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牌什么时候实施(北京新牌照制牌时间)

7月13日,北京市召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周年新闻发布会。北京青年报记者从现场获悉,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夏沁芳介绍,综合分析主要监测指标数据表现,可以看出,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呈现四个特点:

首先,国际交往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提升

受疫情影响,北京入境游客人数、国际体育赛事数量及接待国际会展数量下降,但国内外优质资源集聚力不断增强。2021年,在京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7家,较上年增加2家,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大型外资商业企业180家,较上年增加25家。随着北京首店政策的推进,全年新落户首店(含旗舰店)901家,是上年的近5倍,其中全球首店3家、亚洲首店7家、中国首店59家。

其次,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消费创新力不断增强

一是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市消费市场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2021年,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1.7%),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增长8.4%(两年平均下降0.7%)。

二是消费创新力提升,“新”消费发展势头较好。在传统实体零售业态经营总体趋缓背景下,网上零售近年来发展迅速。2021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实现网上零售额5392.7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为36.3%,较2019年提高13个百分点。此外,服务性“新”消费边界持续拓展,全市在线娱乐、在线体育、在线游戏和互联网出行等新消费领域实现平台交易额6150.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在线体育和在线娱乐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

第三,商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消费供给不断改善

一是商圈表现较为活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主要标志,也是世界消费流行趋势的集中体现。2021年,全市监测的52个重点商圈限额以上商业单位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2.8%,明显好于全市社零总额增长水平。其中王府井等22个传统商圈完成改造升级,国贸、西单和三里屯等商圈消费业态丰富,促消费活动多样,商业氛围浓厚。

二是消费供给更加丰富。2021年末,全市商业综合体(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标准认定的)达到84个,分别较2019年末和2020年末增加21个和8个,实现销售额(营业额)首次超千亿元,同比增长33.6%。北京免税店和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由2020年的553个大幅增加到726个。其中离境退税商店数量为717个,增加173个,数量稳居全国首位,已实现52个重点商圈全覆盖,共设有6个“即买即退”试点商店,数量较2020年增加1倍。

第四,消费者满意度和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一是消费者满意度总体提升。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2021年,北京消费者满意度综合得分位居第9名,首次进入前10名,比2019年和2020年分别提升11名和4名。其中消费维权领域位列第7名,比上年提升35名。

二是消费便利性进一步提高。2021年,全市建设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612个,年末达到9.1万个;全市平均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310个,比上年增加28个,社区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实现全覆盖。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