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捷达行车记录仪倒车影像多少钱(大众捷达倒车影像多少钱一个)

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充斥着喜悦的气氛。在大众汽车中德双方高层的见证下,巨幕拉开,硕大的“JETTA”将狼堡装点成了并不常见的蓝色。这一夜,中德双方30年的造车情缘,又增添了新的纽带。

这是发生在2019年2月26日的一幕。虽然捷达品牌被定义为一汽-大众的第三品牌,但德方的重视程度显露在表面。一半英语一半中文的PPT在他乡八面威风,预示着在中国拥有400万辆年销量的大众集团,再添震慑世界的突破点。

将价格大幅杀入10万元腹地的捷达,不出意料地用德国血统和“大众背书”推波助澜,几乎成为最快月销破万的新品牌。同一时间,自主品牌市占率巧合般“应声下跌”。

一切看似顺风顺水,直到最近中汽研的出现,让我们觉得那些印刻在照片上的笑容,笑里藏刀……

金身告破

今年8月29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发布的第二批碰撞成绩如约发布。在千篇一律的成绩单中,一汽-大众旗下捷达VS5发挥稳定,综合得分率84.9%,“力压”马自达昂克赛拉、三厢福克斯排名垫底,成为同批次内唯一获得4星的试验车型。

从这些测试图片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碰撞现场的惨烈。车辆与水泥墙高速对撞瞬间,车体发生向上弹跳,后排假人几乎脱离座位,颈部肉眼可见的扭曲,致使后排头颈部得分仅有0.245。

在最终的碰撞结果中也明确显示,前排乘员假人头部仍然受到强烈撞击,并且膝盖存在受伤骨折风险。也就是说,VS5的安全带与气囊位置设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这并不像是中学生考试一样偶然失利,无伤大雅。相反,捷达VS5碰撞4星打破了两大记录,一是让合资品牌时隔多月再登舆论潮头,二是打破一汽-大众多年不败金身,将家族最差碰撞成绩从四星半拉低至四星。

这个成绩究竟有多惨?举两个例子。上汽大众帕萨特在中保研碰撞中“折戟沉沙”后,在中汽研战场铁树开花,以综合得分率91.4%的高分稳拿5星;其次,之前悬挂VW标的捷达轿车也在中汽研碰撞测试中摘得5星成绩。

反观以往批次中的碰撞4星车型,基本都是三四五线以下名不见经传的边缘车型。人们都说大众只会换标博取新的关注度,但是从同价位“VW”品牌和捷达品牌车型的碰撞成绩来看,我们草率了。

头顶大众经济型车光环的捷达,果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什么叫做“经济”。

情怀“无价”?

我们不能否认,从消费者的视角看,捷达品牌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购车选项。

10万以内的价格,收获MQB平台、大众“亲生”的EA211发动机,外加大众品牌背书,而失去的仅有那一点提供便利性的车载配置,以及“无关痛痒”的软材质装潢。

得失之间,厂家“薄利多销”良性循环,消费者做出了该有的让步,这本该是一笔公平交易。然而,一再的让步终究应该有条底线,那就是安全。

以欧洲为主场的大众汽车,自从进入中国市场前,就曾以严苛的制造标准名震天下。他们不仅有世界最严苛的E-NCAP作为安全考核,而且销售渠道几乎遍布全球,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满足世界各地千变万化的法规,达到最高等级的安全性能。

大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车型也是如此。即便被行业默许的减配大行其道,让人有苦说不出,但是从PQ到MQB时代,我们的确很少看到大众车型碰撞测试“翻车”的场景,尤其针对一汽-大众的车型。

这足够证明,他们有实力把被动安全做到最好,除非他们不想。

前人种树,不应捷达乘凉

就连大众官方也没有否认捷达“廉价品牌”的定位,从这一点出发,捷达VS5“躺赢4星”看起来无可厚非。但这件事之所以不能原谅,一是因为产品明显“开倒车”,二是要看厂商许诺过什么。

我们摘录一段话。这段话出自捷达品牌发布当天,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成员,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他说:“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我们即将揭幕大众品牌捷达品牌,这是一个深深植根于德国的品牌。”

“捷达品牌将大众汽车品牌DNA贯穿其核心,并通过先进的技术,为初次购车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选择,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对比那个被颠飞“顺带”腿部骨折的假人,如今回味这番话,究竟是他们对“安全、可靠”有了新的界定方式,还是对初次购车者的生活方式有了另辟蹊径的解读?

总之,曾经在30年间赢取中国用户的捷达,而今也到了“过度消费情怀”,明知故犯的地步,它和根植于中国用户心中的“大众品质”似乎渐行渐远,反而为降低成本开辟了合资品牌新的“下限”。

前车之鉴,这定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丰田章男因为踏板门声泪俱下,高田气囊直面破产窘境,都是因为贪图利益酿成大错,为“侥幸”加倍偿还。

而今,捷达品牌虽然不至于沦落四面楚歌的境地,但如果长久如此,它终究会成为定时炸弹埋藏在大众这艘巨轮中,毁灭自己,伤及他人,也可能让中德双方苦心经营40年的汽车帝国“一损俱损”。

当自主品牌都在将捷达视作“鲶鱼”,当“大众品质”还有能力征服消费欲望时,万众瞩目的捷达应该以身作则,用不可撼动的工艺、品质,核心技术参与到2700万辆级市场的良性竞争中。

无止境地丧失信任,将捷达当做利润奶牛,倒霉的终归还是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章,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