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什么时候出来的(黄忠什么时候出来的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黄忠是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在文学和影视艺术作品中,他“激战关羽”时的武力与箭术让傲视群雄的关云长叹服不已,“智取天荡山”显示了他的老谋深算,“定军山之战”斩击夏侯渊更是威名远扬,扬威四方。落凤坡救魏延彰显了一位老英雄般的大度和胸怀,不服老而命丧夷陵洒尽了一腔的热血与忠勇。

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黄忠在后世人中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而黄忠的名字也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我们所能认知了解的黄忠也就是他临近生命结束十多年的黄汉升。我们见识到他的壮烈迟暮,却始终未曾拨开他青葱年少时的面容。早年的他在做什么,是否一样如晚年般英雄无惧,大杀四方?还是就像传言那样是因为他中年幼子命丧乱世,进而习武练得一身本领?早年的他是否已经在那个英雄辈出的乱世享誉于世?

想要揭开黄忠早期或者年轻时期的面纱,我们还要从史料当中去寻踪所及,查寻蛛丝马迹。看一看为什么到了晚年黄忠有那么大的名气?早年的他又做了什么。

《三国演义》当中是没有提及的,即使有谈到这只能做演义去看。去了解历史,还得去看史书。

了解三国时期的人物志述,大都要从陈寿的《三国志》当中去查阅阅读。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时候,将黄忠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合为一传,也就是所谓的《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其中写到黄忠的有297字,投降刘备之前的数十年的戎马生涯,只有49字。

通过史书我们重点去透析一下早年的黄忠。

首先黄忠是南阳人,这个是确定的。也就是说他和诸葛亮、魏延、邓艾等等都是老乡。你看《三国演义》会发现,南阳这个地方在三国时期了不得,出了很多大人物,甚至是三国的主人公级别的。

一、早年黄忠的官职

黄忠一开始的记载身份为荆州牧刘表阵营的中郎将,统属长沙太守韩玄。“中郎将”这个官位在三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位呢?说几个同级别的你就知道了。在东吴政权中有过建威中郎将周瑜、武锋中郎将黄盖、宁国中郎将张郃。可见也算是一个高官了。

二、治世无名将

作为一名高官,本该是有些名气的。但是权力的大小除了位置外还要看在哪里做官。作为武将的黄忠早年可惜的地方就在这里,他是在给一个乱世枭雄争霸的年代称得上“软蛋统领”的刘表手下做官。而且这个统领面对其他群雄时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甚至“老好人”的形象,使得在那个战火连天,硝烟不止的乱世,竟能让荆州一地祥乐安和数十载。从百姓和历史角度来看,这是值得称道的,而单从武将黄忠个人而言,难免有些遗憾。毕竟“乱世出英雄”。

三、赞誉总会第一时间给胜利者,而不是去追问失败者的理由。

刘表胸无大志,偏安一隅,能守一方水土,也着实不易。

其实这里边有极大的可能是因为黄忠的功劳,之所以说是可能,是因为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从《三国志》的一些其他人物记载中,我们是能看出些因循来。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从《三国志》当中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黄忠其实担负着镇守长沙郡的重要职责,他面临的最大敌人就是当时南方区域另外最大的势力集团-----东吴政权。由于孙策一直要收复失地报世仇,所以和刘表一直水火不容,一有机会就会发起战事。而东吴入侵刘表最大的先锋大将便是有名的太史慈。在《三国志》中有这样一句话。

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三国志·太史慈传》

这句话可以看出太史慈多半占了上风。但是太史慈在临终之时那句有名的遗言“生当于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种渴望挥舞战场,与敌军作战到底的战斗欲望,至死仍念念不忘。应该是有那么一个难解难分、意气相投的对手值得他去眷念。而这个对手很大概率就是镇守长沙的黄忠。

而黄忠想必也是不希望太史慈过早的离世,他屡屡败在他的手下,而没有取胜复仇,心中是有多么不甘与遗憾。是他武力勇气不行?还是所在的阵营羸弱?都留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赞誉总会第一时间给胜利者,而不是去追问失败者的理由。

四、千里马须遇伯乐,英雄需遇明主

在刘表死之后,对黄忠的描写极少,直到黄忠随韩玄投降刘备重登历史舞台,走向了自己“正名”之路。收川立功、定军扬威、夷陵赴义。可见英雄需遇明主才行,千里马遇到伯乐才能施展才能。

可见,黄忠一生都是极为英豪的,不过在遇到刘备之后,走向了自己的璀璨之路。就像在《王者荣耀》中,作为射手英雄的他,同样需要辅助守护的力量,才会威力无限大杀四方。而陈寿对黄忠的评价“黄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强挚壮猛,并作爪牙”。甚为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