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是什么日子(2014年4月30日是什么日子呢)

2014年4月30日,在记者的镜头下,一位14岁的男孩拿出半盒米饭,在山上熟练地摘下一束野草,拌着自制辣椒酱,津津有味地嚼起来。



他还微笑着向记者介绍哪些野草是酸酸甜甜的,哪些是苦涩而不能吃的。


记者心酸地看着这个黝黑瘦小的孩子,疑惑地尝了一口男孩觉得最好吃的“野菜”,便立刻吐了出来。


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些又酸又涩的“野菜”,眼前这个小男孩居然当主食吃了7年!


当记者再深入了解眼前这个14岁男孩时,泪水不禁浸湿了眼眶。



6岁丧父,母亲改嫁,爷爷奶奶相续去世

六岁以前,广西隆林德峨镇新街村马排屯,生活着幸福的一家六口。


杨六斤是这个家庭的掌上明珠,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的团宠。


之所以叫杨六斤,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刚好是一枚六斤重的健康宝宝。


和所有普通孩子一样,杨六斤也拥有着无忧无虑最幸福快乐的童年。


他成群结队地和村里的伙伴嬉笑打闹,捉蝉捕虾、上山下水,躺在父母的怀里撒娇嬉笑。



虽说家庭是世代农耕为生,生活条件艰苦,父母却倾尽所有,将最好的带给孩子。


但是人生如戏,有的剧本注定不会按照设定的一帆风顺,而这个小男孩的幸福生活在六岁那年戛然而止。


2006年,随着一声啼哭,母亲杨三妹给6岁的杨六斤添加了一个弟弟。



新生命的诞生,虽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不少欢笑,但是这几分欢笑当中却夹杂着不少压力与沉重。


转眼间,六岁的杨六斤也到了读书的年纪,而弟弟的出生需要花钱的地方又增加了不少。


而家里的几亩田地,根本无法为兄弟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父亲便开始外出打工。



母亲则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除了耕种几亩田地还得照顾两个老人和两个小孩。


夫妻两各司其职,都在为着幸福的生活而在不断地打拼努力着,然而命运却给这个普通的家庭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工地里传来父亲因劳累过度而脑溢血死亡的信息,随着家庭顶梁柱的倒下,这个家庭也不堪重负而支离破碎。



一家人沉浸在悲痛当中,像是得了一场大病,从此便没有了生气。


而年幼的杨六斤似乎也能意识到生活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变得懂事起来。


有时候,长大真的是一瞬间的事情,仿佛昨天还和小伙伴嬉笑打闹,躺在父母怀里撒娇无忧无虑的孩子,今天就必须得像个男子汉一样为这个家操劳。


杨六斤收起了稚嫩的童心,主动承担起家务并且帮忙照顾弟弟,不再央求母亲睡前给他讲故事,不再撒娇调皮。



每天晚上能和妈妈、弟弟一直躺在床上聊聊天,便是杨六斤最幸福的时光。


但是,就在爸爸去世没多久,一天早上醒来她便再也没有见到妈妈和弟弟的影子。


奶奶告诉他,妈妈不要你了,她带着弟弟改嫁了。


杨六斤发疯似地跑出家门,跌跌撞撞地朝村口跑了很远很远,但一个人影都没有看到。


本应当颐享天年、儿女承欢膝下的爷爷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操起锄头下地干活。


而年事已高的奶奶只能在家缝缝补补,补贴家用,懂事的杨六斤便承担起所有的家务。



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杨六斤和爷爷奶奶生活一年多时,又发生了意外。


爷爷由于年纪大了手脚不便,从田地回家的途中摔了一跤便撒手人寰。


身体本来就虚弱的奶奶也因此一病不起,跟着爷爷一起走了。


青草填肚,捕鱼解馋,“弃儿”思亲夜不眠

原本热热闹闹的一家六口,在两年之间,只剩杨六斤孑然一身,才七岁的他彻底沦为孤儿。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杨六斤生活的毛坯屋常年失修,一旦刮风下雨家里便会成为鱼塘,并且随时有崩塌的风险。



