、“智慧工地”应用,加大城管执法数据信息与区城运中心互相融合,助力城市智慧管理。拓展“一网统管”冗余节点,打造平战结合统一平台。【区网格化中心、区城管执法局、区民防办】

11、建立健全“智慧应急”

依托区城运中心“城市大脑”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以集约共享为原则建立覆盖全区范围的“智慧应急”、“智慧消防”、“智慧气象”等管理平台,提升我区卫生、防汛防台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处置能力。【区应急局、区气象局等】

12、加快建设“智慧公安”

结合我区“雪亮工程”,实施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整合,建设社会面智能安防项目,全力提升社会安防水平,以视频监控为基础,推动图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在城市安防实战、大人流监测预警等领域深度应用,提高智能化社会治理水平,确保重点区域绝对安全,确保社会面和谐稳定,进一步推进平安城市建设。【区公安分局】

13、完善建设“智慧环保”

基于“互联网+智慧环保”的理念,依托现有环保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环境监测设备数据,提升信访矛盾集中区域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管,向社会开放发布水质、大气、噪声等环境质量要素指标。推动垃圾分类智慧应用落地,实现生活生产垃圾的智能分类、回收利用。【区生态环境局、区绿化市容局】

14、推进实现“智慧水务”

基于奉贤区水务监测体系,在全区河湖水体和供排水管网的各环节部署智能监测设备;整合优化水质监测、管网运行、泵闸运行、现场处置等水务业务管理系统;探索奉贤区工业排水人工智能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水务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一张水系图、一张监测网,打造“智慧水务”平台,构建统一调度,协同指挥,全过程监管体系,实现水务“一网通管”【区水务局】

(四)深耕智慧民生应用,做实便民惠民

以“服务民生”为宗旨,贴合市民生活中对智慧应用的实际需求,加速推进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智慧民生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服务协同,构建全面、高效、普惠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15、积极建设“智慧社区”

以信息基础设施高速泛在、公共服务便利化、社区治理信息化、家居生活智能化为重点,围绕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和谐,开展智慧村庄和社区建设试点,促进村庄和社区服务集成化、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现代化;拓展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基层社区治理“社区云”,完善区、街镇、居村三级架构,推进街镇居村各类信息系统归集,有效支撑居村委会减负增能;支持基层综合管理应用,与党建民生和城市运行资源共享,创新基层事件发现机制,丰富区镇协同处置主体,创新社区治理020模式,推进社区治理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区民政局、区地区工作办、各街镇、海湾旅游区、头桥(集团)公司】

16、深入推进“智慧交通”

深入推进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综合性的交通信息控制中心,借助配套的车检器、线圈设备采集交通信息并经过处理后发布路况信息,实现交通诱导,减少市民出行时间成本。进一步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在现有的2434个道路停车位的基础上,逐步扩展覆盖范围,并使其与智慧城市其他功能模块有机结合;探索智慧停车位联动机制,做到城市治理与惠民便民有机融合。【区建设管理委(交通委)】

17、融合发展“智慧健康”

深化医疗资源联合联动,提高医疗资源的效率效能;运用新理念、新技术,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现有的“医疗健康信息查询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医院覆盖面,实现与区内计划免疫接种预约管理系统、轻问诊等系统进行对接,为区内老百姓提供更为完善、便捷的互联网健康服务;与上海健康云移动App、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设备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并通过大数据分析辅助健康管理及医疗诊断,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健康服务。建设奉贤区影像(医技)互联互通互认云平台,努力构建诊疗安全、就诊便利、沟通有效、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上下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医疗保障局】

18、继续深挖“智慧教育”

大力培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和信息化特色项目,推进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育人深度融合。统筹建立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人工智能场景的共性服务,实现更精准的“教”,自适应的“学”;积极开展以物联网、云服务为基础的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德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推进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展混合式学习,探索基于智慧教室学习模式的运作机制。【区教育局】

19、深入研究“智慧养老”

在现有的“智慧居家养老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老龄化趋势,进一步研究为老助老养老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建立综合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结合多种类型智能终端设备,开展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运营,整合养老社会资源、政府资源、信息资源,为老年、伤残群体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的一键呼叫、应急救助、居家监护、定位服务、健康管理等居家养老服务;结合区域特性,以“智慧养老”为突破口,打造奉贤养老品牌,完成国家级试点示范创建。【区民政局】

(五)培育智慧经济产业,促进经济增长

不断促进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向“智慧经济”的升级转型。

20、深入推进“两化融合”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实现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聚焦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鼓励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聚焦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服务化延伸,推进“5G+AI+工业互联网”模式创新,加快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做强一批领军企业,全面赋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等行业创新发展。【区经委】

21、优化升级“智慧服务”

推动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东方美谷+未来空间”双核心产业,促进数字化向智慧园区、智慧商圈等更多更广领域渗透。支持围绕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经营各环节实际需求的创新平台发展,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建设综合运营管理的智慧园区;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各类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集聚发展;支持对接产业链的嵌入式电子商务集成创新服务平台,打造电商服务、移动支付和传统商贸融合发展的智慧商圈。【区经委】

22、探索创新“智慧制造”

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结合5G应用创新,围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应用电子商务创新制造、服务模式;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发展云制造和个性化定制创新制造模式;鼓励制造业企业提高生产设备、制造工艺、生产组织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等先进制造技术的示范应用。【区经委、区科委(信息委)】

23、探索挖掘“智慧农业”

探索创新驱动、顶层规划、同步应用、平台上移、应用下移,深化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建设奉贤区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数据采集、数据汇总、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政府部门管理决策、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指导、社会公众生活服务等提供更加完善的智慧支撑。【区农业农村委】

(六)探索智慧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惠民

以“贤”、“美”文化为核心,整合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信息化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打造智慧旅游、智慧展览、智慧娱乐等特色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实现文化惠民。

24、汇聚整合文旅资源

建设奉贤区文化与旅游数字服务平台(文旅云),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打破公共文化资源的条块分割,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要。【区文化旅游局】

25、创新打造智慧展览

以区内各大展览展示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等)为依托,充分运用5G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创新“5G+AI+VR”观览模式,提升观览的趣味性和立体性,提升观览体验度,实现更好的宣传推广效果。【区文化旅游局】

26、探索发展智慧旅游

深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大数据采集、分析为依托,改善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可视化系统、平台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互联网+的运营思维,更好地推广旅游产品,提升经济效益;从旅游服务、政府管理、产业营销等方面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区文化旅游局】

三、机制措施(一)优化组织架构

增强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决策功能,坚持区镇协同、分工负责,强化工作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由区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全区智慧城市建设统筹指导。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设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领域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化工作。

(二)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强化对智慧城市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项目前置初审工作机制,节约项目评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立项目绩效评估机制,着重强化系统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奉贤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与管理水平,助推奉贤区智慧城市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智慧城市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在智慧城市细分领域,打造实训基地,持续推动智慧城市领军先锋评选、智慧工匠选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培育,构建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四)探索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

充分践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引入优质社会资源,发挥资本市场优势,大力吸引汇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入共建,在惠民服务、精准治理、智能交通等重点领域,以社会大众需求定向开发智慧城市服务功能,以社会主体发展需求推动智慧应用创新发展,探索政府公共数据集、公共投资项目与社会化开发应用创新融合,提升社会化开发应用的精准服务能力,分担政府管理投入,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起草背景和决策依据《奉贤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docx

奉贤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草案).docx

END

奉贤科技发布

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