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有多少辆汽车(丹东机动车有多少辆)

建军节临近,铁锤虽然身处车圈,却也知道任何市场想要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繁荣稳定的大环境,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大环境的繁荣稳定自然离不开军队的贡献,我们的军队是全世界最好的军队,因为全世界只有我们的解放军把自己叫做是人民的子弟兵。

今天为了应景,铁锤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脱胎自志愿军的丹东黄海汽车,他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1950年10月,美军公然越过北纬38°线,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我国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丹东黄海汽车的前身,志愿军总后勤部汽车修配厂、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修理厂大致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成立的。

两个修理厂大部脱胎自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部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为前线输送枪支弹药、被服给养。往往一次运输任务结束后,运输队损坏的汽车就有十几辆甚至是几十辆!再加上前线缴获的美军汽车大多损坏无法使用。修理、改装这些车辆就成了摆在总后勤部长洪学智上将面前的大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洪学智上将决定在临近前线的丹东地区成立两个修理厂,就近修理这些损坏的汽车,为部队的需求提供便利。

同时从下属十八个汽车团的一二级主官中选中了志愿军后勤部汽车一团团政委王扶义,担任总后勤部安东汽车修配厂的厂长。

王厂长上任后,迅速组建起了1000多人的队伍。其中除了从前线抽调回来的战士,还有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的技术工人,甚至还有本地的汽车修理工和过路的司机师傅们!

因为当时时间紧任务重,还没能等到三道沟的厂房改建好,破损的汽车就通过军列一列接一列的送到了修配厂的手上。没有厂房,王厂长就带着队伍冒着被空袭的危险,在安东制药厂、食品罐头总厂的大门口、马路上就地开展维修作业。由于是露天作业,安东当地的修理工与过路的司机师傅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自发的赶来加入了修车队伍;尤其是过路的司机师傅们,很多都是自备工具,来了就干,干完就走,不留姓名,更不索取报酬!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修配厂凭借着自身的努力与各方的帮助,在成立的第一个月就出色地完成了一百多台各型汽车的修理工作,为前线部队的转移与给养输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能一百多台车这个量在今天很多中大型修理厂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请各位想一下,那是在露天的环境下,那是在战争中,虽然是在后方却也需要随时提防敌人的空袭,修复的更是战争前线送下来的战损车辆!现在你能理解这样的成绩是多么的了不起吗?

战争末期,板门店谈判时关于双方交换战俘的问题,美方坚持只能将战俘送到开城,想看我们的笑话。为了将饱受煎熬的英雄们及时有效的转运回国接受治疗,安东修配厂再一次临危受命,十五天时间赶制30台救护车,那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王厂长带领全厂职工24小时连轴转,夜以继日的奋战了15天,终于赶在最后一刻前将30台嘎斯卡车改装成了救护车。当王厂长带着30台崭新的救护车开出厂门的时候,厂里的师傅们全部都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香甜的进入了梦乡,支撑他们这15天连续奋战的我想应该就是他们骨子里那份军人的血性吧。

1954年12月31日,由于各方情况的变化,志愿军总后勤部经过慎重考虑将志愿军总后修配厂与东北军区后勤部第二修理厂合并,并于次年4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部安东汽车修配厂,厂址就设在伪满时期的"安东机械厂"旧址,这个位置也就是后来的丹东黄海南厂。

但由于需要修理的汽车逐渐减少,此时的安东汽车修配厂已经逐渐发展成了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到1958年移交给一机部时安东汽车修配厂的缸套、缸体、活塞等各种汽车配件年产量已经超过了60万件,厂名也由安东汽车修配厂改成了安东汽车配件厂,主要职能就是为一汽解放生产配套零件。

也是在这一年,当时的安东厂成功试制了"建设牌"51型载重汽车。开创了安东厂汽车制造的新纪元,安东厂进入了自主汽车制造的萌芽阶段。

当时恰逢长春一汽的红旗项目进入了攻关的关键时刻,安东厂便抽调了一批技术人员赶赴长春一汽,为红旗项目提供帮助。这批技术人员回到安东厂后也被称为安东的"汽改人",他们带回了一汽的造车理念与汽车的设计思路,并带领安东厂制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小轿车和客车。

虽然该车型未能量产却为安东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安东厂对于民用车有了懵懂的认识。

就在安东厂民用车项目刚刚进入萌芽阶段没多久的时候,准确来说是1964年,安东厂被划入长春汽车工业总公司管理,主营业务也被调整成为了军用改装车的生产,民用车、乘用车项目也因此流产。

不过对于安东厂来说,并入长春汽车工业总公司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得到了四道沟"安东铝厂"的厂房,并在此基础上改造成了后来的丹东黄海北厂。工厂生产线的改建为工厂扩大产能以及后期转产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65年由于主营业务的改变,安东厂再一次改名成为丹东汽车改装厂。

并先后推出了AD400Y型飞机加油车、AD400Y型舰艇工程车、AD400G型工兵修理车;AD442F型飞机修理车、AD831型发电拖车、AD832型电焊拖车;AD400Q型汽车修理车;AD7203型对接运输车等车型,继续为军队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常说的"退伍不褪色"、一朝穿军装,一辈子是军人?