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也是个苦命的人,父亲已经去世,母亲体弱多病,他和妻子也带着两个孩子,为了生活而拼命地工作。


或许是血浓于水,或许是感同身受,他对这个年幼的堂弟也很是怜爱心疼。


杨取林便将自己家的一间空屋让给杨六斤住,每年给杨六斤500元作为一年生活费放在自己的姨妈家里。


杨六斤每周可以去那里拿十块钱,这样算下来的话,杨六斤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5元。


这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拿着家里仅存的一点粮食,卷着家里的被窝,从摇摇欲坠的家里搬到另一个同样孤独的空屋子。


不知道烫了多少次手,煮糊了多少次饭,他在一个用砖头砌起来的“灶台”上学会了生活。



她将所有的委屈和难过都咽在了肚子里,因为她知道埋怨不会使生活变好,他知道眼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活下去。


在那间破败黑暗的屋子里,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一个七岁的孩子是怎么过来的。


有时为了能吃得上饭,他便哀求着邻居让自己帮忙喂牛换点吃的,他仅仅乞求邻居给两个馒头就好。


邻居也十分可怜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便答应了他的请求,还给他拿了一些自制的辣椒酱。


对于这生活中仅有的一点光芒,杨六斤便已经十分感动,除了帮邻居放牛,还力所能及地为邻居喂猪、打扫猪圈。



尽管这样,他对邻居从来没有更多的要求。


他一大早便煮好了一天的饭,装在一个破旧的饭盒里,便牵着牛到了山上。


把牛喂饱之后也到了中午,正在长身体的他也饿得饥肠辘辘,那一点点饭根本不能填饱肚子。


于是他便想起了爷爷曾带他在山上摘野菜,他便在山上寻觅起来。


小孩子也分辨不出什么野菜是可以吃的,便只能尝着味道酸酸甜甜的便吃了下去,苦涩的就丢掉。



就在独自生活的几年里,杨六斤把山里的野菜尝了个遍,最终还悟出了他的一套经验,能挑得出酸酸甜甜的好“菜”。


可我们把盘里脆脆嫩嫩的青菜倒进垃圾桶,却是杨六斤无法企及的美味。


但是并不是每次运气都那么好,有一次他吃完之后便不断地拉肚子,瘦小的他差点也没了,幸好好心的村民连夜把他送去了卫生院,吃过药之后才慢慢好起来。


但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野菜还是要吃的,但是没吃过肉的他实在饿得不行,便到河里去捕鱼给自己加餐。



但是平时只能抓到一些小鱼,有一次在抓鱼的时候他的手直冒鲜血却没有松开,因为他捉到了一条大鱼,可把他开心坏了。


尽管有时候把鱼煎得又黑又焦,在杨六斤眼里依旧是一顿难得的美味。


原来,在21世纪,真的有人吃不起饭,吃不上菜。像杨六斤这样的山村孩子更是数不胜数。


同样生而为人,但有的人过得确实不如城市里的猫猫狗狗。


然而,在当时在21世纪初,全国像杨六斤这样的孤儿已有61.5万人。


除此之外,杨六斤放牛也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不知为何牛发疯的跑,杨六斤却没有放开牛绳,硬是被牛拖着拉了好长一段距离,最后村里人帮忙找回了牛,他还不得不在家里养伤好几天。


日子就是这么一天天的过去,但却从未冲淡他对家人的想念。


每当他在夜里想起爸爸妈妈和弟弟,想起爷爷奶奶还在她身边的日子,他都默默地留下眼泪,是的,他还是个孩子啊!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个七岁的孩子独自过了五年,但是孩子他又不是铜头铁臂,最终还是病倒了。



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14岁的杨六斤终于病倒了,好在邻居淳朴善良,叫来了村支书,一起送杨六斤到了卫生所,才救回了杨六斤一条命。


但是让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村主任便和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协调送孩子去上学,起码在学校可以吃得上一顿饭。


