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下挫是什么意思(短线下跌 什么意思)

全球央行的紧急反应却只招来一场场恐慌抛售? 利好为什么不再是利好?是市场贪心太多,还是提前预知了危机后的资本出逃?特殊时刻,常识、情绪、逻辑哪个更可靠?今天我们来看看,危机交易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历史一定会记住这一日。2020年3月16日凌晨05:00,在距离3月FOMC会议只有3天的时候,美联储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至0-0.25%的水平,并宣布启动了一项规模达7000亿美元的扩大宽松计划,这也是一个月以来,美联储宣布的第二次紧急降息。随后,多国紧随其后宣布紧急降息。

此消息让华尔街一片哗然,但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接下来的市场反应——消息公布后,黄金开盘跳涨升逾40美元之后一度回吐全部涨幅,美国国债期货收益率上涨,美元指数短线下挫之后回涨。

此外,美股股指期货一度下挫触及交易限制,随后其他股市也做出了“与期望相反的”反应,放眼望去,周一的全球股市“哀鸿遍野”。

15:00:沪指跌3.4%,失守2800点关口,深证成指跌5.34%,创业板指跌5.9%,两市超150股跌停。

16:00:欧股集体低开,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6.23%,德国DAX指数跌5.64%,英国富时100指数跌4.5%。

其他股指:泰国基准股指开跌5%;新西兰基准股指跌3.6%,已进入熊市区域;南非股指跌6.6%至2013年7月以来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美股未开盘,上图美股走势是上周五的行情,而目前美股三大股指期货均跌超4%。

按正常逻辑来说,美联储降息会打压美元,支撑美股和金价上涨,如今这让人看不懂的行情到底是为何?有分析指出,面对一个突发消息,市场往往需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走逻辑到走常识这两个过程。

疫情还没开始退却,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意外”发生,为了防范于未然,今天金十就先带大家一起理一理市场出现反常走势的原因,以及对于危机中的交易,情绪、逻辑、常识哪个更可靠?

【情绪指导交易:关于反常走势的3个猜测】

市场的反常走势引起了交易员们的热议,下面金十为整理了一下几个“关于这些不理性情绪”的猜测,有其他观点的交易员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和讨论。

猜测1:紧急降息幅度之大令人恐慌,市场担心当金融危机再临,美联储能否再度成功“救市”。

两次紧急降息+直接降息至零,美联储这个双管齐下的做法几乎等于不给自己后路了,100个基点的降息幅度也是史上最大规模。这也不得不让市场开始猜测,这场危机的严重性是不是远超过美联储官员们的形容。

分析认为,在恐慌之下,原本潜藏在交易员心底的那些担心全部都重新涌现——美股崩盘,美债泡沫等等,市场的抛售正是对这些预期的反应。此外,从以往美联储与危机对抗的经验来看,危机似乎总是占上风。更何况此时的美联储已是两手空空,市场怀疑如果危机到来,美联储能否出台更强劲的措施来救市。

猜测2:美元荒依旧是大背景,流动性=安全感。

虽然近日市场对美元荒的讨论淡了许多,但是,美元的紧缺依旧是全球经济不可忽略的一个宏观大背景。实际上,按照摩根大通的计算,全球美元短缺数量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翻了一番,截至目前为12万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60%。

正如微信号“最贪婪的交易员 ”指出,在美联储降息之前,呼声最高的其实是商业票据工具。

最贪婪的交易员:在这场紧急行动中,最需要的一种商业票据工具缺失了。因此,尽管周一推出了增强型的全球掉期额度,但最初的欣喜情绪逐渐消退之后,美元资金紧缩的情况仍可能继续存在。

换句话说,在一场美元荒参与的危机中,流动性就是一切,疯狂抛售美债、黄金等避险资产看似无理,确是最符合市场“安全感”的选择。

猜测3:保命最要紧,躲避波动性是上上之策。

随着市场情绪起伏不定,各个市场的波动性也在不断飙升。更有分析指出,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可以用正常的逻辑来判断,基本面分析法已经失效。因此,非常时刻,保命要紧。

分析认为,最近一个月的行情暴动已经让交易员们感到“后怕”,为了避免爆仓,他们往往宁愿在一个事情刚刚开始发酵时就放弃盈利机会,选择离场。

【危机交易的核心:回归逻辑&常识】

正如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前提假设所言,人都是理性的。同样地,再恐慌的市场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回归逻辑,市场在短暂的迷失后往往会选择回归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上周美联储降息后即使美股被抛售,也往往会火速翻红。这是因为人们开始回归逻辑,肯定美联储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肯定和否定的情绪往往会频繁互相倾轧,造成美股涨跌互现,尤其是在市场失去方向判断力的时候。由于无法对公众理性回归的周期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且如今美联储的宽松力度和美股所处的位置都是难得一见的极端情况,这一规律并不具有严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也正是因此,有人指出,逻辑并不总是管用的,在真正极端的情况下,逻辑往往会在极短的时间被兑现甚至被透支,在那种情况下,长期投资最看重的应该是常识。RIH投读会也曾撰文表示,依靠常识进行交易才是度过危机最安全的方法。

逻辑:当你以为自己真正想明白一个逻辑的时候,这个逻辑就已经过时了。逻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强或者变弱。

常识:独立于时间,能够穿越很长时间而保持有效。在时间线上,常识的稳定性远远高于逻辑。

拓展阅读:重大危机交易指南:你不能用一百年前的星光照路

换句话说,在经历了恐慌性的暴跌后,市场往往会回归逻辑,在出现逻辑无法解释的事实时,你就应该知道是时候回归常识了。历史经验也证明,在危机时刻,靠逻辑继续卖空的人可能破产,而靠常识交易的人最终成为大赢家。

RIH投读会曾在文中回忆了橡树资本创始人、全球著名的投资家霍华德·马克斯,股神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操作。

作为全球著名的逆向投资者,在雷曼破产之后,马克斯用手中仅剩的100亿美金抄底了暴跌的美股。巴菲特也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抄底买入花旗,买入高盛。

在事后的采访中,马克斯表示,其实那个时候他也很害怕,也没有什么看多的逻辑,因为所有的主流逻辑都是看空。那个时候他依靠的只有常识,常识就是,这不是世界末日,美国的金融市场不会关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例并不是鼓励大家现在就去抄底美股,而只是作为说明常识和逻辑应用场景的一个例子,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不同时期需要有不同的常识和逻辑,切不可随意套用。)

事实上,仔细审读后便可以发现,RIH投读会强调的“常识和逻辑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对信息可适用时间范畴的深度思考,或者说常识是“长期逻辑”的另一个名字。

综上所述,学会在形势转变之时,对旧有逻辑进行客观的审视和分析,建立属于自己的“常识”才是危机交易真正的核心。

本文源自金十数据