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对我国航天领域实施封锁,一边指责“我国拒绝与美国合作”,这是哪来的厚脸皮?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却不以为然。
4月27日,美国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又有了雷人言论,称中国缺乏与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太空领域上的合作意愿,并用“跳探戈需要两个人”暗指合作需要相互配合!
这还不算完,比尔·纳尔逊还指出我国一火箭的第一级在印度洋降落,但并未与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分享跟踪数据。然而比尔·纳尔逊全称不解释中国为何不与NASA合作。
比尔·纳尔逊上次引发网友关注是去年,他在2021年6月份在美国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支持将“沃尔夫条款”永久化的就是纳尔逊。而这次网友对纳尔逊就不客气了,发帖称他有两个常识性错误。
首先我国在航空领域对其他国家一直是敞开怀抱、积极合作的态度,目前我国空间站已收到了17个国家的合作申请,2023年前后将有3名欧洲航天员进入空间站。
其次,是美国首先拒绝与我国航天合作的,现在见国际空间站老太臃肿、摇摇欲坠,又指责中国缺乏合作诚意,这是什么逻辑?
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究竟是什么?与他相近的呼应的《考克斯报告》又是什么?说起美国对我国航天领域的封锁,“沃尔夫条款”是不得不提的。沃尔夫条款背后推手是弗兰克·沃尔夫,他的身份是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商业、科学及相关机构小组委员会主席。
2011年4月,在弗兰克极力推动下,奥巴马签署的2011财年开支法案中的第214页至215页出现了一项扎眼的条款,这就是所谓的“沃尔夫条款”。条款中有这样规定,禁止美国航天局与中国有任何形式的科研活动和合作项目,也不允许美国航天技术人员与中国航天人员交流,更别提接待中国访问学者了。
而在执行阶段美方更是变本加厉。2017年美国驻北京大使馆以不能明说的理由拒绝向我国一名专家发放签证,而被拒签者就算中国月球和空间探测工程中心于国斌,当年他计划在美国举行的“Microsymposium 58”研讨会上作关于中国开发月球和火星的计划报告,结果因拒签而无法参会。
2019年,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由美国主办,我国航天在全世界处于第一梯队,没有中国参加难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大会!即便是这样,美国仍拒绝我国航天人员参加,给出了一个简直荒唐的理由,称我国是因为时间原因不能按时参加!
沃尔夫条款说白了就是打压中国航天,同时减少中国航天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以此凸显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霸主地位。
而在沃尔夫条款之前,还有一个《考克斯报告》,它曾让我国航天人初有成绩的火箭业务一夜清零。1999年5月美国出台了所谓的《考克斯报告》,该报告规定任何国家不得将含有美国技术和元器件的卫星交由中国火箭代发!
这里有一个大背景!
1997年我国火箭连发6次、6次成功,1998年7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欧洲“鑫诺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入轨!发射成功率高、造价低的中国火箭很快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韩国、意大利等国纷纷找上门来求合作。
就在这个时候《考克斯报告》出台,因为含有美国零配件,上述国家被迫与我国终止了卫星代发合同,只能交给报价更高的法国、俄罗斯发射。令人抓狂的是,美国和法国私下配合,大幅提高卫星发射价格,弄得市场一片混乱!而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只能在一旁眼睁睁看着,却无能为力。
沃尔夫条款只是纸老虎!我国航天人岂能被一个沃尔夫条款所阻挡,从神舟5号到神舟13号,从天宫一号到核心舱,从杨利伟到王亚平,我国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
沃尔夫条款究竟是封锁了中国的航天发展,还是起到相反作用,一部分美国研究机构给出了自己的分析。
在此期间(沃尔夫条款实施的2011年后),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和太空能力持续增长。被美国领导的国际任务排除在外并没有阻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反而促使中国自行发展的能力。由于被限制无法开展国际空间站 (ISS) 合作,中国开始开发和测试自己的模块化空间站。中国启动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作为永久性空间站的试验台。中国国家航天局(CNSA)宣布,中国永久性空间站(CSS)将于2022年全面投入使用,目前进展顺利,2022年将执行6次任务,年底前初步建设完成。以我国卫星代发业务为例。为摆脱美国的限制,我国科研团队先后创出了“中国火箭+欧洲卫星”“中国火箭+中国卫星平台+欧洲载荷”等新模式;后来干脆对客户采用一揽子整体模式:中国火箭+中国制卫星!外国客户只需要交钱就是了。靠这种新模式,我国先后拿下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订单,获得了一致好评!
美国研究机构在沃尔夫条款影响报告中,还写到由于对中国航天持续封锁,也客观对美国航天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空间站老化与准备退役,俄罗斯、欧空局以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将被中国向全球开放的空间站所吸引,中国正将自己定位为未来太空探索任务的首选伙伴国家。而且除了国际空间站外,美国还关闭了阿尔忒弥斯与月球门户上与中国合作的可能,但这些合作的国家与地区中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航天局、日本以及可能的俄罗斯都有可能与中国展开合作。为此,研究机构在报告中举了一个例子。2019年1月嫦娥四号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虽然美国早已完成登月工程,也带回地球300多公斤月壤,但从未对月球背面有深入研究,尽管探测器绕着月球转了N圈!美国竟又以国际合作的名义请求我国分享部分数据!
写在最后正如开篇所讲,美国现在从舆论上打压我国航天,其实也是围堵我国航天失败的证明:技术封锁失败,只能耍嘴了。按计划国际空间站在2031年坠落,问题是国际空间站早应在2015年前后退役,现在是超长服役了。俄罗斯作为国际空间站中的另一个主导者,最近与美国搞得有些不愉快,可能这也是美国在航天领域感到压力的原因所在。
最后说一句,但凡涉及核心技术,别人是不可能提供实质帮助的,只能靠自己!前有航天,后有光刻机,都是如此!
原创: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