除此之外,村支书还为他申请了一笔补助,每年有670元。



加上堂哥每年500块的支持,杨六斤,每天的生活费终于有了三块钱,这已经比以前好上很多了。


学校得知杨六斤的身世后,也给他免除了学杂费和其它费用。


就这样,12岁的杨六斤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每天废寝忘食地学习。



每天他听到鸡鸣便起床煮饭,早早地到达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


学校老师看着12岁的孩子瘦瘦小小的,个子还没有七岁的孩子那么高,很是心疼。


于是对他非常的关照,每次捐来的衣服都多挑几件,拿出来给杨六斤,还时不时给他买学习用品。



经历过苦日子的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真情和温暖,对身边的人充满了感激。


为爱发力,社会爱心将这个苦命的男孩紧紧包围

2014年2月,在校长的推荐下,杨六斤的故事在广西电视台的一档公益节目《第一书记》中曝光。



记者跟拍还原了杨六斤的悲惨生活,跟着他去了放牛的山坡上,还原着7年来的真实生活,震惊并心疼着他“吃草充饥”的生活。


最后,小心翼翼地问他想不想找妈妈?


但是原本微笑着的男孩突然僵持住,他低着头,眼神躲闪,这么多年来他是有多想妈妈,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是他怕自己是个累赘,给妈妈带去麻烦,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说道:“想,但是我怕她不要我了。”


记者鼻子一酸,他看得出眼前这个小家伙的心思,无比心疼地流下眼泪。


节目组已经帮他找到了妈妈,第二天便踏上了去妈妈家的路上。


汽车开了三个小时颠簸泥泞的山路,步行了半个小时,终于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地方。


一个黝黑瘦小的中年妇女,包着破烂的头巾站在村口张望,那个人便是杨六斤心心念念的妈妈。


两人一见面便抱头痛哭起来,杨六斤的妈妈看着瘦小的14岁孩子。



摸着他起泡泛红的双手和额头上的伤疤,替他缝补着身上破烂的衣服,自责地流下眼泪。


但是却不能把杨六斤留在身边,改嫁过的她生活过得也并不好,跟现在的丈夫育有两个孩子,加上和前夫的一个儿子,已经有三个孩子需要她抚养。


家里的田地已经再也养不起多一个孩子,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家公家婆,日子也过得十分煎熬。


杨六斤懂得母亲的艰难,并安慰她说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照顾好自己,叫母亲不用担心。



可都是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母亲痛哭起来,觉得自己无能,抱着孩子又是一顿大哭。


但是很快夜幕降临,这七年来,母子俩有太多的话来不及说出口,便要匆匆地告别。


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够再见面,母亲愣是跟着车跑了好久,直到再也看不见,追不上。


很快,“广西七岁孩子吃草为生”的故事传遍全国,8亿人对着屏幕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大家被杨六斤的故事所感动,为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性格所折服。


现场便有企业家为他捐款,短短的几分钟,便收到了4.22万元善款。


而在节目组为杨六斤开的银行账户中,在短短的两周之内,就有了500万的捐赠款。


一时间,“孤儿成为百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消息又将杨六斤推上了风口浪尖上。


但是杨六斤和和堂哥杨取林并不是忘恩负义、贪小便宜之人,他们通过新闻节目表达自己回馈社会的想法。


杨六斤不忘村民们的恩惠,拿出了100万给村里修路,拿出15万娟给了30个贫困的失学儿童。


终于在大家的支柱之下,杨六斤终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也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



现实感悟

杨六斤的故事至此也告了一段落,是爱心让杨六斤的命运得以改变,但是并不是所有像杨六斤这样遭遇的孩子可以得到命运的转折。


是否还有过着“吃野菜充饥”的孩子,光靠媒体的曝光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杨六斤从不幸到命运的“宠儿”就像一面镜子,造出了基层人们生活的窘迫,和当地政府的责任缺失。


这背后需要国家政府完善儿童福利制度,扶持民间公益慈善组织,需要社会参与,释放爱心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