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银行什么时候开始放贷(2016年银行什么时候开始放贷款)

兴业银行4-存贷款的变化!

这是梳理兴业银行的第四篇,从存贷款结构变迁,看兴业发展轨迹。

数据从2006年至2020年。

我主要选取了五个数据。

1.公司存款比。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来自公司存款的比例。这一比例主要是剖析银行存款的来源,阐述对公业务在“负债端”的贡献。

2.定期存款比。是银行所吸收的存款中,以定期方式吸收储蓄的比例。

与定期存款相对的,自然就是活期存款。

一方面,活期存款成本远低于定期存款,这也是银行负债端话语权强弱的体现,活期存款占比也说明公司的客户粘性。

另一方面,定期存款往往说明银行主动吸收贷款的态度,毕竟,要给出足够高的利息,才能对存款产生吸引力!

通常来讲,活期存款占比越高,对银行越好。定期存款占比越高,说明银行吸收存款的意愿较强,或本身客户粘性不足。

3.公司贷款比。是发放给公司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这一比例更多说明在银行资产端,公司对对公业务的依赖程度。

4.信用卡贷款比。是所有信用卡贷款在银行贷款中的比例。

我们日常刷掉的信用卡额度,就是使用的信用卡贷款。只是这个贷款存在一个免息期,免息期内还款,是不存在手续费或者说利息费用的。

这一块负债尽管不产生利息,但却是我们的负债,因为规定了偿还日期。

自然,这个额度对于银行来讲,就是资产。

5.住房贷款比。就是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余额在所有贷款中的比例。

这只能说明房贷业务在当前的银行的业务中占了多大体量。

其实吧,银行股确实挺难懂的,光是解释这些词汇都比较费功夫。

而且还不好用其他东西来打比方。

我相信,即便我这么先解释一通,很多人也懒得看,甚至直接就关掉了!

银行真头疼。

做完词汇普及,再来说说兴业的数据。

先看公司贷款比。

兴业一直以来仗以发家的都是对公业务。

从2006年至2015年期间,公司贷款占比一度维系在80%附近。

只在2016年开始,随着房贷占比的提升,占比开始下降,但幅度并不大,且随后几年也一度维系在60%左右。

考虑到兴业的总资产规模始终在增长,因此这一块业务占比下滑,更多是房贷业务发力导致的。

再看公司存款比。

从2006年至2012年,公司存款占比一度维持在60%附近,但在此后,连续几年占比都在80%左右。

不管是对公存款贷款的此消彼长,还是此长彼消,兴业对公业务的规模始终维持在70%左右的平均比例。

因此可以说,兴业在对公业务这一块,始终没有放弃过。并一直作为重点突击的。

接着看定期存款比。

从2006年至2020年,兴业定存比一直在上升,说明公司本身零售业务始终没搞起来。负债端的壮大,主要靠大力定存揽储。

这或许是对公业务的先天劣势吧,导致群众基础不足,这里且不做展开了,因为宁波银行对公业务的活期存款就比较多,后续专门说宁行再详做对比。

继续看住房贷款比。

兴业的住房贷款占贷款比长期维持在20%附近,只在2013年前后有过下滑。

这一点比较好玩,招行的住房贷款占比也在2013年前后出现下滑,且低谷同样出现在2013年。

看来那一年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件。

说回兴业房贷。

从这里看。对于房贷,兴业一直都保持一种求稳的态度。

继续看信用卡贷款占比。

从2006年的几乎没有,到2021年占比约10%,可以说兴业在信用卡端是下了大力气的。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个对私业务的发力点吧。

总结一下。

首先,兴业的主线一直是对公业务,尽管中途各种磕碰比较多,但这点几乎从未动摇。兴业几乎处于零售银行的对立面。对公业务所衍生的投资,乃至是同业业务,才是兴业的核心。

其次,兴业的大力扩张始终未曾停下,即便是以持续加力高成本定存的方式。

最后,在看完资产、负债的相关部分之后,很容易让人产生“银行同质化”的想法。但银行本身也是一家公司,其背后,是管理,是风控,不止是资产配置、贷款组合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