到了1969年为适应计划经济时代的需求,丹东厂被划归丹东市冶金机械工业局领导和管理,并开始着手研制载重汽车。这让做梦都在想着自造汽车的丹东厂兴奋不已,全厂上下士气高昂!丹东也厂正式进入了自主汽车制造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丹东厂试制的各型载重汽车均获成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改装车方面,旗下的中型自卸车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这应该也是丹东厂的第一次高光时刻。

此前丹东厂的产品要不就是汽车零配件,装在里面别人看不见;要不就是专供部队,与世隔绝外面的人不知道。这下终于造出了属于丹东厂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老一辈们看到满大街跑着自己造出来的汽车,那份欢喜与自豪可能是今天的我们体会不到的。也是在这段时间里丹东厂第一次用上了黄海牌这个品牌,不过不是用在了自家生产的卡车上,而是在改装车上。

毕竟此时的丹东厂名义上还是叫丹东汽车改装厂。在当时的体制背景下,自家即便是有自造汽车的技术,没有计委给的指标也是没人要,不能造的。直到1983年9月丹东市计委批准丹东厂改名成为"丹东汽车制造厂"后,丹东厂制造的载重汽车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从成功试制第一台“辽宁6号”越野车到1985年,丹东厂累计生产载重汽车2000余辆,在计划经济时代丹东厂的这个成绩还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改名后的丹东厂开始了由生产改装车向汽车底盘、载重汽车、客车的转变,不得不说丹东厂是新幸运的。因为那时候的汽车市场改装车需求锐减,而随着公路总里程数的增加,公路客车的市场正在急速增长。刚刚完成转型的丹东汽车制造厂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机会,开始大力发展公路客车,更凑巧的是丹东厂在1980年就完成了各型客车的研究试制工作。

旗下的DD6121HS、DD6122HS、DD6112ES大型城市客车,DD6101HSK中型城市客车,DD6112HQ、DD6129H3/H4大型旅游客车,DD6990H2中型高级旅游客车、DD6113HKA大型高级旅游客车等各型车辆迅速占领了全国各地的公路客运市场。丹东厂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高光时刻。

1985年左右丹东厂斥资壹仟万元完成了技术改造,同时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特拨发九千万元的研究经费,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底盘技术,更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丹东厂逐渐做到了客车产销量全国第一的位置。

当年有不少国外的汽车生产厂商主动找到丹东厂,希望能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新型客车却被丹东厂一一回绝。自此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丹东厂在国内的客车市场那都是响当当的厂家,他的黄海客车跑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多少八零后九零后共同的记忆。

可也就是这十年的安稳日子,为丹东汽车制造厂的没落埋下了祸根。我不知道是领导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还是领导们被整个换了一茬,丹东厂开始原地踏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这样的原地踏步是致命的。一大批像桂林大宇、河南少林、聊城客车、扬州亚星这样的企业追了上来,市场被后来者们逐步蚕食,丹东厂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1997年,丹东厂的大型客车市场占有率为39.24%;但到了1998年,就跌到了21.27%;后知后觉的丹东厂抱着自己全国产销量第一的牌子动也不动,等到2002年市场占有率只剩下5%的时候,丹东厂已经资不抵债,朝不保夕了。

2002年11月,辽宁省和丹东市两级政府实在不忍心让这样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车企就此消亡,于是开始撮合丹东曙光重组丹东汽车制造厂。被曙光重组后,双方共同成立了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曙光持股51%,黄海集团持股49%。

曙光重组黄海后秉持着对于黄海方面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为了能平稳实现过渡,就留用了老黄海的领导班子继续管理新黄海,仅对新公司的规章制度,绩效考核标准做出了改变。谁知老黄海的领导班子对于曙光方面的企业化绩效考评与规章制度非常不适应,对曙光方面表示出了非常不配合的工作态度,甚至是领导干部带头违反新规定。闹的双方非常尴尬,正常的工作一度无法开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方面也暂停了对于黄海的贷款批复手续,黄海也因为频频遭到举报被暂停了生产资质的划转,内忧未解又加外患的黄海汽车岌岌可危。恰逢2003年非典爆发,客车市场进一步萎缩给了黄海重重的一击,黄海被迫停产整顿。

2003年7月,曙光集团董事长李进巅亲自挂帅,进驻黄海。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黄海得以再次发展并开始进军乘用车领域。

但属于丹东汽车制造厂和老黄海的时代已然过去了。以后的故事我们就放到跟曙光汽车一起讲吧。

军工这条线上诞生过非常多优秀的企业,他们因为军人的血性、敢打敢拼的作风一路发展起来。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那么一部分人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企业也就逐渐被淘汰,消失在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猎豹、南燕、哈飞、云雀、秦川等等皆是如此,一种精神对军队重要、对一个企业同样至关重要!

如今军工线剩下的车企着实不多,其中的长安、北方可能就是这里面的佼佼者了。但从他们身上我似乎已经很难感受到军人的那股子拼劲了,倒是在一些民营车企中看到了他们创业初期的样子。着实是后生可畏,就是不知道这后生们变成了老油条还能有几分拼劲了。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我们有缘再会。

每个车企都是一本好书,看车企故事品百味人生。我是铁锤侃侃,感谢您的观看,祝您及家人平安喜乐、福寿绵长。

关注铁锤走夜路,下一篇我们来聊聊哪个车企呢?想看什么就在下面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